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从小就喜欢戏剧,听过许多名家名段,看过不少视为经典的戏剧演出。更为有幸的是80年代初,北京市剧协在欧美同学会召开戏剧座谈会.我首次见到戏剧七师曹禺。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年纪七十开外,虽无鹤发,但有童颜。我想。在他所经历的那个既有阳光,也有风雨的年代,一定会有许多令人心动的故事,但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有关大师的趣闷轶事。  相似文献   

2.
《百年恩来》的播映,在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在《百年恩来》电视片展现的镜头之外也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感人情节。戏剧大师曹禺就是带着严重的气喘,一句一顿地回忆他视周总理为知己的深厚感情。文学大师巴金是在病房破例接待我们的。尽管身体状况不允许长谈,但他手持总理的照片,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著名诗人臧克家,也是90多岁高龄了。臧夫人  相似文献   

3.
从曹禺戏剧观论其剧作之变化及其内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自己没有 ,评论界历来也没有从曹禺戏剧观内在矛盾因素的变动上及其剧作的基本模式上 ,来探寻过他的创作的发展过程及其陷入困境的原因。本文作者将他在研究古代文学中所创造的 ,并在其专著《文学史新方法论》中详细予以了阐述的历时性的历史与逻辑之统一的方法 ,引入到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中。具体地说 ,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从曹禺戏剧观的三个因素 :写实、做诗与出戏的变动及组合上 ,第一次阐述了曹禺从《雷雨》、《日出》 ,到《原野》、《蜕变》以至《北京人》的创作过程 ,是一个沿着戏与真、诗与真以及戏与诗的矛盾展开的逻辑进程 ;在这一历时性的阐述之后 ,作者进而将曹禺这五部剧作划分为两种类型 ,从中抉发出曹禺剧作的内在模式 ,由此予以了曹禺这五部剧作以统一的理解。在上述分析中 ,本文又一方面从曹禺创作的基本模式及其戏剧观之内在矛盾的日益暴露所造成的艺术困境的加深上 ,另一方面则从三十年代初期到四十年代初期文艺潮流的变动上 ,说明了曹禺上述创作模式之必然走向末路。  相似文献   

4.
倪东方大师是德艺双馨的石雕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是青田石雕史上一位丰碑式的人物。他的作品不仅多次被国家珍宝馆、国家博物馆收藏,还受到邓小平、乔石、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赞赏,堪称“石界齐白石”。但就是这样一位成绩卓著、高造诣、高成就的大师,一辈子只念过小学,一辈子都不愿走出那个生他养他的小镇。他像谜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带着疑问,在一个秋日的傍晚我采访了他。距离近了’慢慢地进入了他的精神世界,知道了一个人的成功并非偶然,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  相似文献   

5.
我对杰克·韦尔奇的认识可能与很多人不太一样:他不仅是一位卓越的企业领导者,他还是一位杰出的管理大师.在随着对韦尔奇研读加深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所创造出来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并不比那些所谓的管理大师们少.  相似文献   

6.
我和余秋雨     
名学者、作家余秋雨,在新近出版的《借我一生》和接受凤凰卫视陈鲁豫专访时,都谈到他的老师盛钟健先生在他处于困境中对其的帮助,为此本刊约请作者撰文披露他们之间的一段交往,文章充溢着师生之情——我和余秋雨相识在1963年。1963年我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研究生班结业后,被留在系内任教。那年夏天,余秋雨高中毕业,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学院党组织分配我担任新入学班级的政治辅导员,余秋雨是班干部,所以我和他接触较多。高等艺术院校的招生时间是在全国高校统考之前,余秋雨入学那一年,报名考戏剧文学系的学生特多,据说将近3000…  相似文献   

7.
魏大师原本只是一个写点小文章的"小魏",后来他嫌"小魏"这称呼显得太没架子了,于是起一个笔名叫"老魏",感觉身份似乎因此而尊贵了许多。没想再看人家写文章的一个个早已经自称"某老"了,这"老某"碰上"某老"其档次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有一青年才俊献策曰:我看魏老师只需改一个字包管身份档次就都上去了,叫魏大师!  相似文献   

8.
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他也因此成为大家公认的学术大师。在这里,我不想谈先生的学术成就,因为他的许多成就不是我能够谈得了的。我要谈的是他的学术风格和学术品德。  相似文献   

9.
最近两三年来,国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用"喷发"一词来形容,应该不为过。什么才是企业社会责任呢?各种说法、各种理论有很多。我比较赞同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著名教授、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的定义。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分为两类,一类是反应型的,一类是战略型的。反  相似文献   

10.
法国早期电影大师乔治·梅里爱首先将戏剧的程式引入电影,把导演、演员、化装、道具、服装、布景、冲突等一系列戏剧元素搬进电影中,建起了戏剧电影的雏形。几百年来,戏剧在编剧、导演、表演、舞美等方面所形成的艺术规律为新生的影视艺术提供了异常丰富宝贵的经验。因此,影视艺术与戏曲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而在戏剧艺术的元素中对影视产生最大影响的就是表演,早期的电影演员几乎都是戏剧演员,即使在当前,很多的电视演员其实也是由戏剧转行而来。戏剧的表演理论也极大地影响了影视表演。从角色的创造和生活的体验来看,戏剧的表演和影视表演是有很多相同之处的。  相似文献   

11.
2016年,全球共有146个国家及地区以各种方式和活动纪念生于同时代、逝于同一年的东西方两位戏剧大师。该文通过汤显祖的《牡丹亭》演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莎翁故居演出《寇流兰与杜丽娘》,打动英国观众;中英双方互访两位大师故里;汤显祖故乡江西抚州与他主政五年并创作《牡丹亭》的浙江遂昌的系列纪念活动,彰显中英文化交流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在曹禺的戏剧世界里存在着一类出走者人物系列 ,本文第一部分从人物类型的角度出发探讨出走者出走以及出走失败的原因 ;第二部分分析了作者通过这类人物塑造所传达出的思想内涵 ;第三部分则从创作心理的角度揭示了童年生活对作者创作心理的独特影响。  相似文献   

13.
雨露 《文化交流》2016,(1):50-53
正作为中华民族和俄罗斯这两个伟大民族的杰出代表,鲁迅与列夫·托尔斯泰都是蜚声世界的文学大师。他们的人生有着将近30年的同时代岁月。两位文学大师的心灵、思想和作品,紧紧地连接着中俄两个民族的精神和命运。世界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我还年轻的话,我一定要去中国",可惜他未能成行。2015年10月13日,这位大文豪的心愿终于由他的玄孙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托尔  相似文献   

14.
清清茉莉     
绿荷 《文化博览》2006,(11):42-43
她是十六岁那年认识他的。那年,他已经二十八岁了,是最年轻的教授,出了名的作家,他是她的校友,来学校做报告,带着他的新书。之前,她看过他的书,那么细腻生动,感动得让她落泪,她觉得,自己已经暗暗喜欢了那个男人,虽然她还没有见过他。正是初夏,她站在夹道欢迎他的队伍里,穿着白裙子,瘦而矮,不是一眼让人记住的女子。他演讲,带着激情,很多女孩子崇拜地看着他,她更是。他那么清秀俊朗,她找他签名时,他抬起头,灿然一笑。她的脸腾地红了,她哆嗦着手,拿着那本淡蓝色的书——《我的清清茉莉花》。封面上,是缤纷的茉莉花。像她,淡淡地,散发着幽香。十六岁的花季,为了他,初次绽放了。雷南,多好听的名字。圣诞节,她寄了一张贺年卡,祝他快乐。他回了一张,问他,你是那个眼睛大大的女孩子吗?她有些失望,因为她的眼睛细细的,并不大,她想,他一定是记错人了。但能收到他的贺年卡她高兴坏了。十八岁,她去了他所在的大学。但他走了,因为离了婚,他出国了。  相似文献   

15.
看过刘国松作画的人,无不为他独特的水罨技法惊叹,他常常对纸张、水墨进行"革命",利用墨在水中律动产生的千姿百态的图案制出一幅幅杰作.刘国松曾经对"绘画"一词有所异议,更喜欢"制作绘画".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就提出"中国画的现代化"命题.主张"革中锋的命"、 "革笔的命",曾引起轩然大波.之后的40年,他在"现代"与"水墨"的双重议题上进行各种实验,成为有国际影响的现代水墨画大师.  相似文献   

16.
很小的时候就被逼着背诵一段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不知是因为当时年纪小,还是因为逼我背诵的那个语文老师长着一脸的青春疙瘩,反正我虽然能将这段话倒背如流,却对它所表达的理想一点都不感冒.后来,看过一出话剧<保尔·柯察金>,发现奥斯特洛夫斯基精心打磨的这段格言被处理成了保尔的遗言,我毛骨悚然,想戏剧这玩艺儿还真能折腾,竟能如此残忍地让一个垂死的人这样大段大段地抒情.  相似文献   

17.
江舟 《文化交流》2014,(11):54-58
普希金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奠基人、世界伟大的文学家。以前,忙于工作,我只是零星地看过他的作品,体会不深。近来,条件允许,我集中时间看完了普希金诗集、小说集,深深地被其作品所感动,于是,产生了出游俄罗斯去寻找普希金遗迹、感受伟大文学家和他作品真谛的念头。莫斯科普希金广场与普希金博物馆上月,我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登机来到了莫斯科,陪同的当地导游小李31岁,老家在哈尔滨,来莫斯科已6个年头,还娶了俄罗斯姑娘为妻。  相似文献   

18.
王依虹 《文化交流》2016,(11):74-77
正青藤道士徐渭生前寂寞,而在其逝后二十年间,文士袁宏道偶然翻到其诗文,拍案叫绝,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后为之做传。戏剧大家汤显祖见到其剧本《四声猿》赞叹实在太精彩。一代怪才郑板桥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有一枚著名的"青藤门下走狗"印章,常常钤于得意之画上。国画大师齐白石对他亦推崇备至:"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相似文献   

19.
我用"大气弥海内,润物细无声"作题目来写这篇东西,首先因为傅璇琮先生是我所尊敬的一位大家,一位大师.他的影响,遍于海内,他的学术,大气酣畅.而他待人是那样的宽厚诚挚,特别对我们晚辈学人,奖掖提携,泽荫指点,则又有如春风化时雨,润物细无声.  相似文献   

20.
正富阳庙山坞,黄公望结庐隐居处。站在2016年第一场梅雨里,我叫了声:"黄……"未及出口的后半声,如一滴雨从竹梢无声地落入我的衣衫,如更远处苍茫的雨雾,无声地融入大地。黄什么呢?大师?先生?老伯?公望兄?大痴?……被尊为"元四家"之首的黄公望(1269-1354),以那幅令人叹为观止的《富春山居图》和他本人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无疑该称呼他为大师。可是,他本人喜欢人们称呼他什么呢?还是根本无所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