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概念和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教学既有课前预设的一面,也有课中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学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的精彩往往就缘自于生成。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指引下的体育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课堂教学中一旦出现“不速之客”,我们要有心理准备,运用教学机智,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预设,甚至可以巧妙利用意外的“生成”,让它成为我们课堂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下而谈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巧妙地处理“预设”之外的“生成性资源”。  相似文献   

3.
叶艺红 《陕西教育》2004,(11):26-26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来说的。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的精彩往往缘自于生成。下面以《穷人》这课的第一课时为例,谈谈看法。在听这节课时,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别样的精彩,犹如一粒小石子投入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预设”和“生成”这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融入到了我们的教学中.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静态预设”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体现和发展.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地合起来,才能使课堂变得更精彩.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精心预设,课上有效生成呢?  相似文献   

5.
预设是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先设计。充分的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障。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然而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再好的预设也不可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  相似文献   

6.
陈宏 《现代教学》2010,(3):62-62
一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一个“静态预设”的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生成,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体现和发展。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课堂变得精彩。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前精心预设,细心处理有效生成呢?  相似文献   

7.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课堂教学因它的生成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特点才使我们难以把握,但是也只有在生成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被调动,才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使课堂精彩纷呈。一、未雨绸缪,课前充分预设教学是一种有目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只有课前精心预设,全面分析学情,构建弹性教学方案。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才能在课中机智地用活预设、整合预设乃至放弃预设.从而收获生成,让智慧的光芒闪烁课堂,演绎精彩课堂。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一方面是教师的课前设计。即“预设”:另一方面是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即“生成”。如何在课堂中找到预设与生成的平衡,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生成中更加精彩。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课前的精心预设,还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整甚至重新设置教学,使课堂教学不再是配合老师的"演出",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从而使课堂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文重在探讨预设与生成的教学误区以及教学中如何对预设的内容和目标做出有价值的生成,进而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教师重视监控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的程度,也就是关注"预设"和"生成"。"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通常指教师的课前准备,也就是备课;"生成"是学生知识技能的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的预设是必要的,而生成是必然的,只有预设与生成共舞,方能演绎精彩课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预设"与"生成"真正互相融合呢?一、精心预设,为学生智慧生成启航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机械地执行预设方案,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而要注重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师生互动,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过程中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因精彩生成而变得美丽,使“非预设生成”成为课堂的亮点。1.善于利用即时灵机资源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正)方体的特征时,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小棒和一些橡皮泥)搭长方体、正方体。于是,学生纷纷动手活动起来。一…  相似文献   

13.
“预设”是预测和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对教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长和构建,是师生在与教学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师生对话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预设和生成是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但是,当前课堂教学却出现了两者的冲突现象:表现之一,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从根本上讲,这是低效的教学;表现之二,生成过多,最终背离了生成的目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高水平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那么,在课堂中如何进行预设与生成呢?  相似文献   

14.
生成性教学应注意些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全夫 《天津教育》2006,(11):49-50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生成性教学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师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目前,这一教学理念已被广大教师所认识和运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却偏离了生成的目的和航道,走入了生成的误区,生成效果并不理想。那么,生成性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一、课前应精心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有些教师认为,既然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前应该简化预设,甚至不用预设。殊不知,课堂中的生成虽然有时不可预测,但只有那些课前有充分预设的教师才能真正利用课堂中的生成。如果没有课前的精心预设,哪来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所以,教师应当为生成寻求灵活的预设,让预设去促进有效的生成。预设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关注知识的发展脉络,更要关注学生,深入研究学生的认知状况,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努力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要研究每节课中可能有哪些生成点,然后为课堂的生成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同时还要充分作好处理突发事件的预设以及对教学策略的准备,将一些不可预测的事件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契机,使预设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成的质量。当然,课前预设不是过分追求精细地提问,预...  相似文献   

15.
黄进引 《广西教育》2005,(9A):34-34
“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教学有预设的一面.也有生成的一面。在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课堂中的精彩往往缘自于生成。下面以《穷人》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淡谈看法。在上这节课时,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种别样的精彩.犹如一粒小石子投入水中所激起的层层浪花,晶莹剔透.形态各异,现在让我们一同来回顾这段精彩的美。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它所提出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往往无法预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可以说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预设的课堂也许是有秩序的课堂,但会缺乏些许灵气;生成的课堂也许会乱一些,但可能会因此而精彩。课堂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动中才能生成。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无法预见。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定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虽然说课堂教学有许多是无法预料的,但其实还是有章可循的。只要课前功夫到,准备充分,加上教师的教学机智,课前的预设是可以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石的,也就是关注生成,做足预设。生成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新特点,出现了浪花闪耀、  相似文献   

18.
曾玄德 《学周刊C版》2011,(1):106-10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课堂的预设,而忽视了课堂的动态生成,课堂教学只是在顺着一成不变的“圈套”前行。如此一来使得我们的课堂变得“黯然失色”。数学新课程要求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赋予学生发现的权利。  相似文献   

19.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课堂的活力来自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  相似文献   

20.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颓废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