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之前都进行了一系列农民主题的创作.他们重审俄国农民形象,格外关注女性农民的命运,在写作视角上也有相通之处.选取两位作家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之前的代表性作品,归纳和剖析了二人进行农民主题创作时的共同点,以彰显两位作家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2.
散文诗《老年》是屠格涅夫暮年旅居法国时的创作结晶。它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尤以语言艺术为人称道。作家用词前所未有的形象、准确、抒情,使诗文既充满绘画与音乐之美,又富含形象与哲理,为后人提供了值得摹拟的语言标本。屠格涅夫的语言特色是作家主观因素和时代等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的俄国,出现了一大批极负盛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这些现实主义大师们密切地关注着俄国妇女的命运,塑造了一系列丰满生动、颇具特色的女性形象。但在欧洲文学史上,难再找到一位作家象屠格涅夫那样创造了如此众多而感人的女性形象。杜勃罗留波夫曾盛赞屠格涅夫是“纯洁的、理想的性之爱的歌唱家”,他的笔锋所至,可以“深刻地透进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五四”以来男女作家在塑造女性形象美的创作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使我们从千姿百态女性美的形象中,看到男女作家在塑造女性人物形象上的异同,从而提供创作和鉴赏的经验和角度。同时也使我们看出女性作家的创作艺术才华,可同男性作家相媲美。  相似文献   

5.
屠格涅夫晚年创作了 82首散文诗 ,它是作家创作活动的最后一个里程碑 ,是作家晚年对社会生活、人生价值导向问题的深刻反思。本文就从屠格涅夫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命运的忧虑和探索以及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三个方面 ,探讨他的民族情结。  相似文献   

6.
屠格涅夫是最早提倡作者从小说中隐去的作家之一,正是这种创作观念,使他在罗亭形象的塑造中隐藏了自己的声音,构造了罗亭的性格之谜。文章探讨了屠格涅夫设谜的方式,并根据小说中一些重要的提示和细节,对罗亭形象作了新的解读。笔者认为罗亭形象的本质特征是理性活动与感性活动的脱节,这一特征足以涵盖罗亭性格的各个侧面,从而解决长期以来罗亭形象评论中的各种分歧。文章还指出了罗亭形象与康德哲学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和川端康成的小说中都描写了大量的女性,而两人都擅长描写女性。他们的代表作品《半生缘》和《雪国》中,都存在着在强大的男权社会中挣扎着的女性形象。分析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追问作家的女性意识和作家性别以及民族文化在两个作家创作中的影响,从而可以挖掘出两个作家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以女性形象的塑造构成其创作特色,影响其文学史上的地位的,男作家往往居多。巴金,就是其中颇有特色的一位。他塑造的系列女性形象,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女性形象的塑造几乎贯穿其毕生的创作。形象的变迁与作家融铸其中的审美理想,恰好反映出巴金心灵深处虔诚、纯真的女性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9.
郭红 《考试周刊》2013,(27):17-18
简·奥斯丁和福克纳都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文学思想在社会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两位作家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其中绝大部分均为悲情女性形象,这与作家所处的社会现实状况及作者的经历紧密相关。从关注女性角度,对不同作家塑造女性形象的原因进行探究,对于更好地解读经典文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女性形象是历代作家共同的创作资源.但由于受政治话语和男权话语的困扰,当代作家对女性形象的书写很难进入本体论的范畴.通过对“男女都一样”性别遮蔽下的女性形象、“木棉”式的理想主义女性形象、“灵与肉”交融的自审者女性形象等人物形象的解析,可以梳理出当代女性创作题材中女性形象嬗变的过程及其嬗变的症候.  相似文献   

11.
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出了一大批女性作家,其中凌叔华以其独特的创作视角,别具一格的艺术追求,以及向内自审的观照方式形成了与同时代其他女性作家不同的创作风格。该文通过对凌叔华与同时代女性作家的比较,从女性形象塑造、儿童主题和小说风格等方面探讨凌叔华的小说创作风貌。  相似文献   

12.
丁玲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权主义的现代女作家,她从创作伊始就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关注,在其很多作品中都反映了女性的内容,突现各种莎菲型女性的形象。本文着重从创作心理学的视角,阐述其创作中女性意识形成的原因和女性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13.
孤女形象历来备受西方作家关注,以孤女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在西方女性作家创作中更为普遍。19世纪是西方女性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探究这一时期孤女形象的意义尤为重要,因为西方女性作家通过孤女的塑造,形象地表达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更传输了不可避免的历史重负。孤女形象可以说是曲折、艰难的19世纪西方女性文学的缩影,我们从中也可窥视西方女性文学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4.
屠格涅夫及其生平与创作长期以来深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而且近些年研究新成果可谓雨后春笋。在俄罗斯,屠格涅夫研究近10年来大有突破传统局限之势,注重对作家的美学思想、艺术风格等方面探讨,越来越接近文学与艺术本身。在中国,《屠格涅夫全集》的出版率先填补了空白,与此同时,屠格涅夫比较研究成果斐然,打破传统、直抒真言、标新立异者大有人在,一大批探讨其创作文体、风格、美学、语言和方法等新作不断涌现,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5.
雷妍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平沦陷区作家之一,其小说取材广泛,在其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六部小说集。其创作总是贯穿着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对女性悲惨命运的申诉。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多样纷呈。本文将雷妍刻画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旧式乡村女性形象;另一类是新式知识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主义批评尤其关注男性作家创作的经典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在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重新解读和评价《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揭示《水浒传》中女性形象被"妖魔化"的倾向,典型体现便是作者对"荡妇"与"男人婆"女性形象的塑造,女性形象被妖魔化的文化根源是男权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美国南北战争小说解构了传统战争小说中女性缺失或女性形象塑造的固化模式,女性在战争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被重新挖掘,并被赋予了面向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治愈性力量。近十年的内战小说中,女性形象更具颠覆性,拥有了改变旧有社会秩序、重构政治格局的力量。当代美国内战小说塑造出差异化、多样化的女性形象,创作主体有女性作家,也有男性作家,反映出在后现代女性观的深刻和广泛影响下,美国精英文化阶层对女性社会分工、社会角色嬗变的普遍接受和认同,并通过文学作品的创作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了新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8.
谢丽琴  邱景 《考试周刊》2009,(20):32-33
美国戏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创作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分析解读作者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探讨奥尼尔的女性观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9.
杨源 《考试周刊》2010,(28):23-24
《华女阿五》是华裔美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作品中玉雪这个早期华裔美国女性的形象建构和塑造是符合当时社会条件和作家自身情况的。本文试探分析待作家是如何塑造出这个形象,以及该形象建构所具有的不足之处,以此全面公正对待作家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家族·女性·历史——女性家族叙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家族叙事是一种不同于男性作家讲述家族故事的文本实践。它由女性作家创作,以女性为叙述者,以家族故事中的女性为关注重点。本文从女性与家族史、家族叙事中的女性以及女性视域中的男性形象几个方面,分析女性作家对家族故事的讲述和对女性命运的言说,观照女性反观男权文化的独特体验和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