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佳木斯市地处祖国东方,这里是祖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经过100多年的建设城市骨架基本形成,本文从城市历史演变的过程分析城市成长的肌理、文脉等,论述建设具有地方特点的城市风貌,旨在理清城市空间结构健康有序地发展,从而为把握今后城市特色的形成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历史城区保护面临两大问题:一是缺乏全面系统的策略,二是保护本身无法为历史城区的存续提供合理性依据。然而在现有理论方法框架内,上述二者难以同时解决。鉴于此,本文通过总结米脂古城保护规划实践的相关经验,提出"文化空间叙事性重构"策略,即将历史城区看作一份"叙事文本",从"边界、路径、区域、节点、标志物"等几大要素切入,分析其历史格局,追溯其变迁辙迹,并以此为依据,从空间尺度、城市肌理、文化传统等方面着手重构古城作为一个完整文化空间所应具有的维度。该保护策略能够实现对历史城区在时空二重尺度上的全面、系统性保护,同时又令其赖以生存的历史土壤得以还原,从而获得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王桐  白刚 《大众科技》2021,23(6):16-20
文章通过对1949年以来的桂林城区城市肌理的演变进行分析,明确桂林城区城市肌理的演变规律以及影响桂林城区城市肌理演变的因素,得出以下结论.桂林的城市肌理发展是以老城区为中心向四方扩散,西部临桂的肌理扩展尤为突出.桂林城区宏观城市肌理演化轨迹可分为三个阶段:1979年之前,沿路带状生长;1979-1995年,以古城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城市现代化和乡村城市化的进程中,每天数幢钢筋水泥大厦拔地而起,成片平房被推倒,城市的面貌日趋千篇一律,且这种单一面貌的文化还吞噬着以历史城镇、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为标志的城市空间特色和民族特色,导致了城市特色的消失和历史文脉的断裂。如何将提高城市功能性,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和保存城市历史遗存、传统文化、城市形象特色有机协调起来,就成了我们规划城市蓝图时首要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历史文化保护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中面临危机及成因的探讨,肯定了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的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保护、更新、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我国地理环境千差万别,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出江南“小桥流水人家”或西北黄土高原“古道西风瘦马”这样独特的建筑和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建设中协调塑造城市特色和保护历史遗存的矛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以“石家庄历史遗存保护规划”为例,讨论历史遗存建筑保护的方法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汤喜辉 《科技通报》2012,28(4):133-135
通过对现代城市发展的失忆现象的分析,提出在城市历史地段中景观设计应遵循的若干原则,对城市历史地段进行界定;对城市记忆、历史连续性、空间连续性、心理连续性、多样性等原则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城市历史地段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灵魂,城市道路系统是组织城市各种功能用地的"骨架",也是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动脉",如何把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体现到道路景观规划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历史文化的保护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中,我们应该何从选择?旨在抛砖引玉,呼吁广大规划管理工作者齐心协力,调集一切可以调集的力量,共同保护现存的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文化空间概念的解析入手,对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的产生与消失从多方面分别进行详细分析,提出目前城市历史文化空间的建设和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设计以及维护原则。  相似文献   

10.
在发展迅速的城市建设中,建筑是城市的标致,是城市历史的见证.历史遗留的古建筑,不同时期的建筑群及现代建筑,都在诉说着城市的演变.面对着不同时期的诸多建筑所出现的质量问题,需要不同的维修方法来延续建筑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汪天雄 《中国科技信息》2006,(15):210-210,203
分析了在建筑设计中对历史文化保护的种种误区,并就城市设计中历史文化保护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文章将历史文化与商业空间结构结合研究,填补以往研究中只偏重于两者其中之一而不结合考虑的不足,更全面形象地表现出城市商业空间结构在历史文化因素下所受到的影响及演变过程,并有助于解决城市历史文化与商业空间结构的协调发展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孙国丹  王玉婷 《内江科技》2006,27(5):137-138
肌理效果的应用在我国历史久远,早在新石器时代,陶器就运用了压印法在器物的表面形成绳纹等纹理进行装饰,汉代的画像砖和瓦当上也有草编纹样出现,宋代的陶瓷中,窑变所形成的自然裂纹以及中国书法的“飞白”等等,都说明人们对不同形态的“质感”这一肌理效果的审美追求和对不同材质的认识利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历史文化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认为历史文化是贯穿城市发展的灵魂和主线。先以荆州古城为例分析了欠发达地区历史文化名城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认为欠发达地区历史文化名城必须将自身“历史文化”视为城市的一种宝贵资源和发展的根基,绝不可将这种难得的资源当成城市前进发展的包袱。  相似文献   

15.
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载体,反映着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城市发展与更新的每一步并不是与过去的决裂,而是对历史的延续.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终极目标应当是让所有值得保护的历史街区都能得以完善、可靠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历史文化的保护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中,我们应该何从选择?旨在抛砖引玉,呼吁广大规划管理工作者齐心协力,调集一切可以调集的力量,共同保护现存的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首先总结中国传统民居的哲学思想和生态精神的基础,然后以北京为例,针对目前都市居住环境的现状,期望从中国传统居住环境街、巷、院的关系以及北方传统民居四合院等精华之处,为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传统空间肌理的城市探索和尝试性提出人居环境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而城市内部也在更新换代,城市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曾经活力与魅力的象征也站到了十字路口,是消失还是重新焕发活力已经成为现代城市规划日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今天,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蕴涵了当地文化特质的城市历史建筑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环境影响.代表城市特色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城市建设浪潮的强烈冲击下,被漠视、破坏、甚至根本毁灭.保护历史建筑应当被提上议事日程,并且应当遵循一些原则,使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振兴达到最令人满意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城市的意义     
一、城市与城市化 城市是什么?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文化》中对城市的功能做了这样的阐释:“城市,就是人类社会权力和历史文化所形成的一种最大限度的汇聚体。在城市这种地方.人类社会散发出来的一条条互不相同的光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