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把雅与俗这一文学鉴赏理念引入汉语国际教育,是想用文学研究的成果分析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改进,使之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从教学内容来看,可分为两部分:语言上的雅与俗、文化上的雅与俗。目前的汉语国际教育中需要加入一些“俗”的内容,但要进行选择,并与“雅”的内容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贯穿着“雅”与“俗”的交流碰撞。本文试图通过对诗歌史上“雅”与“俗”衍变的描绘,对“雅”、“俗”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规律作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北宋词坛上,能够做到“引俗入雅”、“雅俗共济”的文人作者,首推柳永、周邦彦和李清照。但三人之中,柳永则俗胜于雅,周邦彦则雅胜于俗,真正能做到化俗为雅、以俗为雅的则还应数李清照。“口语化”是李词语言的一个特点。她能“以寻常语度人音律”,“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她的词中采用当时口语中的“时语”、“方言”,增强了词的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时语如“熟水”、“龙团”、“铺翠”等,都是宋代市井流行的口语。方言如“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簇带争济楚”等。  相似文献   

4.
元曲雅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人们称为“通俗文学”的元曲,无论是从其题材、内容和人物方面来看,还是从其风格流派、语言特色来看,都是有雅有俗,雅俗兼备的,而不仅仅只是通俗。我们应该比较地、辩证地看待元曲中的雅和俗。与诗、词比较而言,元曲显然要通俗一些,但与诗、词依然有雅有俗一样,元曲也是既有俗又有雅的。在元曲中,散曲比杂剧更雅,杂剧比散曲更俗。在杂剧中,曲词比宾白更雅,宾白比曲词更俗。但无论是散曲或是杂剧,无论是曲词或是宾白,它们也都是有雅有俗的  相似文献   

5.
明代中后期文学发展的一个主要倾向,是它的世俗化.在诗歌和散曲的世俗化中,民歌是起推动作用的关键因素.它不仅从形式上影响了二者的体式和语言,更从内蕴上使其具有了一种“世俗之趣”.这种变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雅→俗”的回归过程,而是映射出在审美趣味世俗化的大背景下,雅、俗两种文化由传统的“俗为雅用”、“化俗为雅”开始转向平等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保定老调由明中叶之前流行于河北的俗曲小令“河西调”发展而来,其语言苍凉、朴实、豪迈、大气,是地方戏曲与历史文学的完美融合。从整体而言,保定老调的唱白语言特点鲜明,主要表现为口语、方言土语和歇后语的广泛使用,同时老调剧本语言包含大量古语词、成语和富含诗意的诗词雅句,俗中蕴雅,雅中带俗,呈现出通俗性和文学性两大语言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俗”与“雅”在哲学上是一对矛盾统一的概念,它们存在于同一发展变化的事物中。人们知道:“雅”出自于“俗”中,如“鹤”立鸡群就是一例,无“鸡”的俗也就无“鹤”的雅可言。“雅”依赖于“俗”而存在。然而,在当今的文坛上却盛行  相似文献   

8.
“二人转”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厚、富有地方特色。本文主要对其语言的通俗易懂、俗而不僵、俗中有雅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揭示二人转的语言特色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史上,“雅”、“俗”对立现象无过于元明之初。在元代,“雅”、“俗”二线尚属平行发展阶段,散曲与杂剧互不相扰,各自分头发展,而如《西厢记》之影响,元散曲中却是绝无匹敌;到了明代以后,“雅”、“俗”形成了尖锐的地立,俗文学得到了突飞  相似文献   

10.
在唐宋词史上,“雅”与“俗”的交互作用推动了词的嬗变.由于时代审美观念不同,唐五代北宋词坛上“雅”与“俗”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就创作主体而论,文人词为雅,民间词为俗;就审美趣味而论,士大夫审美情趣为雅,市民情调为俗;就词的功能而论,歌者之词为雅,诗人之词为俗;就词人的品行而论,高洁为雅,低下为俗.  相似文献   

11.
雅俗共赏是朱自清的一种文章美学思想 ,较明显地体现于他的文辞观上。首先 ,朱自清的文章语言求真化俗 ,运用口语 ,追求一种朴实自然的谈话风格。其次 ,朱自清的文章语言又是经过选择、提炼的 ,能够化俗为雅 ,雅俗合一 ,从而形成通俗而淡雅、质朴而有风华、既纯正自然又新鲜活泼的风格 ,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章语言。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的语言,典雅工丽、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本文主要是从语言典雅美的特点进行论述的.《聊斋志异》很多单个句子中都引入了典雅、古朴的语词,同时以此构建许多雅致的情节和堪称典雅典范的篇章,这些共同为作者构筑语言典雅美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江湖话”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是旧时代“江湖中人”为了适应生存需要而自创的一套词语系统。它不仅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而且还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成都“江湖话”明显地有别于京津“江湖话”。京津江湖话的总体特点是“俗”,而成都江湖话的总体特点是“雅”。成都江湖话词语的来源很广。涉及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章关于成都江湖话词语的解读,就是为了揭示其“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以及大众传播媒体对社会生活的全面、深层次地介入与渗透,带来了文学性的泛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使文学语言成为一种社会话语,一种大众日常交往的普通语言,文学语言实际上变成了什克洛夫斯基所说的“自动化”、标准化的东西.要摆脱“自动化”的文学语言的约束,只有将普通语言视为无尽源泉,并将其导入文学语境,进行提炼与升华,才会有富有生命力的美仑美奂的文学语言产生.  相似文献   

15.
立法语体的规范化是指语体风格的平正、明决、老道、典雅。作为立法语体,成熟期是隋唐,而真正规范化的当属明清。《大明律》的言语表意非常明晰确定,也很显露,无隐喻无象征,这正是立法语体规范化的属性之一。《大清律例》语体风格虽与明律比较相似,但也有自己的特性:既有《大明律》的洁净利落、简易平实的特点,也有自己雅致蕴藉的个性,真正成就了非常规范的立法语体。  相似文献   

16.
韦庄是唐末诗坛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诗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丽句清词”是他所追求的审美风格,也可用来概括他的诗的语言艺术。这种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笔调清新、色彩明丽、语句晓畅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曾流行于京津、沈阳地区的满族曲艺子弟书继承了《红楼梦》雅俗相谐的语言艺术。雅致之处,妙化诗词,"如乐中琴瑟";同时,俗语、比喻陈字见新、朴语生色,富于生活气息。子弟书满汉合璧,延续了《红楼梦》的艺术生命,可称是对《红楼梦》光辉地再创造。  相似文献   

18.
读周词札记     
宋代以后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发展变化,宋时雅俗共赏的周邦彦词,很多地方歧义纷呈。文章对部分有歧义的周邦彦词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周邦彦词用自然雅洁的语言描写了奋斗的人生旅途中的友情、亲情和爱情生活,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愿望和眷恋,反映了社会的需求和审美理想。通过歌女的演唱,给当时的社会留下了一丝温暖和亮色。千百年来成为中华民族一份优美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对于晏殊《珠玉词》的评价,历来是肯定其艺术性而否定其思想性,即斥之为富贵闲愁、及时行乐的颓废思想。而就其思想内容而论,晏殊诗词其风雅精神也并非完全缺席,其中"小园香径独徘徊"等言语极具张力,这种幽约的风雅表达,除了源于他的"知足"和"有容"思想之外,还源于其一生所奉行的"圆融"哲学。晏殊的"圆融"之中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冲突,这种冲突则主要表现在儒道之间,于是他在行动上就常表现为跋前踬后,在艺术上则藏锋隐智惟说气象。  相似文献   

20.
《祓禊谣》是著名作曲家赵季平为2011年西安世园会所创作的主题歌,其自世园会正式亮相以来,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祓禊谣》歌词古雅而浪漫,旋律清新而灵动,歌词与音乐珠联璧合,可以带给人一种雅致脱俗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