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日本近代哲学发展道路上,产生了很多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如河上肇、广松涉、片山潜等。他们的研究一方面使日本逐渐正确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开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另一方面,他们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与介绍,成为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
俞樟华主编的《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编年史》(上、下)全面展现了1917—1949年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的历史。就方法而言,该著作采用编年史的研究方法,以时间为序进行史料的编纂与整理。就内容而言,该著作梳理了33年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研究的历史史实,所采用的文献类型多元而丰富。就视野而言,该著作视野宏阔,兼收并蓄,关注到以往研究中被相对忽视的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难得的编年史著作,该著作具有溯本清源之义,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领域研究必有助力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是通过留学生实现的,路径主要是通过日本和俄国。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是翻译了大量马克思主义著作,实践意义是形成了一大批革命队伍、革命阵营,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使中国革命有了领导核心,使中国走出了一条革命的道路,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先后在日本和中国传播开来,并且各有其自身独特的特征,也有共同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在日本传播的过程中,日本渐渐正确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实践中确立了唯物史观的指导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束指导本国的工人运动.并且马克思主义在日本早期的传播,则深刻影响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杨晓 《教育学报》2012,(5):112-117
日本学者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是否对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产生过影响,是迄今学术界尚未深入探讨的一个课题。通过考察杨贤江流亡日本期间完成的著作《新教育大纲》,发现其中有关"教育史以社会发展形态为分期"的框架,源于日本《劳农露西亚教育研究》一书,杨贤江将此作为一种分析方法,贯穿于《新教育大纲》始终。杨贤江正是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思想基础,间接接受了日本学者苏俄新教育研究的影响,成为在中国系统介绍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史观贡献最为突出、地位最为重要的教育家。这从客观上折射出日本苏俄新教育研究对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国 《唐山学院学报》2018,31(1):6-10,16
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行了系统深入和富有特色的诠释,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当时中国的广泛传播。著作中体现了李大钊独立思考而不盲从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海纳百川的借鉴精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重温这篇光辉著作,中国共产党人仍旧能够从中得到做好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传播工作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浅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无产阶级在政治上日益成熟,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必要的阶级基础;新文化运动不仅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而且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爱国运动时期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上舞台,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及共产国际和苏俄政府对中国的帮助,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大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及团体的出现、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大量翻译和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形成,有力的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古代大同思想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是一代又一代先进中国人努力探索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王刚的著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源语境研究》通过考察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化的历程,论述毛泽东在1938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的历史必然性。该书视角新颖,方法独特,问题意识强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提出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论述极具说服力,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及中国化的力作。  相似文献   

9.
基于传播学的理论可以得知:任何一个理论不会自发地传播,只有在具备了一定的传播环境、传播媒介,理论之间具备某种契合性才能得以传播。无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满足了理论传播的必要条件。从传播环境上,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国内环境,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特定的历史语境;从传媒媒介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刊物的翻译出版,研究团体竞相涌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历史推力;从传媒内在契合性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有异曲同工之妙,为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日本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较中国早几十年,虽然马克思主义思想未能在日本占据主导思想,但是不乏众多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日本的私立大学有百余年的创建历史,在日本私立大学的名校中,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前沿与中心,这些大学代表着当今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水平,成为了日本高校中马克思主义思想研究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百年来的中国史学进行了宏观的回顾,排列了20世纪的中国史学三个阵营,指出马克思主义史学是时代的主潮。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中国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病症”,诸症自有其原因。虽然道路曲折,但马克思主义史学必将在开拓中前进。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传入中国,并迅速与中国工人阶级和先进知识分子相结合,不仅在中国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而且诞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旅欧华人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先驱;旅日华人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使者;旅俄华人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生力军并协同共产国际建立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十七世纪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们采取了“学术传教”的方式.他们在中国学者的合作下翻译了一批西学著作,把西方的科学技术知识传入中国.随之,包括杠杆、比重、流体等方面的西方力学知识比较系统地被介绍进来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为中国人所接受,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五四运动的爆发,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的进步与成长.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早期共产主义青年知识分子指明了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前期,海外学者(主要是欧美及日本学者)研究中国神话传说的论著开始进入国人视野,对中国神话传说研究产生了直接影响。在海外研究方法的影响下,20世纪前期中国神话传说的研究与国外先进的研究保持了较为一致的步调,这也是中国神话传说学进入世界学术轨道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及其他众多原因,十九世纪美国文学作品中的充斥着歪曲变形的中国形象,这些作品涉及范围广泛涵盖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性格等。我们在面对这些扭曲的中国形象时,认识其不合理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本文采用形象学的方法对十九世纪美国文学作品中中国形象加以分析,以揭示其不合理性及其当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中国20世纪传记文学发展的主要发展阶段(即从古典传记向现代传记的嬗变。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突破和发展,以及当代传记文学的马鞍形发展)和主要作家作品,论述了港澳台及海外华人传记文学的主要作家作品,并进而总结了中国20世纪传记文学发展的成功经验和不足,展望了中国21世纪传记文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新学的兴起和大量外来语输入,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创造了条件。梁启超、革命派和无政府主·义者都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评价,虽在理论上也各有偏颇,但又在语言文字上实现了与中国文化的贯通。各派社会主张的相互辉映,反映出中国社会变革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19.
列夫·托尔斯泰对20世纪俄罗斯一系列作家都产生了直接影响,从高尔基对托尔斯泰的理解和接受、布宁心目中的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历史观对帕斯捷尔纳克的影响、阿尔丹诺夫的历史小说与托尔斯泰的历史小说之间的联系等方面,都可以发现托尔斯泰的思想与作品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遗产和文化资源,始终在滋养着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始终在这一文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后期,远东地区对美国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由于缺少与欧洲列强竞争的军事实力,这一时期美国主要通过假手日本和联合日本的方式谋求自身的侵略权益。日本自身的发展也使它具备足够的实力充当美国在远东扩张势力的“先锋”。美国的纵容使日本的侵略步步得逞,并成为美国在远东地区新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