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瑞 《声屏世界》2016,(7):86-88
惯于走务实路线的山东卫视,将青春的“ZUO”(一声),和稳健的“ZUO”(四声)贯穿于2016上半年,在“悠久文明,青春中国”的品牌定位下,倡导“综艺有责任,娱乐有文化”的节目理念,重点发力周四文化节目带、周末娱乐节目带、青春中国秀系列晚会和周问目播新闻节目,经过青春化的表达,屏幕呈现时尚、动感的特点,观众构成年轻化,改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自1995年湖南经济电视台推出一台崭新的周末综艺节目《幸运3721》以来,湖南电视荧屏随即增添了一道道鲜艳的周末综艺亮色。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长沙电视台《周末大轮盘》、湖南有线台《百家转转连》等综艺节目的次第登台,拉开了湖南电视周末时段的观众市场争夺战。这类集娱乐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身的综艺节目,极大地拓展了电视文艺的发展空间,活跃、丰富了电视观众的周末文化生活,让观众在身心娱乐的同时得到审美感悟和体验,受到教益,因而备受观众青睐。尤其是《快乐大本营》以较高的节目质量和“上星”优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谢耘耕  陈虹 《新闻界》2006,(2):8-12,7
2000年6月,广东电视台《生存大挑战》节目开播,让中国观众首次领略到了“真人秀”这种在全球炙手可热的电视节目的魅力。随后,中央电视台及上海、湖南、四川、贵州、浙江等省级电视台纷纷开办真人秀节目,一试身手。一股“真人秀”浪潮席卷全国。  相似文献   

4.
电视综艺节目,指将歌舞、相声、小品、戏曲、杂技、故事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编排在一起,通过不同的结构形式加以演绎,形成一台有着独到追求和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节目。这种集约化信息传递方式的晚会型节目,由于它的可视性和娱乐性,由于它特有的审美价值和传播意义,以及受众的广泛性与收视率的居高不下,一度成为了各电视台的热点节目,成为了电视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自2000年以来,曾经占据各大电视台周末黄金时段的综艺节目却已风光不再;对一些王牌节目,观众也越来越不满意,指责、批评之声也越来越多。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的电视屏幕可谓异彩纷呈,在经历了综艺晚会热、纪录片热和纪实电视剧热之后,又出现了电视“谈话热”。中央电视台以综艺型的谈话节目《十二演播室》为发端,经过访谈型的谈话节目《焦点访谈》,而后又推出了论辩型的谈话节目《实话实说》。尤其是《实话实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电视屏幕终于有了纯粹的电视谈话节目,它把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谈话节目展示给了观众。在中央电视台“一枝独秀”的示范效应下,电视谈话节目这朵荧屏奇葩在全国各地竞相开放。如今全国各省级电视台几乎都有了类似《实话实说》的电视谈话节目,可以说荧屏兴起…  相似文献   

6.
近来,有两则新闻在耳边炸响:一是已开播两年半、播出100余期的台湾“中视”交友节目《非常男女》被指控其基本内容及形式完全抄袭了日本电视台的一档综艺节目;二是上海有线影视频道被通知暂停播出综艺节目《欢乐总动员》,缘由是部分观众对节目主持人的奇装异服、“冲城棒”式的发型表示不满,不少观众认为该节目参与性游戏板块“模仿总动员”的调侃和游戏,格调不高,缺乏益智性,嘉宾往往不是引导观众,而是一味地迎合观众。我很“敬佩”有些人的跟风本事。早些年,中央电视台出了个《焦点访谈》,随即,各省市电视台便冒出了一大摞…  相似文献   

7.
1990年春节,《今日风光正好——首都中老年时装模特大赛》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后(又陆续在全国各地方台播出),在首都和外地的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我喜爱的春节晚会”观众评选中,这台不是晚会的晚会得到25000多张观众选票,名列第二。各报刊先后登载了数十篇报道和文章,评论这个节目。一年间,中老年模特表演在首都机关、工矿、学校、街道大为普  相似文献   

8.
1990年春节,《今日风光正好——首都中老年时装模特大赛》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后(又陆续在全国各地方台播出),在首都和外地的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我喜爱的春节晚会”观众评选中,这台不是晚会的晚会得到25000多张观众选票,名列第二。各报刊先后登载了数十篇报道和文章,评论这个节目。一年间,中老年模特表演在首都机关、工矿、学校、街道大为普及,成了京城一热。观众的认同程度,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料想,也引起我更多的思考。这个节目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参考有关评论家和观众的意见,我梳理出这样几条线: 一、角度新,适应了观众求新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9.
周勇 《青年记者》2007,(18):65-66
电视谈话节目在西方电视界已有30多年的历史,是各大电视台的重要节目类型,它深刻地影响着观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从最早的电视谈话节目——1993年上海台《东方直播室》的起步,到1996年《实话实说》的巨大成功,经过10余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编辑性节目在无线台、有线台的荧屏中渐露锋芒,具有一定收视群。中央电视台开创多频道以来,推出了一系列较有影响的编辑性节目:《周末大回旋》《音乐桥》《中国音乐电视60’》《每日佳艺》《九州戏苑》《综艺走廊》……《周末大回旋》本着16字宗旨:‘荧屏荟萃、众家风采、目花齐放。万家同乐’,将众多散落在文艺节目中深受观众欢迎的保留节目重新包装、巧妙构思、精心编辑,引发观众美好回忆。设置了“歌海回潮”、“红舞鞋”、“戏迷包厢”、“杂技英豪”、“点播回放”、“开心果”等小版块,以主持人贯串其中,这档节…  相似文献   

11.
一档电视节目能不能打动人心,在于它是不是给人以知识,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够征服观众的节目,必有它内在的征服人心的力量。我怀着浓厚的兴趣前往中央电视台采访《为您服务》节目主持人沈力同志。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节目从一九八三年元旦以来已举办了一百三十几个节目,它受到千家万户的欢迎,收到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信件每月平均三千多件,其中有热情洋溢的赞美: “每当我们坐在电视机前收看《为您服务》节目时,就好象在倾听一位知识广博的家庭顾问向我们介绍日常生活知识,此时此刻,遥远的空间变得那么亲近。”“《为您服务》节目象一本生活知识小百科全书,短小精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得到了和谐的统一。”“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多采的内容,独树一帜的风格成为电视观众生活的顾  相似文献   

12.
我是今年六月底来到深圳的。我在收看深圳电视台的新闻中,发现在每周星期日晚上10分钟新闻节目之后,还有10分钟的《一周述评》专栏节目。开始我很不在意,因为我所知的全国许多电初台,都没有新闻评论性的节目,都认为这是电视台的短处,费力不讨好。可是看深圳台的“述评”,却别有一番感受,逐渐地看出味道来了,一到周末就老惦记着它。  相似文献   

13.
我是《文化大世界》直播节目的主持人。这个节目是我们沈阳经济台新创办的。面对这个新的节目,该怎么办,开始时,我除了知道“文化大世界”应该注重文化外,心里有点茫然。因为文化的范围可以很宽泛,也可以只把它局限到狭义的“文化”概念中去,或者只搞文学艺术即可。而且  相似文献   

14.
上海有线电视台体育频道的每日《有线体育新闻》节目从1995年5月开始创办,至今已走过了近五个春秋。从创办初期几乎无人知晓的局面,到现在具有周平均收视率已达6%以上的广泛影响力,《有线体育新闻》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1999年底以来的收视率表显示,《有线体育新闻》的观众人数已超过了无线电视台同类节目的观众人数,《有线体育新闻》正以它快速、权威的专业形象为越来越多上海的观众认可。  相似文献   

15.
尾随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荧屏谈话节目在各 级电视台蜂拥而现,因其节目质量不尽如人意,受到了不少来自观众专家的批评,但“谈话节目”这一形式却受到专家的好评。 需要思考的是,电视人对谈话节目的特性、优势,究竟认识多少?在一轰而上跟进《实话实说》时,  相似文献   

16.
仁义 《传媒》2002,(5):1
本期转载了《不甘受辱:穷“枪手”踢爆红主持》的文章。说的是一位电视台女主持大摆明星架子、大耍名人派头的不良表现。 现在观众对某些主持人和影视明星的反映颇大、议论颇多。 其实,节目主持的位尊名显,不过是十几年的事。以前,人们对主持节目、主持晚会的人,叫司仪、报幕员,而且他们在演职人员中,不显山、不露水,根本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时代,各种各样的电视娱乐节目浩如烟海.据统计,仅电视综艺晚会节目,全国每年就有3000多台,平均每天就有近三台晚会在电视台播出.特别是在《快乐大本营》获得成功后,类似于“欢乐”、“幸运”、“相聚”、“相约”的节目大量涌现.这些内容雷同,风格接近的节目是否能够维系它们的生存,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它们是否有自己的特色,也就是各自的“个性”.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是因为它具有娱乐节目的刺激性、对抗性、竟争性、博彩性和悬念性,发挥了电视平民化的优势,让明星还原生活,使观众走进…  相似文献   

18.
“别人告诉我:你有事就找北京电视台《观众之声》去,一找他们,问题就好解决了.这不,我就找你们来了.”每当我们接待群众来访的时候,总是有人这样说. 在电视机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做为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如何更密切地同广大观众联系,发挥电视新闻宣传的社会作用,这一直是近两年来我台新闻改革的着眼点之一.为此,我们于前年五月在《北京新闻》节目中试办了《观众之声》这个栏目.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去年四月,根据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正式开办了这个节目.节目开办以来,我们收到了大量观众来信,为我们办好这个节目提供了丰富的线索.现在,《观众之声》节目已经在社  相似文献   

19.
自从中央电视台创办的《实话实说》节目受到观众的普遍欢迎之后,许多省、市电视台相继开办了以谈话为主的节目,其中有上海电视台《有话大家说》、浙江省钱江电视台《谈话》、山东省淄博电视台《实话生活》等。这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在一次研讨会上所说,“现在中国谈话类节目的发展应该是方兴未艾,也就是说,谈话这个时代刚刚到来,而以后的发展空间应该还很大。”有关统计资料也表明,到去年9月,全国各地电视台开办的谈话类节目超过了70个,并且还有继续增多的趋势。回顾一下,在谈话类节目增多的这两年多时间里,虽然不少节目仍然能以比较高的质量吸引观众,但也有个别节目开始变得“味同嚼蜡”、收视率处于“历史最低”的窘  相似文献   

20.
周岩 《声屏世界》2006,(4):43-44
从1998年至今,国内对“说新闻”这一节目形态做了大胆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产生了一批有吸引力的节目。如北京电视台的《元元说话》《第七日》,江苏电视台的《晚间播报》《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中央电视台的《现在播报》等。这些节目的出现、发展乃至收视率的提高,证明了观众接受它、认可它、喜欢它。但是,随着“说新闻”在全国各个电台、电视台以铺天盖地之势统领新闻播报天下的时候,很多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形成了现在“说新闻”节目发展中的瓶颈。播报如何口语化“说新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解说词的口语化。“说”出的新闻生动活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