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客体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制度。为了明确《刑法》第213条至215条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刑事责任标准,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响应中央政府严厉打击假冒犯罪的形势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于2001年4月18日联合发布《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004年两高又颁布了新的司法解释。这些规定为司法机关及商标所有人打击假冒犯罪提供了比较明确的追诉标准及案件移送程序。我国应该扩大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对象范围,将假冒注册证明商标行为规定为犯罪,并给予驰名商标特殊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2.
论著作权刑法保护的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大伟 《科教文汇》2008,(25):217-217
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在我国近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并且产生了一些新的侵权行为。相形之下,现行刑法中的相关规定在打击侵犯著作权行为的实践中渐显滞后。综观我国侵犯著作权立法的历史沿革和现行刑法中有关侵犯著作权罪的犯罪构成,结合司法实践,要从扩展刑法对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取消犯罪主观案件中的非法营利目的,侧重于对被害人的实质补偿,修改罚金刑、增强其可操作性,确立对侵犯著作权犯罪以自诉为主、公诉为辅的犯罪追诉模式和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侵犯著作权罪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3.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客体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制度.为了明确<刑法>第213条至215条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刑事责任标准,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响应中央政府严厉打击假冒犯罪的形势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于2001年4月18日联合发布<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004年两高又颁布了新的司法解释.这些规定为司法机关及商标所有人打击假冒犯罪提供了比较明确的追诉标准及案件移送程序.我国应该扩大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对象范围,将假冒注册证明商标行为规定为犯罪,并给予驰名商标特殊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4.
许娜娜 《科教文汇》2007,(9Z):154-154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客体是注册商标专用权和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制度。为了明确《刑法》第213条至215条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刑事责任标准,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响应中央政府严厉打击假冒犯罪的形势要求,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于2001年4月18日联合发布《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2004年两高又颁布了新的司法解释。这些规定为司法机关及商标所有人打击假冒犯罪提供了比较明确的追诉标准及案件移送程序。我国应该扩大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对象范围,将假冒注册证明商标行为规定为犯罪,并给予驰名商标特殊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5.
论科研失范行为的犯罪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道德和行业自律已难以阻挡科研失范行为的攻城略地,无论从社会学、经济学角度考量,还是以理论刑法学原理分析,部分科研失范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应受刑事处罚性,应以刑法手段予以规制。根据刑法规范的谦抑性,科学失范行为犯罪化的范围界定应慎重,遵循必要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三个原则。建议在《刑法》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增加一节"扰乱科研秩序罪"。  相似文献   

6.
徐立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3):123-124
贪污罪是否存在犯罪未遂形态,如何判定其未遂形态?这是刑法学界争议较大的问题。笔者认为本罪存在犯罪未遂形态,并且,基于主客观相一致的刑法原则,如果公共财物的所有人未失去对公共财物的控制,或行为人未实际控制公共财物的,就属贪污罪未遂。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毒品犯罪持续增长,这是每个国家不可避免而要面对的问题。非法持有毒品罪是我国刑法348条规定的犯罪,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规,持有较大数量的毒品,司法机关又无法查证毒品来源与用途的行为,并根据非法持有毒品达到不同的法定数量处以不同刑罚,这对全面打击毒品犯罪有重要意义。现就理论与实务方面对本罪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8.
牵连犯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一种罪数形态,在司法实践中被广泛运用.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对牵连犯如何处理,我国刑法总则没有规定,但是理论和实践上对牵连犯的处罚原则问题的争议颇多.对牵连犯从一重处罚或数罪并罚原则在我国刑法理论界的争论和当前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分析,我认为在我国应当确立统一的数罪并罚的牵连犯处罚原则.  相似文献   

9.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强奸、放火、贩毒、爆炸、投毒罪的,应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0.
陆乐 《科学与管理》2009,(6):114-115
我国《刑法》规定伪证罪的犯罪主体为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而于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被害人也可以成为此罪的犯罪主体的情形。司法要树立权威,实现公平正义,必要有法可依、符合法律规范,能否将被害人作为广义的证人纳入伪证罪的主体范围,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 现在实行的“中国新刑法典”分别在第三章第六节专节规定了侵犯知识产权罪,体现了国家立法对这一犯罪类型的极大重视和关注,也导致了刑法理论界对这类犯罪的普遍关注和较为广泛的理论研究,从法律准则上进一步加大了打击知识产权犯罪的力度和广度。按照现行法律的规定,知识产  相似文献   

12.
理论界就是否设立袭警罪的争论在激烈进行中,其中很多人主张在刑法中独立设立袭警罪名,本文就现有法律规范是否能够有效打击袭警犯罪、国外有袭警罪是否中国也要设立,警察是否需要特殊保护三个问题进行思考,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陈珊 《科教文汇》2007,(8S):122-123
牵连犯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一种罪数形态,在司法实践中被广泛运用。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对牵连犯如何处理,我国刑法总则没有规定,但是理论和实践上对牵连犯的处罚原则问题的争议颇多。对牵连犯从一重处罚或数罪并罚原则在我国刑法理论界的争论和当前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分析,我认为在我国应当确立统一的数罪并罚的牵连犯处罚原则。  相似文献   

14.
张树学 《科教文汇》2009,(5):222-222
主要研究证券投资基金犯罪的概念、内涵、构成要件、及证券投资基金犯罪中的相关个罪,包括背信运用受托财产罪、违法运用资金罪。  相似文献   

15.
罗锐 《科教文汇》2010,(32):205-206
非法经营罪的扩张虽然能实现某种打击的需要,但并不具有妥当性,调控范围的扩张反映出对犯罪评价的随意性.弱化法的安定性,偏离罪刑法定原则.破坏刑法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辅助性原则,违反刑法的谦抑性.妨害法律专属性原则,导致行政权力介入刑事领域,有损刑法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16.
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医疗事故罪作为业务过失犯罪的一种,属于过失犯罪。因而医疗事故罪的主观方面在认定犯罪时起着关键的作用。我国刑法对过失没有规定,同时,由于医疗行为的行业特殊性,认定医务人员主观方面严重不负责任是相当复杂的。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医疗事故罪主观方面所涉及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于潇  王健  赵希 《科技风》2012,(7):203
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军人违反职责罪中并不存在单位犯罪的问题.但是,随着军事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现实中已经出现军事单位实施犯罪的现象或者存在这种可能性.军事单位作为独立的主体,不仅具有自己的认识和意志能力,同时还具备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因此立法上应当重新考量军事单位的犯罪主体资格问题  相似文献   

18.
挪用公款罪是司法实践中多发的犯罪。它不仅侵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而且也侵犯公共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正确认定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客体和犯罪的对象、犯罪主体、犯罪客观要件以及共同犯罪等问题,可以准确区分挪用公款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更好地运用刑事法律打击挪用公款犯罪,保护国有财产不受非法侵犯。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法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登霄 《科研管理》1998,19(5):1-10
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1997年修订的《刑法》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行为和刑事惩罚有了比较科学和完整的规定,从而使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文中进而将刑法的有关规定和具体的知识产权制度结合在一起,论述了侵犯商标权犯罪的行为表现及惩罚体系、侵犯专利权犯罪的行为表现及惩罚体系、侵犯著作权犯罪的行为表现及惩罚体系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行为及惩罚体系。结论是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关于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法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新《刑法》将非法占用耕地罪更名为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扩大了《刑法》对国家土地资源的保护范围和力度,但非法占用农用地罪仍然存在诸如法定刑不适当,司法解释缺失等立法缺陷,因此有必要对该罪进行研究,并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