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纸屑(xiè音谢)不要读成“纸xiāo(肖)”屑,碎末。纸屑指碎纸头。“屑”不是外形内声的字。阐(chǎn音产)述,不要读成“shàn(单)述。”阐,说明,表明事理。臀(tùn音屯)部,不要读成“殿(diàn)部”。臀部,屁股。不是  相似文献   

2.
名字的烦恼     
蔡姝歆 《作文大王》2010,(4):9-11,27
我叫蔡姝歆,名字中的“姝”和“歆”不是常用字,有些人往往会把“姝”读成“妹”,反“歆”读成“音”或“韵”。我的名字便(biàn pián)成了“蔡妹歆”“蔡妹音”“蔡妹韵”,这让我烦恼不已。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中n和l是对立音位,分得很清楚,如“恼怒”不是“老路”,“男女”不是“褴楼”.而湖南方言大部分地区n与l是既有分又有混,总的情况是洪音相混细音分:所谓洪音(指开口呼、合口呼音节)相混是指把n读成l,n、l不分;所谓细音(指齐齿呼、撮口呼音节)分是指把n读成(?),和l有区分,如将“泥”念成(?)“虐”念为(?)  相似文献   

4.
汉字中有不少多音字,形声字中有一部分声旁在今天已经不能准确甚至完全不能表示字音,普通话审音表中对部分异读字又规定了统读,所以稍不留意就往往读错字。要克服读错字的毛病,必须勤查字典,加强识记。即便是常用字也不想当然地去读,例如把“给jǐ予”错读成“给gěi予”,把“莘莘shēn shēn学子”错读成“莘莘xīnxīn学子”,把“呆dāi板”仍读成“呆āi板”等等。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最近,我们走访37所中、小学校,与50多位老、中、青教师进行了座谈。在交谈中,我们发现汉字读音不准的现象,在教师中比较普遍存在。如:把“余暇”的“暇(xiá)”读成“假(jià)”、把“寂静”的“寂(jì)”读成“肃(sǚ)”、把“一幢楼房”的“幢(zhuàng)”读成“幢(chuáng)”、把歼灭的“歼(jiān)”读成“千(qiān)”,等等。  相似文献   

6.
经常听到有将蜀汉后主刘禅的“禅”字读成“chán”。笔者认为这种读法是错误的,刘禅的“禅”字应读作“shàn”。理由如下:1、读“chán”不符合历史实际。若读成“chán”,它便是外来词。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篇中说:“禅,梵语禅那。自从鸠摩罗什译出《禅法要解》等书,禅学始成专业。”鸠摩罗什是后秦时期的高僧,上距刘备所处的东汉末年一个多世纪。东汉末年,佛教在我国传播并不广泛,梵语文“禅”很难说在当时已进入汉语。退一步讲,即使当时汉语中有此外来词,须知刘备本是一名儒生,他的老师就是“学为儒宗,士之…  相似文献   

7.
只要打开电视机、收音机,便不难发现传媒存在变读现象。这种变读现象表现最突出的有两个字,一个是表示日期的“日”字——凡遇到表示日期的“日”,播出时差不多都变读成“号”。例如,每天预告节目,字幕上明明是“×月×日”,播出时则变读成“×月×号”;原文明明是“记者曾于本月×日详细报道了这一事件”,播出时则变读成“记者曾于本月×号详细报道了这一事件”;原文明明是“从×日至×日考察了某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们对师范学校的汉语拼音教学,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练习相结合的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们除加强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外,特别注意上好语音课,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基础知识。新生入学后,利用四周语文课时间集中学习汉语语音基础知识。教学前对来自万县、开县等地学生的发音情况作了调查。这几个地区一般没有翘舌音;少数地区有翘舌音,但又不合普通话翘舌音的规律;没有鼻音(n)和边音(1)的区别:部分地区分不清唇齿音(f)和舌根音(h);n、ng不分;“安”读成ngan,“嗯”读成ngen”……  相似文献   

9.
(1)处:名词义如“报到处”“行政处”等词读ch(?)。动词义如“相处”“处分”“处理”等词及名词“处女”读ch(?)。有人一律读成去声ch(?)。 (2)称:称量义读ch(?)ng,衡器义读ch(?)ng,适合义如“称心”“对称”“匀称”等词读ch(?)n。有人一律读成ch(?)ng(特别是对适合义)。 (3)冠:动词义及源于动词义的名词义读gu(?)n,如“冠军”“夺冠”;其它名词义读guan,如“冠冕党皇”“树冠”“冠状动脉”“冠心病”。有人一律读成去声gu(?)n。 (4)乘:常见的“乘客”“乘坐”“乘机”“乘胜前进”均读cheng,  相似文献   

10.
一连几次,听到五年级老师在领读生字词时,字音常常读错。如把“亘古未有”的“亘”(gèn)读成“恒”(héng),“呕吐”的“呕”(où)读成“区”(qu)等等。我把这情况和一些老师谈谈,他们并不以为然,可见,这还没有引起大家普遍的重视。这情况是应该重视的。最近,我特地在六年级的一个班上挑选了一位语文成绩最好的学生进行了解,让他朗读教过的十篇课文,结果字音读错的就有二十七个,而且大都是常用字。  相似文献   

11.
电视剧《向阳理发店》中刘志美这个人物有句台词:“难道你们就真的理解不了我的处境?”刘志美的扮演者把这句话中的“处境”的“处”读成了“”。笔者认为不妥。另外,像电视剧《大哥》中演员把“处理”读成“理”,把“相处”读成“相”一样,在影视作品和日常生活中,读错“处”音的例子真不少。因此,有必要写  相似文献   

12.
《学记》曰:“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听一堂历史优质课,犹如聆听一首亘古名曲,余音绕梁,袅袅不绝;又似鉴赏一幅历史名画,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教学语言应是多种语言风格的融会,其历史特色和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一、语言的准确性语言准确,是历史教学语言的生命。鲜活的历史形象,正是靠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效果树立起来的。首先,读音要准确。读音的含混或错误会影响到历史知识的正确传授,如“召(shào)公”不能读成“zhào公”、“纶(guān)巾”不能读成“lún巾”等。还有“龟兹”的“龟”(qi…  相似文献   

13.
1.学习英语语音时常见的一些困难(1)个别音素方面的困难这里包括元音方面的困难和辅音方面的困难。在元音方面,如将〔〕读成〔e〕,将〔ei〕,〔u〕,〔ai〕,〔u〕,〔i〕等读成类似汉语的“哀”、“偶”、“爱”、“傲”、“我爱”。在辅音方面,如将〔〕读成〔s〕或〔〕,将thin〔in〕读成〔sin〕或〔in〕。(2)音量方面的困难这里的困难主要是将长元音读成短元音,将短元音读成长元音,或者是长元音读得不够长,短元音读得不够短。英语辅音也有音量的问题,但这对于初学者来讲没有很大的意义,不必强调。(3)强读式和弱读式上的困难初学英语的人往往将一句话中的每一个词都读得很清楚,都读成强读式,以为这样就能使自己的发音正确。例如,将“Ihaveanappleandapear”读成〔‘ai‘hv‘n‘pl‘end‘ei‘p〕,完全没有一点英语的腔调。(4)“加音”的问题初学英语的人很容易犯“加音”的毛病,在字尾加上一个音,或在某些辅音组合中间加上一个音,如将make读成〔‘meik〕,将five读成〔faiv〕。(5)“漏音”的问题初学英语的人还有漏音的毛病,有时将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漏掉一个音节,或漏掉一个或几个音素。例如...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教学中,由于教师注重历史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历史知识中的某些字的确切读音,致使不少学生读到吐蕃时,将“蕃”(bō)读成fān;读到复辟时,将“辟”(bì)读成pì;读到天津时,将“津”(jīn)读成jūn……。这虽然是个别几个字的问题,但往往闹出...  相似文献   

15.
金庸先生的武侠名著《笑傲江湖》被搬上荧屏,引起了社会上很大的反响,其男女主人公令狐冲、任盈盈尤其引人注目。可美中不足的是剧中人把他们叫成了“令(Lìng)狐冲”“任(Rèn)盈盈”。其实汉语普通话中不少的姓氏读音是有异读的。“令狐冲”应读成“令(Líng)狐冲”“任盈盈”应读作“任(Rén)盈盈”。其它异读的姓氏还有:华:Huà,如华国锋。纪:Jǐ,如纪晓岚,应该指出的是,张国立主演的《铁嘴钢牙纪晓岚》中也读错了,读成了“纪(Jì)晓岚”。那:Nā,如那英,著名歌星。查:Zhā,如查慎行,古代著名词人。单:S…  相似文献   

16.
“教、倒、肖”这三个字在教学中使用频率高,但读错声调的人却不少。如“教材教法”中的第一个“教”读jiào,四声;第二个“教”则应读jiāo,一声。不少人把第二个“教”也读成四声。又如“倒叙”“倒装”的“倒”应读作dào,不少人却读成dǎo。在讲人物描写的“肖像”时,不少人把“肖”读成xiāo,正确的读音应该是xiào。这三个字是多音字,字典中讲得很清楚,为什么还会读错?大概是习非成是吧。  相似文献   

17.
教学《赤壁之战》时,学生把“船帆”读成了“帆船”,于是教师便抓住了一个即时发生的教学契机——(指名读: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帆船,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曹操定睛一看,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生:他把“江南隐隐约约有些船帆”这句中的“船帆”读成了“帆船”。师:你听得真仔细。生:老师,为什么兵士报告说“船帆”,而曹操看见的是“帆船”呢?师:是呀,你们想想看。同桌可以讨论讨论。生:我想“船帆”与“帆船”侧重点不同。“船帆”侧重于帆,“…  相似文献   

18.
“徵”、“征”、“祉”是中文里的三个汉字。其字音分别为:“徵”是多音字,有两种读音,一为“zhi”,一为“zheng”;“征”与“祉”均为单音字,都只有一种读音,前者读成“zheng”,后者读成“zhi”。  相似文献   

19.
本文纠正了《说文解字》对“相”字本义的错误解释,以“相”字为例简略阐述了“引伸义”和“本义”之间的发展关系。“相”字的本义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相”字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个本义,引申出“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它们的读音都应该统读成xiànɡ。“相”字在作为副词时,念xiānɡ。作为副词的“相”字,大致有四种用法。  相似文献   

20.
<正> 运用语言,常常自然出现同化异化现象。比方在语音方面,由于前后音节影响,常常自然同化或异化。汉语有的词语因前后音节的影响产生辅音同化:同一个“难nan”,在“难免”中读成na mian,韵尾“-n”因后一音节的声母“m”的影响变成了“-m”;在“难开”中实际读成nangkai,韵尾“-n”因后一音节声母“k”的影响变成了“-ng”。汉语有的词语因前后音节声调相同而要求异化,两个去声字连读,如“下降、注意、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