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忠 《黑河教育》2010,(3):24-24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培养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应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数学教学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从中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比较稚嫩,对数学的认识与理解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具体生活中寻找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亲切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应用意识和提高应用能力,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因生活而更加精彩。那么,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接轨、给课堂加点生活气息呢?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李芳 《宁夏教育》2012,(3):44-44
数学来源于生活,植根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数学知识点融于生活当中,把生活融于数学学习之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而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4.
张天峰 《成才之路》2009,(32):49-49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教师应该努力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相似文献   

6.
生活经验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价值,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着力实施一种"基于小学生生...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效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这就明确指明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为此,在聋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数学教学内容怎样更贴近生活,为聋生喜闻乐见,怎样切入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使学习数学富有情感与意义,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8.
《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是现实的、生活化的,尤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意识。  相似文献   

10.
《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  相似文献   

11.
田奇 《教育》2015,(7):7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感悟和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特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树立学习与应用数学的信心。”可以说,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学习数学的归宿。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重视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及已有经验相联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3.
吕菊华 《新疆教育》2013,(14):156-156
“生活味”是指数学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在导入新课时,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悟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产生探究的需求。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数学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作为一名教师就应当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生活,新课程呼唤生活化数学,让学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培养学习创新意识。强调数学抽象(即生活问题的数学化)和数学应用(即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这两者的辩证结合,对于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黄异 《小学生》2010,(7):5-5
让数学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会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因为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因为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教师用源于生活、富有童趣、贴近实际的内容呈现数学知识,能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在这方面,笔者有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7.
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培养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让学生重新审视评价自身的数学学习,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数学学习的效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从而增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让小学生学会利用自己的生活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同步。在这方面,笔者有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9.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抽象、枯燥、沉闷的数学课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着力创设一个形象、生动、活泼的生活课堂,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探究数学、应用数学、感受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客观世界,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陶敬 《教学随笔》2007,(6):17-17
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应当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连接起来,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数学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