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2 毫秒
1.
“稚化”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状态,把熟悉的当成陌生的,把再次授课当成首次接触设身处地揣摩,切合学生心态的一种教学.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教师扮演着“教”的角色,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另一方面,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求者.稚化,对于点燃学生的心智之火、沟通师生认识的感情渠道、渲染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探求思索,都有着十分微妙而灵验的作用.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教师扮演着“教”的角色,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另一方面,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求者。在课堂上,教师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还要能灵活转换、进出自如,所以得名为“心理换位”。心理换位的目的是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频”,从而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和谐地发展。心理换位的能力是教师成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中 ,教师扮演着双重角色 .一方面 ,教师利用其深厚扎实的知识功底 ,娴熟的教学基本功 ,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透彻理解和熟练的驾驭能力 ,扮演着“教”的角色 ,成为学生的领路人 ;另一方面 ,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 ,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新内容 ,扮演着“学”的角色 ,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求者 .在课堂上 ,教师集这两种角色于一身 ,并不断地进行角色转换 ,或者称角色换位 .角色换位的目的是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频” ,同频才能共振 ,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和谐发展 .本文…  相似文献   

4.
“稚化”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退回到与学生相仿的思维状态.把熟悉的当成陌生的,把再次授课当成首次接触.设身处地揣摩切合初中学生心态的一种教学艺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探索者、引导者和领路人,同时教师还要能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考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会遇到什么问题。会想些什么,哪些知识学生易于接受,对哪些知识的学习会出现困难和疑惑,哪些问题便于学生通过讨论自己解决.哪些问题的提出将引起本节课的高潮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实现因材施教.才能更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中教师若具备“稚化”艺术.就能使知识的传授建立在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之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初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稚化”的目的是求得与初中学生的思维“同步”,从而使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5.
所谓“心理换位”就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 ,把自己置于对方的心理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 ,从而选取有针对性的最佳方案来处理问题 ,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 ,一方面教师扮演着“教”的角色 ,成为学生的领路人 ;另一方面 ,教师又以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为前提 ,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学习内容 ,扮演着“学”的角色 ,和学生一起成为知识和技能的探求者。在课堂上 ,教师要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 ,且转换自如 ,即要熟练地“心理换位” ,以求思维上的共鸣 ,使“教”与“学”融为一体 ,和谐…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是“教”,另一方面是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知识,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还要能灵活转换,这就是“心理换位”,其目的在于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频”,从而使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怎样进行“心理换位”呢*一、备课时的“心理换位”现代教育要求“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这就是要求教师要转变备课观念,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  相似文献   

7.
所谓“心理换位”就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把自己置于对方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择取有针对性的最佳方案来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教师扮演着“教”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领路人;另一方面,教师又以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学习内容,扮演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起成为知识和技能的探索者。在课堂上,教师要想将这两种角色置于一身,还能灵活转换,进出自如,需要进行熟练的“心理换位”,以求得思…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只有相互理解,达到思维上的“共鸣”,才能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和谐地发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如何使教学中的师生达到思维上的“共鸣”呢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教师扮演着“教”的角色,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另一方面,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新内容,扮演着“学生”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求者。在课堂上,教师应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还要能灵活转换,进出自由,这就是我文中所要讲的“心理换位”。 想学…  相似文献   

9.
思维稚化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 ,有意识地退回与学生相仿的思维势态 ,把熟悉的当成陌生的 ,把再次授课当成首次接触 ,设身处地地揣摩、切合学生心态的一种教学艺术。稚化 ,对于点燃学生的心智之火 ,沟通师生认识的感情渠道 ,渲染活动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探求思索 ,有着十分微妙而灵验的作用 ,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前提与基础。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思维稚化呢 ?1 思其所思 ,以导深思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把思维的触角深入到学生思维的领地 ,进行发掘、研究和探索 ,然后跳出学生的思维框架 ,通过有选择的模拟 ,想学生之所想 ,达到因势…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教学中历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教师历演着“教”的角色,成为学生的领路人;另一方面,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扮届着“学”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的探京者。在课堂上,教师将这两种角色集中于一臂,还要能灵活转换,进出自如,所以得名为“心理换位”。本文就这个心理换位问题作些探讨。一、想学生所情学生是是感情的,每篇谋生都会激起学笠不同情趣。在教学中,教U币一定要把学生想说而又说不出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提高学生对课文、刘知识理解的保厦。教师的请,是为了叙友出学笠的情。课文《黄…  相似文献   

11.
李春秀 《贵州教育》2005,(11):11-1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将发生巨大的变革,对教师的角色也有了新定位——就是做一个“学生式的教师”。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切换这一角色呢?一、要把学生当作完成共同目标而结成的“战略伙伴”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完全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就是知识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知识的人。认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最终导致教支配学、控制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束缚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更剥夺了学生做主人的权利。现代教学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教师扮演着“教”的角色,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领路人;另一方面,教师要以学生的年龄、心理和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教师的知识处于权威地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即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实质就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从“权威教学”到“共同探讨”的转变,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下面我谈谈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理念下应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刘克汉 《教书育人》2001,(22):37-39
受“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影响,目前德育工作者总以先知者自居,扮演着说教者的角色,把学生当成被动、消极的接受者。他们在德育工作中,坚持“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把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于学科的教学,把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强调以学生的实践为主的德育工作等同于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因此他们在工作中只重视规范管理,忽视情感教育;只强调道德知识传授和道德规范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实践;只照搬书本理论,忽视了对现实问题的剖析;只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其结…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教学中,人们非常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教师“教书”的角色。教师应尽的职责就是把道理、知识讲清楚,把问题解释清楚。这种只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忽略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做法,导致了传统教学中“你教我学”“满堂灌”的现象比比皆是;讲台成为舞台,教师只顾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而“以学习成绩论英雄”的单一教学评价方式迫使  相似文献   

16.
一、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新变化   1.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为知识的传授者.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知识源.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育人和促进学生“学“上.……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师在讲台上下的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多种角色。社会飞速发展 ,人才培养模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化 ,教学方法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 ,作为教师应该与时俱进 ,适应现代教学发展需要 ,准确为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一、从“传授者”到“促进者”在我国传统教育中 ,人们把“知识的传授者”视为教师职业最显著的标志。现代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 ,把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融为一体 ,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教师要实现这种角色的转变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  相似文献   

18.
“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指明我们的课堂教学再也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教师以灌输知识为主,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成为聆听教师讲授的信徒;而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的有意义学习结合起来,使教学不仅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增强尝试实践的能力,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者。一、树立发现问题的意识,在教学中提倡多问几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19.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点拨下主动学习,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以前,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到教学过程的“权威”,无时不是以“知识的拥有者”为中心。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单向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双向或多向的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助手”。与学生平等对话,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20.
童友斌 《学语文》2005,(4):10-10,9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点拨下主动学习.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以前.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到教学过程的“权威”,无时不是以“知识的拥有者”为中心。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单向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双向或多向的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助手”。与学生平等对话.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