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心电图是一种容易记录且无创伤性的检查方法,易为运动员所接受.心电图可作为评定运动员机能指标之一.系统的描记心电图跟踪动态观察是评定运动员心血管机能不可缺少的方法.本文对两例滑雪运动员少见的心律失常,进行多年心电图跟踪观察.现将结果分析报告于下,供参考.例1:×××,男性,24岁,现代冬季两项滑雪运动员,专项训练5年,运动健将.四年来,多次描记心电图,其特征性改变见表1.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100例过度训练运动员的心电图,发现大多数过度训练运动员的心电图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认为,心电图检查是诊断运动员过度训练的有效方法之一。同时发现,过度训练运动员的心电图中,节律失调的发生率较以前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工作中利用心电图检查,作为评定运动员训练程度和机能状态日益广泛地运用。为了明确运动员安静心电图的特点及其变异范围,为运用心电图于运动员的医学观察积累资料,我们在三个月冬训结束后,收集229名运动员的安静心电图资料,现分析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4.
贾萍  王健  张均 《体育科技》2001,22(2):35-38
为了进一步科学地监控田径运动训练,检查了业余田径训练运动员的心电图.结果发现有6例心电图出现ST-T改变,占12.5%,其主要原因为(1)感冒后持续大运动量训练,未调整运动量,造成心肌一过性损害.(2)由于训练不当引起过度疲劳和过度训练,造成心肌缺血.(3) ,超负荷训练而得不到较好的恢复.此外,吸烟和饮酒可能也是造成心电图ST-T改变的原因.结果提示,业余田径运动员心电图ST-T改变作为衡量训练状态的重要指标在实际工作中是可行的,心电图是田径运动员医务监督中一种值得提倡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我国滑雪运动员发生的各种心电图异常情况,指出运动员心电图异常和临床心电图存在很大区别,用临床心电图标准进行诊断分类不适应运动医学和训练实践的需要。文章提出运动员心电图异常应结合训练实际和病因学进行诊断和分类。运动员异常心电图大致可分为三类:1.适应性特异性心电图改变。2.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性心电图异常。3.心肌缺血性心电图异常。文章对不同类别心电图异常的运动员提出了治疗手段和训练调整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系统的运动训练对心脏血管系统的结构和机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心电图是检查心脏血管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已逐渐广泛地应用于对运动员的检查,但对少年运动员心电图的统计材料迄今尚少。本文目的是观察少年运动员心电图的特点,进一步了解体育运动对少年心脏的影响,以期有助于运动医学实际工作,并供有关人士参考, 调查对象为上海市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的200名学生。调查前他们平均受过两年的系统训练。入学时他们都经过医院体格检查,包括胸部X射线透视,身体健康。学生在校住宿,上午上文化课,下午上训练课,训练课的时间为3~3.5小时。男运动员114名,女运动员86名,年龄12~16岁,平均14岁  相似文献   

7.
运动试验心电图是临床上诊断和处理心血管病人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在运动医学上也采用这种方法来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况,以期尽早地诊断出“过度训练”。我们采用了列杜诺夫联合机能试验的负荷对田径运动员进行了检查,测试了在原地工5秒快跑和三分钟高抬腿跑后的心电图。并结合联合机能试验中测量的脉搏、血压变化的情况,对运动员的机能状况进行评定。本文着重总结运动员进行此两项负荷后的心电图变化。检查对象  相似文献   

8.
对168名运动员心电图测定分析,初步了解运动员心电图特点以及运动训练水平和运动年限对心电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邵强 《中华武术》2014,(4):35-35
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特点是负荷较大,属于极限运动的范畴,如果负荷长时间过大,会有多种疾病发生,为了不影响运动员的健康,在训练前后要经常性进行检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一、用心电图进行检测在每日起床之前应该进行晨脉检测,如果出现长时间不稳定,脉率不齐且恢复慢,就应该进行心电图检测,正常运动员的心电图应该为窦性心律徐缓,P波高度低、T波高度较高,P-R间期延长。  相似文献   

10.
对赛前少年游泳运动员机能状态的追踪研究,发现心电图ⅡT/R值随训练负荷的增加和累积而下降,随训练负荷减少、调整而上升。赛前心电图分析,有利于教练员根据实际情况,整体安排训练和调整计划。对每个运动员心电图分析有利于对训练期内出现运动疲劳的运动员重新制定个体训练计划。ⅡT/R指标不仅灵敏而且较及时地反映机能状态,可作为赛前调整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儿童少年运动员特别是专项运动员的心电图统计材料目前甚少。由于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和运动训练的影响,他们的心电图与一般人有所不同。为明确健康儿童少年体操运动员安静时的心电图状况,为心电图应用于运动员的医学观察和运动训练积累基础资料,本文对来自十个省市参加全国业余少体校体操比赛的180名优秀运动员作了心电图调查和统计,并与国内同年令一般儿童  相似文献   

12.
优秀帆船运动员训练前后的心电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18倒优秀帆船运动员出海训练前、训练后3小时,及次日晨的心电图,发现一次出海训练即可引起运动员的心电图改变。为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早搏、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T波改变等。大多数运动员次日晨可恢复至训练前。说明帆船运动的出海训练负荷较大,对运动员的心脏有较大影响。因此应加强帆船运动员的心血管系统的医务监督。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模拟大运动强度训练和大运动量训练前后男子马拉松运动员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指标和心电图∑T/R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指标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运动员提供无创监控.将8名马拉松运动员分2次进行大运动强度训练和大运动量训练,训练前后取血及心电图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在大运动强度训练后,运动员CK指标与心电图∑T/R指标呈负相关,在日常训练中可以使用心电图∑T/R这一简易、无创指标代替CK指标进行强度训练监控;在大运动量训练后,运动员BU指标与心电图∑T/R指标之间基本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中长跑运动员在高原低氧的条件下进行训练和比赛,心脏功能会发生一系列改变。为此,对运动员在运动负荷后进行心电图检查,及时了解心血管机能的变化,对于预防运动性疾患和科学地安排训练都具有重要意义。对象与内容检查对象:14名中长跑集训队员。检查时间:1973年12月——1974年4月,去昆明冬训前在北京检查一次,在昆明冬训初期、中期、末期共检查三次。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的训练和适应水平是长距离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这一点是一致公认的。1962年,Smith等人对马拉松运动员的心电图做了研究,他们发现长跑运动员的QRS复合波的电压较高,T波也有所增大。这一点同后来1966年Arstria和Koivikko的报道是一致的。他们对46名耐力运动员的心电图及心向量图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运动员出现心肌肥大。Cureton(1951)等发现,7次赢得奥林匹克长跑比赛冠军的Nurmi的心脏几乎是正常人心脏的三倍大。安静心电图描记被广泛用于临床心肌电冲动传导的检查。对长跑运动员亦有使用。但其作为诊断手段对运动员的价值受到有关人员的怀疑。例如,ST节段的测量主要用于诊断病人冠状血流是否受阻。而Gibbonns等(1977)对20名优秀长跑运动员的心电图检查发现,有5  相似文献   

16.
心电图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已有近六十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廿年以来,关于运动员心电图的报导日益增多。心电图已经成为研究运动心脏学的一种方法,它不仅用于诊断,也用于医疗预防,即用来观察判定心脏对大运动量训练的适应能力。目前除检查安  相似文献   

17.
动态心电图是近儿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对心律失常、心肌供血状态、了解心脏功能方面都有特殊的价值。国内许多临床工作者通过大量临床工作实践,对病人作了较细致的研究。在运动训练科学化方面也开始使用动态心电图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日常生活进行12、24小时监测。此记录仪仪  相似文献   

18.
研究运动员安静时和比赛后心电图的变化,这不仅是运动生理中一个理论性问题,而且在运动医学中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关于类似问题的研究,前人已作了一些工作: 1.长时间训练对心电图影响:—Tuttle研究48名大学生运动员在训练季节前和训练结束时的心电图,并未发现任何显著的变。Glasser研究193个运动员仅发现有4名QRS间期超过0.11 秒。krause发现运动员安静时T波较高。Miyama发现摔角运动的  相似文献   

19.
在运动员的心电图上,低电压比较常见。研究证明,心电图标准导联中QRS波群向上最高波不超过5mm,是确定为低电压心电图比较准确的方法。 低电压心电图在各项目的运动员中均可见到,但多见于举重、摔跤、体操、射箭、帆船和摩托车运动员。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训练和比赛时运动负荷过大、训练时间太长,大量材料证明,运动员中67%的低电压心电图是正常变异。多数是与运动训练有关的心外原因造成的。尤其是骨骼肌的过度发达,由心电位改变形成的低电压心电图为数不多。  相似文献   

20.
以西北民族大学中长跑队大学生马拉松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西北民族大学中长跑队运动员的基础准备期训练、强化期训练、比赛期训练进行跟踪、为大学生马拉松运动员更合理的安排训练量与强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