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形翻折型试题"为近年来中考的热点题型,现以近两年中考试题为例,把此类试题按几种常见的类型进行分类解析.一、按要求折叠后求线段长度或比值例1(2013四川)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1所示的方式折叠,点A、点C恰好落在对角线BD上,得到菱形BEDF.若BC=6,则AB的长为____.  相似文献   

2.
一、填空题1.在 ABCD中 ,∠A∶∠B =1∶ 3,则∠C =     ,∠D =     .2 . ABCD中 ,BC=7,CD=4 ,∠ABC的平分线交AD于E ,则AE =     .ED =     .3.在 ABCD的周长为 6 0cm ,对角线相交于点O ,△AOB的周长比△BOC的周长长 8cm ,则AB =    cm ,BC =    cm .4 .已知菱形的周长为 4 0cm ,一条对角线长为 16cm ,则另一条对角线长为     ,这个菱形面积为     .图 15 .如图 1,矩形ABCD中 ,AB =2BC ,若在CD上取一点E ,使AE =AB ,则∠EBC =    ° .6 .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一、填空题1.在ABC D中,若∠A+∠C=140°,则∠C=°,∠B=°.2.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3.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8cm,则这个菱形的周长为,面积为.4.如图1,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交于O点,∠AOB=60°,AB=2cm,则矩形的对角线长是,矩形的周长是.图1图25.如图2,四边形AB C D是正方形,延长BC至点E,使CE=AC.连结AE,A E交CD于F,那么∠A FC度数是.6.如图3,直线l是四边形A BC D的对称轴,且AB=C D.今给出下面四个结论:①AB∥CD;②CA⊥B D;③AO=O C;④AB⊥BC.其中正确的结…  相似文献   

4.
一、填空题1.在ABCD中,若∠A+∠C=140°,则∠C=°,∠B=°.2.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3.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8cm,则这个菱形的周长为,面积为.4.如图1,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交于O点,∠AOB=60°,AB=2cm,则矩形的对角线长是,矩形的周长是.图1图25.如图2,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延长BC至点E,使CE=AC.连结AE,AE交CD于F,那么∠AFC度数是.6.如图3,直线l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且AB=CD.今给出下面四个结论:①AB∥CD;②CA⊥BD;③AO=OC;④AB⊥BC.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图3图4…  相似文献   

5.
习题:如图1,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是4cm,过BC的一个平面与底面成30°的二面角,交侧棱AA′于D,求AD的长和截面△BCD的面积.分析关键是截面与棱AA′的交点D的确定及二面角D-BC-A为30°的应用.解取BC的中点E,分别连结DE和AE,有DE⊥BC,AE⊥BC,在Rt△DEA中,∠DEA=30°.因为AE=$23×4=2$3(cm),所以AD=AEtan30°=2(cm),所以DE=2AD=4(cm).所以SΔBCD=21BC·DE=8(cm2).探究1改变本题条件,可得变式1.变式1正三棱柱的底面边长是4cm,侧棱长为6cm,过BC的一个平面与底面成θ角(θ为锐角),求此平面被三棱柱所截的截面面积.解析确定截…  相似文献   

6.
<正>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人提出了下列猜想:猜想任意梯形皆存在内接菱形(使菱形的四个顶点分别落在梯形的四条边上),且存在无数多个内接菱形.笔者对上述猜想进行了探究,并证明了这一猜想.现给出该猜想的证明过程:如图1,在梯形ABCD中,AB∥CD,且AB=a,BC=b,CD=c,DA=d(不妨设a>c,d≥b).若过点D作BC边的平行线DD1,则由a>c知,点D_1必在AB边上.于是,在  相似文献   

7.
一、动静互化"静"只是"动"的瞬间,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动静互化就是抓住"静"的瞬间,使一般情形转化为特殊问题,从而找到"动"与"静"的关系.例1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B=8 cm,AD=24 cm,BC=26 cm,AB为⊙O的直径,动点P从A开始沿AD边向点D以1 cm/s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CB边向点B以3 cm/s的速度运动,P、Q分  相似文献   

8.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47页的例题是: 如图1,AD是△ABC的高,点P、Q在BC边上,点R在AC边上,点S在AB边上,BC=60cm,AD=40cm,四边形PQRS是正方形. (1)△ASR与△ABC相似吗?为什么? (2)求正方形PQRS的边长.  相似文献   

9.
王学兵 《中学生数理化》2007,(4):52-54,60,61
(时间:100分钟总分:120分)姓名分数一、坟空班(每小厄4分.共4O分) 1.如图1,AB// DC,AD// BC,如果乙B=500,那么乙D= 2.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和则这个菱形的周长是3.已知矩形的面积是48 cm2.一边长与一条对角线长的比为3:5 4.在直角梯形,则矩形的对角线长是_. ABCD中,AB// DC,AD=13,AB=16较短的腰BC=12.则C刀= 2\一3图飞一图5.如图2,梯形纸片ABCD,乙B=6O。,AD// AB=AD=2,BC=6.将纸片折益,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AE,则CE二_. 6.如图3,将一张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沿中位线剪开可以拼出不同形状的四边…  相似文献   

10.
陈永明 《数学教学》2012,(8):14-15,40
F老师是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讲课时条理清晰,口齿清楚,学生的学业水平也很高.一次她要上公开课,先拿出一份教案,请备课组的老师提提意见.F老师课的题目是"图形运动产生的分类讨论".她准备讲三道例题:例1如图1,已知在RtΔABC中,∠B=90°,BC=4cm,AB=8cm,点D、E、F分别是AB、AC、BC边上的中点.若点P为AB边上的一个动点,PQ∥BC,且交AC于点Q,以PQ为一边,在点A的异侧作正方形PQMN,  相似文献   

11.
数学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合理运用数学思想是解题的关键.在运用勾股定理解题时,要注重数学思想的运用.一、方程思想例1如图1,折叠矩形,使点D落在BC边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EC的长.  相似文献   

12.
题目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2,∠BAD=120°,点E,F分别在边BC、DC上,BE=λBC,DF=μDC.若AE→·AF→=1, CE→·CF→=-2/3,则λ+μ值为_____.  相似文献   

13.
已知:如图1,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 点D、E分别在AB、AC 上,且AD=AE=2.若点F从点B开始以每秒1 个单位长的速度沿直线BC方向运动,设点F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t> 0时,直线FD与过点A且平行于BC的直线相交于点G,GE的延长线与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H,AB与GH相交于点O.  相似文献   

14.
0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浙江赛区)初赛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矩形ABCD中,点E、F、G、H分别在边AB、BC、CD、DA上,点P在矩形ABCD内.若AB=4cm,BC=6cm,AE=CG=3cm,BF=DH=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数学学习过程中 ,将一些题目进行变式练习 ,有利于开阔同学们的思路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提高归纳、总结、发现规律的能力。图 1问题 :如图 1 ,C是线段AB上的一点 ,分别以AC、BC为边在AB的同侧作等边三角形ACD和等边三角形BCE ,边接AE、BD 求证 :AE =BD 证明 :△AC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 ∠ 1 =∠ 3=6 0° ∠ACE =∠BCDAC =CD ,BC =CE △ACE≌△DCB图 2 AE =BD 变式一 :将点C改在AB的延长线上 ,如图 2。证明 :△ACD与△BCE是等边三角形 AC =CD ,BC =CE∠C =∠C △ACE≌△DCB AE =BD 变式二 :点C…  相似文献   

16.
<正>等积法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一种解题方法,利用这一方法解决某些问题,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下面举例供参考。一、求三角形的高例1(2014年贺州中考题)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每个顶点都在网格的交点处,则sinA=____.解析如图1,作AD⊥BC于点D,CE⊥AB于点E,由勾股定理,得AB=AC=25(1/2),BC=22(1/2),BC=22(1/2),AD=32(1/2),AD=32(1/2).由1/2BC·AD=1/2AB·CE,  相似文献   

17.
<正>2021年广州市荔湾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第25题以基本图形为背景命制,突出基本能力的考查,注重知识交汇,综合性较强,区分度较高.本文对试题作简要分析,从不同角度对各小问进行解法探究,并给出变式与解答.一、原题呈现如图1,已知AD∥BC,AB⊥BC,AB=BC=12,P为线段AB上一动点.将BPC沿PC翻折至EPC,延长CE交射线AD于点D.(1)如图1,当P为AB的中点时,求出AD的长;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泰州市中考数学试卷相较往年,简约清新的特征愈发明显,数学味更浓了,更多关注数学本质,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笔者就此试卷中第(2)问作一解法探究,并提出几点教学思考,供读者参考.一、试题呈现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cm,E、F、G、H分别是边AB、BC、CD、DA上的动点,且AE=BF=CG=DH.(1)求证: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知道,很多数学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会得到多种解法,当然也有可能产生不同的错解.下面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曾刊出的一道题目和解法,根据本人的想法整理成文,以供同行借鉴.一、题目及其错解题目如图1,在RtABC中,∠ABC=90°,AB=6,BC=8.点P以1cm/s的速度从点A沿AB向点B运动,同时点Q以2cm/s的速度从点B沿BC向点C运动,当点Q到达点  相似文献   

20.
山西武九像一、坟空题.计算:寸礴一拜礴、二-洲气歹、丫呱乎~计算:.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6,BD一8,则菱形的边长为.已知菱形月刀CZ〕的周长为20cm,匕A:艺ABc~1:2,则对角线BD的长等于 5.如图1,l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如果AD// BC,有下列结论: ①AB// CD②AB~BC③AB土BC①Ao一优.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6.如图2,延长正方形ABCD的边AB到E,使BE二AC。则艺E~_4 7.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反过来,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图形不一定是正方形‘例如,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