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材解读《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故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作为故事,课文有一条显而易见的线索就是事情的发展。起因是:在人们心目中雷暴一直是个可怕的东西。经过是:写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终于揭开了"天火之谜"。  相似文献   

2.
最近,学校里举行青年教师赛课,有硒位教师执教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一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揭开了雷暴的秘密,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析】 《天火之谜》是苏教版第九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试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试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相似文献   

4.
学校开展青年教师上课评比活动,有两位教师都执教《天火之谜》。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风筝实验”揭开雷暴的秘密,赞扬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5.
杨瑛 《中国教师》2014,(12):46-47
<正>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从教学目标开始的,围绕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课文《天火之谜》的教学目标,我们几次调整了教学内容,在不断舍弃中确定了本课最终的教学内容。下面选取部分教学内容加以评析。一、基于个人经验的教学内容确定《天火之谜》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揭开雷暴的秘密,不惜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风筝试验"的故事。课文虽然没有曲折的情节和华丽的辞藻,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献身的事  相似文献   

6.
[课例]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天火之迷》教学片断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天火之迷》讲述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不惜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危险进行“风筝实验”的故事。表现了富兰克林勇往直前、大胆探索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理解“风筝实验”的过程是这篇文章的重难点,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创设了宽松  相似文献   

7.
《天火之迷》(苏教版第八册)主要介绍了十八世纪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不顾众人的冷嘲热讽,通过“风筝实验”揭开天火之迷的事,表现了他勇于探索的科学实践精神。本文即以这篇课文为例来谈谈我是怎样巧用判断题组织教学的。一、自由判断,激发兴趣和以往的教学方式不同,新课一开始,在简单的导入以后,我就向学生出示如下的判断题:1.“钥匙”一词应读作“yàoshí”。2.“混为一谈”中的“混”应读“hún”。3.天火就是雷暴,是神灵的火焰。4.天火之迷,至今也没有解开。5.十八世纪英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6.富兰克林不仅是科学家,还是一位…  相似文献   

8.
《揭开雷电之谜》记叙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风筝引雷电的故事。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的科学家、外交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曾经参加美国独立战争。还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深受美国人民的景仰。  相似文献   

9.
朱煜 《小学青年教师》2008,(15):107-108
<揭开雷电之谜>记叙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风筝引雷电的故事.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的科学家、外交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曾经参加美国独立战争,还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深受美国人民的景仰.……  相似文献   

10.
朱煜 《小学青年教师》2008,(13):107-108
<揭开雷电之谜>记叙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风筝引雷电的故事.富兰克林是18世纪美国的科学家、外交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曾经参加美国独立战争,还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深受美国人民的景仰.……  相似文献   

11.
正《天火之谜》(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文采用烘托的手法,用过去人们对雷暴的害怕,来烘托富兰克林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而毫不惧怕的精神;用别人的嘲笑,来烘托富兰克林坚持自己观点的勇气和决心,使人感到富兰克林最终获得的成功既是来之不易的,也是弥足珍贵的。在教学中,同学们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结构是一篇文章的框架,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结构是语言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关注文章的结构,可以有效地促进言意共生。教学《天火之谜》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投影出示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师:将这两个段落放在一起读,你们读出了什么?生:雷暴很可怕,但是有了避雷针就安全了。生: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给人们带来了福音。  相似文献   

13.
《天火之谜》(苏教版五上第19课)教学片段:(师出示第1自然段:"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师: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生:(读)"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师:这句话的概括性强。如果再提炼一下,这句话里的哪个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生:可怕。师:仔细地读这段话,想一想,从哪里能具体地感受到雷暴的可怕呢?找出来,然后说说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众所周知,他是揭开天电之谜的人。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是第一个研制出平行板电容器的人。 1746年,英国的物理学家、皇家学会的会员柯林森(Peter Coullinson),通过邮寄向美国费城的富兰克林赠送了一  相似文献   

15.
正【错位一】错失亮度一瞥而过[案例]《天火之谜》一课教学片段出示: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师:从哪些词语中,你体会出富兰克林激动的心情?生:我从"欣喜若狂""喊"中,感受到富兰克林的激动和高兴。生:我从"成功了!"感受到富兰克林的兴奋。生:我从三个"!"中,也感受到富兰克林的激动。师:请带着这份激动的心情,动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相似文献   

16.
1.用拴钥匙的风筝捉天电 18世纪中叶,科学还没有揭开雷电现象的秘密,人们常把雷电同上帝发怒联系在一起.富兰克林一直想揭开这个奥秘.1752年的一天,富兰克林正在用一连串莱顿瓶做实验,在一旁观看的妻子里德不小心碰了一下莱顿瓶,顿时电光闪起,她尖叫了一声倒在地上.  相似文献   

17.
第五单元的一组课文,展现了朋友之间发生的故事:小刺猬热情鼓励小獾,小獾感激他;松鼠和小熊因纸船和风筝成为好朋友,吵架后,又通过纸船和风筝重归于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一类课文值得关注,它们都是叙事性文章,都叙述了科学家通过某一个现象或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反复的实验和研究,得到启发,最后有所发明或应用,造福人类的故事。像这样的课文在小学低年级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有《鲁班与橹板》,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人类的“老师”》,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有《天火之谜》,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有《夜晚的实验》等,它们既是叙事性文章,又因为在写作内容上的共性,我把它们归类为写实验的叙事性文章。  相似文献   

19.
<正>传言:富兰克林曾经与雷电有亲密接触。据说他将一把铜钥匙系在风筝线的末端。风筝升入雷雨云层,闪电在风筝附近闪烁,雷声隆隆。一道闪电掠过,风筝线上有一小段直立起来,像被一种看不见的力量移动着。富兰克林突然觉得他的手有麻木的感觉,就把手指靠近铜钥匙,顷刻之间,铜钥匙上射出一串火花。富兰克林大叫一声,赶紧把手远离了钥匙。他  相似文献   

20.
富兰克林是美国杰出的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科学家。人们赞誉他是“电学中的牛顿”。富兰克林是个小手工业者的儿子,自幼家境贫寒,只读过两年小学便在父亲的店里做杂工,以后又在亲戚开的印刷厂当学徒。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利用一切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写得一手好文章。17岁到纽约谋生,几经周折,后在费城开了印刷所。他热爱科学,以孜孜不倦的精神研究电学理论,终于揭开了雷电之谜,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