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听话不听话     
在家里,我最喜欢的人是奶奶。可我不喜欢她老是举着一根小棍子问我:“听话不听话?”我不知道什么叫“听话”,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听话”。妈妈说听话的小孩才是好小孩。爸爸也总是说:“宝宝乖,听话,等会儿爸爸带你去吃肯德基。”可爸爸总也不带我去。  相似文献   

2.
当今 ,收看电视节目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但是 ,受应试教育思想束缚 ,一些教师、家长为了中学生一心专读升学书 ,不给他们收看电视的时间。殊不知这样做适得其反 ,最起码的是缩小了语文学习的对象范围。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斯指出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语文教师 ,我认为让中学生打开电视窗口 (当然是有节制的 ) ,对于提高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不无裨益。一、训练听叶圣陶先生说 :“听话也是阅读 ,不过读的是‘声音的书’。能够随时留心听话 ,对于阅读能力的长进大有帮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  相似文献   

3.
听话小议     
记得小时候,妈妈常对我说:小孩子要“听话”,“听话”才是乖孩子;上学后,老师也是这么说:好学生要“听话”。于是乎,“听话”便成了座右铭。而我们也就成了“听话”的“机器”。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孩子.好学生。  相似文献   

4.
赵龙、陈亮、李晔三人,来到高中语文游乐园,东张西望,这儿是阅览室,那儿是书画社,还有说书场、影视厅,一时不知到哪几去玩好。赵龙提议到“灯会”去猜谜语,可李晔不高兴地说:“猜谜语,那不是文字游戏吗?雕虫小技,有什么意思?”赵龙是灯会谜,听李晔说是雕虫小技,便以大哥的口气教训道:“哼。你啊,才疏学浅。灯谜是一项有益的文娱活动,既可增长知识、活跃生活,又可启发思考,开发智力。我在猜灯谜中学到不少知识呢。”陈亮平时也喜欢猜灯谜,这时便帮腔。“这倒是真的。教我们语文的祁老师常在语文课上用谜语来帮助我们记忆,例如有一次  相似文献   

5.
学习优秀奖、书法奖、厨艺奖……我让学生们申报奖励,孩子们报上来一大堆名称,有两个同学还特意申报了“听话奖”。他们真的是听话的孩子。一个是热心肠,老师布置的任务从来积极完成;一个从不犯事,模样也很乖。但是,我能给予他们听话奖吗?权力掌握在我手中,颁给他们听话奖也只是举手之劳,还可以“倡导”全班听话,我尽可以省心省事。但经过一番考虑,我狠下心来,决定不颁给他们听话奖。传统教育认为“听话就是好孩子”;大人们也总是教育孩子们要听话,否则就训斥和打骂,很少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意见。但许多听话的“好孩子”走上…  相似文献   

6.
主题来源阳光灿烂的午后,孩子们在散步的过程中对影子产生了兴趣,他们边扭动身体边观察自己的影子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围绕影子展开了一番争论:梁飞:“看,我的影子多听话,我往哪儿去,它就跟我往哪儿去。”徐亚鹏:“我的影子也很听话,我做什么动作,它就做什么动作。”许浩:“我用脚使劲踩我的影子都不疼。”曹政:“快看,我站到老师的影子里,我的影子就不见了。”教师:“为什么我们会有影子呢?”姜旋:“因为影子是太阳光照的,咱们教室里没有太阳就没有影子。”李万博:“对,我妈妈也这么说,她还说太阳光有七种颜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相似文献   

7.
扫描     
成绩平平的赵龙被美国高中一眼看中开学后不久,一个越洋电话打到了复旦大学附中校长办公室,来电者是美国高中国际交流协会主席斯坦利先生:“康涅狄格州的路密斯·切非学校将接收贵校的赵龙同学为下一学年的交流学生,并提供全额奖学金。”赵龙高中最后一年的学业,将在美国完成。17岁的赵龙是复旦附中高二(10)班的体育委员。去年8月14日,他和同学到金海滨浴场游泳。下午3时多,海水涨潮了。赵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呼救声,只见一个不到10岁的孩子,身套黄色救生圈在远远的海浪中挣扎,情况危急。赵龙凭着良好的水性和一股拼劲终于把孩子托回岸边。同…  相似文献   

8.
曾翻阅学生的周记,无意间读到这样一段话:“……我本听话。可谁知道,我的一次次不听话,都是为了证明我的存在,为了获得一次关注,哪怕是一次批评。其实,我本来就是个听话的孩子。”我惊诧了。至此这位学生的一些情况浮现在眼前:他喜欢狂打疯  相似文献   

9.
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我,一个特听话的学生,一个从不违纪的学生,竟然被老师“请”进办公室。这可不是老师有事找我,而是我真的“出事”了。  相似文献   

10.
习作要求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综合学习三·我的小笔头”:成长的故事。日子在一天天过去,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在慢慢长大?翻翻以前的日记和照片,和长辈聊聊你小时候的事,再看看现在的你,写一写你成长的故事吧。…………拓展思路这次习作是写“成长过程中的故事”。重要的是要写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那些值得回味的“故事”,找到小时候的“我”,再看看现在的“我”,从中发现自己有哪些长进和变化。这些长进和变化就是成长。不会做的事情会做了,不懂的道理弄懂了,遇到的问题能  相似文献   

11.
丈夫因工作关系,整天忙碌,没时间管孩子,教育女儿的重担就落在了我身上。女儿小的时候非常听话,大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可是自从上学以后,女儿就不那么听话了,开始喜欢自作主张。这样,家里就不免出现了一种紧张状态。一天,女儿放学回家刚进门,我第一句话就说:“放下书包,赶快写作业,然后再去弹琴。”女儿用一种渴求的目光看着我说:“妈妈,我休息一会儿行吗?”我很严厉地说:“不行!”女儿开始掉眼泪,一边流泪一边说:“为什么大人干什么都行,我怎么没有自由呢?”听了女儿的话,我愣了一下:是啊,孩子整天学习,也需要自己的一方天地呀,可是……我…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开学那天九月一日,拓拓跟着爸爸高高兴兴地来到幼儿园。温老师果然拿出两个花皮球给拓拓玩,爸爸不知什么时候走了,拓拓也不去管他。突然一个小女孩大声地哭着喊:“妈妈,妈妈,我以后一定听话,你别送我上幼儿园吧!”边说边追着妈妈跑到门口。温老师马上走过去对小女孩说:“小红,你现在就很听话,听话的孩子是不哭的。妈妈要上  相似文献   

13.
一块水果糖     
妈妈出门时对小米沙说: “我走了,小米沙,你要听话。我不在家不要淘气,不要乱动东西。如果表现好我就送你一块红色的水果糖。”妈妈走了。开始小米沙挺听话:不淘气,也不乱动东西。后来他搬了一把椅子放到橱前,爬上去打开橱门。他站在那里往里看了看。心想: “我什么也不动,只是看一看。”食品橱里有一个糖罐。他把它拿下来放在桌子上。“我就看一下,什么也不会动的。”他想。打开盖,他看见最上面有一块红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相辅相成的过程,教因学而得益,学因教而长进,对此,我有深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说“听话”     
笔者常常听到一些家长嘱咐孩子要“听话”。诸如,爸爸要出差了,要求孩子在家“听话”;妈妈上班了,要求孩子“听话”;孩子上幼儿园,又要求孩子“听话”;带孩子上朋友家作客,还是要求孩子“听话”……“听话”几乎成了家长们的口头禅了。教育孩子听话,使他们朝着家长所期望的目标成  相似文献   

16.
联想创造能力。听话过程中不单要有评价鉴别的能力,而且要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在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涉及到话语以外的东西,通过思考而得出新认识,新思想。这种联想创造能力也是听话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听下面一个故事: “赖利先生吗?我是苏格兰的蒙哥马利上校。我要告诉你一个坏消息,你妹夫给人谋杀了。” “什么!”赖利在电话的另一头说,“我昨天晚上才见过米基。我不信他真的被人杀了。你们肯定是他?”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位班主任,时时刻刻要与学生打交道。而作为班主任,首先要教学生做“真人”。片断一:我班的季凡同学穿着漂亮的衣服跑进办公室。老师:(几个非季凡班的老师逗乐)季凡穿的是你爸爸的衣服。季凡:(理直气壮地)这是爸爸给我的衣服。班主任:(有意识地)我看季凡穿的衣服就是你爸爸的衣服。季凡:(犹豫了半天才说)是。班主任:(惊讶地)这衣服明明是你的,你为什么这样回答?季凡:(胆怯地)这叫听话。……反思:几位教师的挑逗,班主任的故意试探,使季凡果真“听话”。是啊!我们的学生都是在“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校风”“、班风”“、…  相似文献   

18.
好运饺子     
2月17日 星期四 晴 “妈妈,水开了,煮饺子了!”一个个饺子像听话的小鸭子在那里排着队。妈妈把饺子下到锅里,一群听话的小鸭子“扑通、扑通”跳进了水里。我心里有点不忍心吃它们了。  相似文献   

19.
题5 星期天,五岁的依拉在玩,妈妈在厨房里做事,爸爸在隔壁房间的沙发上看报纸。妈妈说:“依拉!到我这里来!”依拉不理睬。过了一会儿,妈妈又叫依拉,依拉仍不理睬。妈妈第三次叫依拉时,问她:“你有没有听到妈妈叫你?”依拉说:“听到的,可我不高兴回答。”“那你为什么不到我这里来?”“我没有空,你想对我说什么?”妈妈不再说话。过了20分钟,依拉叫妈妈到她那边去,妈妈放下手里的事情马上从厨房到依拉那里去了。爸爸批评妈妈的教育会使女儿不听话,不尊敬成人。妈妈说:“正相反。女儿喊我,我立即就去,这是用行动来教育她听话、具有同情性和尊重成人。”爸爸说:“你喊了三次,她都没有理睬,这是听话吗?”妈妈说:“依拉还小呀,应该用成  相似文献   

20.
“好孩子,要听话……”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道。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到底现代家庭教育应该怎样确定好孩子的标准?在我们许多家长心目中,评价孩子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则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您听有多少家长这样说:“这是个好孩子,真听话。”“那孩子不好,真不听话。”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听话教育”。听话教育是我们千百年来的家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不错,孩子小,家长需要多加引导,教育孩子尊敬父母也是正理。孩子听话,往往懂事早,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