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丽 《考试周刊》2011,(29):32-34
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所著的小说《暮光之城:暮色》是《暮光之城》系列的第一部,这部畅销小说因其哥特式风格,吸血鬼与狼人故事组合,以及青春浪漫的爱情故事吸引了众多的读者,也引起广大的评论家的注意。本文从其哥特式风格,吸血鬼形象与狼人组合,以及故事情节安排入手,分析《暮光之城:暮色》广受欢迎的文学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很乐意向大家推荐一套好的吸血鬼系列:大多数此种类型的书都是垃圾.糟糕透顶但异常受欢迎的《暮光之城》系列更是如此。在“南方吸血鬼谜案”系列中,吸血鬼”出棺”(模仿同志公开其性取向时的说法——“出柜”),并成为美国社会的合法组成部分。苏姬·斯塔克豪斯是一名年青的金发女服务员,  相似文献   

3.
暮色(节选)     
去年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后一本书面市时哈迷当然疯狂了一把.可是那之后的空虚似乎无法填补。幸好号称继《哈利·波特》后最受欧美青少年欢迎的畅销小说——暮光之城系列出现了!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笔下扣人心弦的暮光之城系列(The Twilight Saga)讲述了中学生贝拉与青春帅气的吸血鬼爱德华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本期美文共享特别为大家带来该系列的第一本——《暮色》的节选。Enjoy it!  相似文献   

4.
电影《暮光之城》是根据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创作的系列小说拍摄而成。该影片主要讲述一个女中学生和吸血鬼之间的爱情故事,整个情节在电影中通过外貌、服饰、环境、行为、言语、手势、表情、声音等等被编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获得视觉愉悦。文章从文化视角分析了视觉文化在电影《暮光之城》中的体现,通过对它的分析,能使人们更好地读懂这部影片,同时也能使我们对整个世界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斯蒂芬妮·梅尔书写的小说《暮光之城》系列,自问世以来连续创下了出版佳绩,并赢得评论界及读者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如:女性主义、读者反应、主题研究和原型批评等。此外,也有学者从互文性的角度讲将《暮光之城》系列与《呼啸山庄》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前者充分参考并引用了后者,从而使《暮》系列与《呼啸山庄》跨越时空的限制,实现了多视角,多视觉的互文性。但是《暮》系列与中国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也存在着互文性。两部作品都是通过鬼怪传奇直击人心,代表社会、人性的反射。因此.文章通过文本细读,深入挖掘《暮》系列小说与《聊斋志异》之间的互文性,进而了解中西鬼魂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6.
如果不是因为这部电影,Grace根本不知道暮光之城这套书,更不会知道原来它在美国已经热卖了好几年。只看情节,似乎看不出这个吸血鬼故事有什么特别,但能在这个吸血鬼小说、电影和电视剧泛滥的年代打出名堂,肯定有其过人之处。如果想知道《暮色》讲什么但又懒得看小说,这部电影是个不错的选择。再透露一个消息:《暮色》原定今年12月上映,但由于《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上映日期由原来的11月推迟到明年7月,于是制作《暮色》的电影公司决定填补这个空挡。如果你对小说感兴趣,还可以翻到本期的美文共享栏目读一读节选,说不定你也会喜欢上它哦。  相似文献   

7.
2009年,美国青少年选择奖评选出了最受美国年轻人欢迎的各个奖项,其中,他们心目中最美的爱情,是跟富有、英俊、痴情的吸血鬼展开的一段危险的恋情,而这个故事中永葆17岁青春的男主角,当然是罗伯特.帕丁森。他在《暮光之城》中塑造的爱德华·卡伦,已经击败布拉德·皮特和汤姆·克鲁斯(《夜访吸血鬼》),成为史上最帅最性感的吸血鬼形象。  相似文献   

8.
你喜欢阅读有关女巫、吸血鬼和恶魔的故事吗?你喜欢《哈里波特》和《暮光之城》吗,如果你的回答是“是”或者你是这些博客的关注者(这就意味着你已经或者超过了21岁),  相似文献   

9.
很多女孩都这样幻想过,有一天,一个十分完美的王子从天而降,将自己从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拯救出来,即使这个王子是属于黑夜的吸血鬼。克里斯汀·斯图尔特,这位来自美国的美丽少女,幸运地将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她在电影《暮光之城》中亲身体验了所有女孩对于吸血鬼王子的美好幻想。在现实生活中,1990年出生的她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走上了奥斯卡的红地毯,获得了无数让人艳羡的荣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从观念、意向、审美等角度,对人物外貌、修养、情感世界的解读和剖析,指出该系列小说之所以受到热捧,因其颠覆了人们心目中吸血鬼的形象,使之贵族化.  相似文献   

11.
暮光之城     
《英语自学》2009,(12):32-37
《暮光之城》是由凯瑟琳·哈德威克执导的一部浪漫奇幻影片,根据美国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该片演绎了人类少女贝拉·斯旺(克里斯汀·斯图尔特饰)和吸血鬼爱德华·卡伦(罗伯特·帕丁森饰)之间的一段恋情,以及爱德华和他的家人如何防止贝拉受到一群恶意敌对的吸血鬼的攻击。  相似文献   

12.
章文雨 《海外英语》2012,(11):212-213
近几年来,以小说《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记》等在销售排行榜上的名次一直居高不下的文学作品为代表,吸血鬼文学在全世界掀起热潮。"吸血鬼"作为一个存在了几千年的文化现象,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学根基,吸血鬼文学是西方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该文拟通过对各时期的西方文学作品中吸血鬼形象定位演变的研究,体现其形象中人性和魔性所占比列的消涨,以便读者更好的解读"吸血鬼"这一形象的历时变化,加深读者对西方文学中吸血鬼文学的理解,进而有利于读者对西方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相似文献   

13.
女性文坛新秀斯蒂芬妮·梅尔创作了《暮光之城》吸血鬼系列小说。本文试图从女性哥特小说的视角分析《暮光之城》系列小说在环境描写及超自然因素的运用展现出独特的,具有明显女性哥特的特征,将恐怖悬念与女性的浪漫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暮光之城》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妮·梅尔写的系列小说,以贝拉和爱德华的爱情纠葛为主线,融合了西方文学中的吸血鬼文化元素,使这份唯美动人的爱情更加动人心弦。爱德华和贝拉他们替我们过着梦里的人生,向我们展示危险鲜嫩又美好的爱情,也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5.
苇月的话     
吸血鬼传说、狼人故事、校园生活、恐怖悬念、喜剧冒险……这其中哪怕只有一项单独存在,一本小说就会十分吸引人,更何况它们集体出现并且被成功地糅合到了一部小说里——这样的魅力是你无法抵抗的。而这部叫《暮色》的小说还仅仅是"暮光之城"系列的第一部,据我所知,第二部《新月》已经被拍成了  相似文献   

16.
斯蒂芬妮·梅尔创作的《暮光之城》2005年在美国出版,该书一上市就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全球,其中译本在中国的热销带动了中国奇幻文学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奇幻文学翻译热的现象。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入手,以《暮光之凇为例,阐释了奇幻文学翻译热的生态因素,揭示了该现象下的翻译生态失衡危机。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时尚杂志《InStyle》(型时代)通过民意调查,评选出2010年全球25岁以下最受欢迎影星,最终,电影《暮光之城》男主角,现年24岁的罗伯特·帕丁森(Robert Pattinson)以无可争议的票数获得此殊荣。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暮光之城》系列故事之暮色、新月、月食、破晓的深入赏析,来品味其中所蕴涵的温馨世界———温馨的爱情、温馨的家庭、温馨的生活,寻找此其打动人心的源动力。主人公伊莎贝拉和吸血鬼爱德华之间爱情是超越人类现实生活的美好又纯真的爱情,让人感到温馨的爱情;与伊莎贝拉的离异家庭相比,爱德华所在的吸血鬼家庭所表现出的相互支持、高度团结的品质,也让人感觉到丝丝温馨;吸血鬼爱德华一家轻松快活的生活状态,以及其他吸血鬼和狼人家族在爱德华一家遇到困难时对他们全力以赴的帮助,也都是人类社会所向往的温馨生活。因此,故事中虽然有种种嗜血的片段,让人产生惊悚之感,但作品真正所倡导的却是亲情、爱情和友情,展现了人类社会所向往的温馨世界。  相似文献   

19.
女性文坛新秀斯蒂芬妮.梅尔创作了《暮光之城》吸血鬼系列小说。这部小说自面世以来就广受大众的追捧和推崇。但时至今日,国内外关于该作品的学术文章寥寥无几。本文试图从女性哥特小说的视角分析《暮光之城》系列小说在人物塑造、环境氛围描写及主题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具有明显女性哥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的第一个德译本于1959或1960年在东德出版时,书名被改为"在官员的公馆里"。这是因为在1958年,改变自《家》的同名电影在东德上映时,电影名先已作了这样的改动,小说《家》是作为"电影的原著"来介绍给东德读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