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以其特殊的地位及其功能,在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对一些拥有丰富革命类文物的地区而言,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的发展便成为其优势之所在。以陕西省为例,截至2008年12月底,陕西省共有各种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29座,占陕西省所有博物馆总数的近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革命文物是重要的革命精神物质载体,也是传承红色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革命文物档案工作作为革命文物工作、革命纪念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革命纪念馆视角出发,开展革命文物档案理论研究,对革命文物档案的内涵进行界定,概括革命文物档案的特点,探究革命文物档案的主要内容及其对革命文物工作的重要价值,旨在提升革命文物档案开发与利用水平,为革命纪念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传承好红色精神、做好爱国主义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3.
吴素卿 《兰台内外》2024,(10):37-3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革命文物的保护与传承变得尤为重要。这些文物承载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拥有大量革命文物藏品的纪念馆、博物馆而言,应重点做好革命文物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工作,充分发挥革命文物的积极作用,强化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文章以山东省郓城县鲁西南战役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为典型案例,分析当前革命文物藏品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革命文物藏品档案管理与利用的有效策略,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果 《档案管理》2022,(1):125-126
革命纪念馆的档案史料是研究革命历史的第一手实物资料,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红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革命纪念馆的档案史料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革命纪念馆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加强革命纪念馆档案史料的管理和保护是革命纪念馆事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博物馆、纪念馆对青少年教育作用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本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共中央制定了《爱国主义实施纲要》,1991年中宣部六部委又下发了《关于充分运用文物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通知》,强调要对全党和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并要求博物馆、纪念馆要利用文物优势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几年来河南省的博物馆和纪念馆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充分利用博物馆的文物优势,对  相似文献   

6.
倪兴祥 《中国博物馆》2001,(3):50-52,65
革命纪念馆是为纪念 1 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革命史上重大事件或杰出人物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 ,是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一般依托特定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 (以下统称革命旧址 )作为存在的条件 ,成为独具特色的博物馆类型。革命纪念馆的这一特点决定了革命纪念馆的陈列一般由革命旧址的原状陈列和反映重大事件发生经过、杰出人物生平的辅助陈列两部分组成。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我国革命纪念馆的辅助陈列一般都是因陋就简 ,尽可能地利用原状陈列周围可供利用的原有房舍进行陈列。 1 985年 1月 9日 ,文化部颁发的《革命纪…  相似文献   

7.
随着纺织品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糟朽脆弱的纺织品文物经过保护修复后将逐步出现在博物馆展厅内,糟朽纺织品文物的展览技术难题将会愈加突出。虽然对于是否应将脆弱糟朽的纺织品文物用于展览的问题,人们还存在不同的观点,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公众对博物馆热情的提升,必将在纺织品文物展览方面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革命文物凝结着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是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的物质载体,是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履行系列职责使命的重要依托,而进行革命文物的展示利用,则是实现博物馆、纪念馆上述功能的主要呈现方式。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拓展革命文物利用途径、提升革命文物展示水平、创新革命文物传播方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遗址本体是考古遗址博物馆最具特色的不可移动文物和特殊藏品。因遗址环境的脆弱性和复杂性,且持续的考古发掘和原址展示对遗址本体有一定的要求和影响,相较于综合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在藏品管理工作中面临更多的困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作为我国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先行者,多年来深入思考与积极探索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保护、研究、利用,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科学管理+全面监测”共同作用下的不可移动文物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了藏品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李锦伟  刘英  杨爽 《档案》2023,(1):62-66+70
红军在铜仁的革命活动为后世遗留了大量的革命遗址、遗物和遗迹,形成了丰富的长征不可移动文物。这些文物资源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级别多元。铜仁长征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分布因红军在铜仁革命活动的时间、范围而呈现出北多南少、县域分布不均的总体特征,主要表现为以沿河-印江-德江-松桃交界处为核心、以石阡-印江-松桃和万山-玉屏-江口-石阡为两线的“一核两帯”集聚分布的具体特征。导致铜仁长征不可移动文物出现这些分布特征的最主要原因当与红军在铜仁的革命活动的历史人文方面的因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