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世秋 《广西教育》2007,(7B):40-40
学生怕写作文,这是困扰我们语文老师的一个棘手的问题。学生为完成任务,为写文章而写文章,结果是一些干瘪矫情的文章充斥着学生的作文本、考试卷。曾听同行们感慨“作文不是教出来的。改作文是一项徒劳的工作……”学生则抱怨自己的生活过于单调,每天吃饭、睡觉、上学、放学,找不到有意义的生活素材,没东西可写。其实,我们的学生并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发现而已。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课内学习与课外学生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采撷生活浪花,从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去感悟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干瘪矫情”的文章就会远离我们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虎志彪 《时代教育》2009,(6):194-194
对于学生来说,他的生活就是他的教育,他的教育就是他的生活,决不能把学习与生活,学习与生长看作是分离的。否则,教育脱离了生活也脱离了人生,也就不称其为教育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联系生活来教学。教师若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教学,就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不利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和提高,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来教学,才能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增强。  相似文献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智慧,在教学中教师可引用影视作品、联系学生生活、运用幽默艺术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朱全明 《海南教育》2014,(16):35-35
我们都知道,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的基础,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创设了现实性的情境,便于理解数学的价值,丰富学生对数学的应用。为此,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怎样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两点。一、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引导学生自觉联系生活实际去学习和探索1.恰当处理好教材中的生活元素。  相似文献   

5.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但教师在联系生活事例、创设生活情景时不仅要考虑数学知识本身,有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  相似文献   

6.
教学联系生活必须弄清三个前提性问题,即教学联系何种生活、教学为什么会脱离生活和教学为什么要联系生活。教学联系生活的立足点在社会生活,应从当前社会生活的变化来寻找教学革新的方向和可能;教学联系生活的障碍在于教学制度,应进行教学制度创新;教学联系生活的目的在于关注学生真实的发展而不是迁就学生眼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的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语文”,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学会生活。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我们只有以课堂教学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沟通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让教学贴近生活。因此,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生活进行细心观察、独创思考,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从生活中寻找语文资源。  相似文献   

9.
王海芳 《中学生物学》2006,22(11):12-14
生物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贴近生活。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会更有兴趣。因此,教师在为引发学生提问而创造情境时,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这时,教师可以引用学生身边“常用而不知”的情境,或者是对日常生活具实用价值的实例、与学生日常生活体验有出入的实例来创设情境,也可以引用易引发学生之间争论的生活实例来创设情境。  相似文献   

10.
王俊梅 《新课程研究》2010,(2):113-113,116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重要思想,他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长过程。他们都认为“课堂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生活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经历走进课堂,学成后把知识用于生活。因此,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设计与学生实际生活相仿的活动,从而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感受到生活化的教学氛围,使其沉浸其中.给学生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感觉。初中英语课堂中要实现“生活化”的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英语教师要把生活引入课堂,用生活教英语,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张昱峥 《教师》2019,(3):81-82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切实体会信息技术应用的便利性。文章阐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融合的必要性,并以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生活融合创新的案例,去呈现生活化的信息技术高效融合创新课堂。  相似文献   

12.
提起写作文,学生害怕,教师也头痛,特别是许多小学生对写作文有一种恐惧心理,害怕写作文,不愿意写作文。看到这些现象,作为一名教师内心也很是着急。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使然。因此只有在实践中让学生的习作教学与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充分相结合。从而唤起学生对作文教学的兴趣,才能达到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说起写作文,学生便会神情紧张。愁眉苦脸。这很让教师头痛。虽然教师从开篇到结尾,都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仍是无从下笔,写出的作文毫无情感、毫无情趣,令人沮丧。我认为这是老课程的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造成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教龄达27年的教师,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分析和说明某个道理。每当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时,笔者发现学生会更加感兴趣。这一现象引起笔者的思考。笔者向周围的同行了解,发现他们也讲述自己的经历、故事,而且他们也认为学生对老师的故事、经历感兴趣。那么为什么有的教师讲课时常常联系自己的经历?为什么学生对教师的经历感兴趣?这是因为教师的个人经历是一种特殊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5.
一、联系生活,培养兴趣学习不仅是知识的记忆积累和能力的训练迁移,而且是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能力经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直觉经验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感知知识,生成能力。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充分结合与学生关系密切的社会生活来阐述政治理论知识,将课本的知识观点、基本原理融入到学生新鲜的生活实际,拉近学生所学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培  相似文献   

16.
崔娜 《山东教育》2014,(3):55-55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联系日常生活,体会化学就在身边;2.联系社会实践,体会化学的重要;3.结合社会热点,布置课外学习题目;4.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家庭小实验、小制作.  相似文献   

18.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却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的脱节,同时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生活教育,拉近知识和生活的距离,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评析:教师借助学生生活中喜欢的、熟悉的飞行棋引入新课.通过观察棋盘上有趣的图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样把数学和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构建新的教学知识模型。  相似文献   

20.
司庆海 《教师》2010,(29):73-73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如何使学生摆脱作文的困境,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呢?我认为观察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基本途径。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