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网络飞速发展,网络道德失范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文章从分析网络道德失范对于大学生的危害性入手,探究了在新的网络环境影响下的高校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强调了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在认识到网络发展的必然性的同时,不断积极发展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加强思想道德工作管理,趋利避害,使网络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2.
冉臻  李方海 《职业圈》2007,(3X):26-27
道德修养、忠恕之道、人文精神是儒学的道德修养的精髓,精神迷失、道德失范、常德缺位是当代人的道德迷惘的现象.媒体应该结合当代时代特征,借鉴儒学的道德精髓,承担传统道德教育的责任,发挥道德展现平台、道德讨论场所、舆论监督阵地、道德文化园地等作用,推进社会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话筒,人人都是麦克风,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学习、娱乐和生活的方式。由于网络自身的虚拟性、开放性,大学生自身价值观念的模糊、网络道德建设的滞后、网络法制建设的不健全等原因,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到处可见。这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社会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和网络监督机制,高校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大学生也要"慎独",共同抵制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当前网络道德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网络诚信缺失、网络恶俗泛滥、网络暴力涌现、网络冷漠严重四个方面,其原因主要是网络自身属性缺陷、网络主体心理困境、传统道德精神流失、网络监管力度不足等。传统文化精神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道德水准的表征,亦是解决当下问题的精神宝藏,对治理网络道德失范、建设网络道德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道德修养、忠恕之道、人文精神是儒学的道德修养的精髓,精神迷失、道德失范、常德缺位是当代人的道德迷惘的现象,媒体应该结合当代时代特征,借鉴儒学的道德精髓,承担传统道德教育的责任,发挥道德展现平台、道德讨论场所、舆论监督阵地、道德文化园地等作用,推进社会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现象的不断呈现,其表现形式越发多种多样,将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现象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阈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高校应通过有效的教育活动和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和使用观,建立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教育队伍,构建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教育的软硬件环境。  相似文献   

7.
汪继彬 《职业圈》2008,(15):136-137
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创造和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高校应该在做好常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和研究新的方法和对策,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创造和传播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高校应该在做好常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和研究新的方法和对策,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相似文献   

9.
文章重点阐述了在信息化社会的现在对大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从法律和行为上提出了大学生信息道德建设的目标.从培养大学生信息道德品质的角度上提出了要以教育为主,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纯净的上网环境并要大力加强图书馆的引导作用,注意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0.
《文化学刊》2011,(3):65-65
刘玉梅在《道德与文明》2010年第5期撰文指出,任何社会的道德建设都离不开道德惩罚,因为它是恢复社会正义、维护社会良知、促进社会幸福的重要手段。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的全面介入,网络道德惩罚也开始出现并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1.
曹家任 《职业圈》2007,(5X):71-72
随着网络在社会生活中的充分应用,网络黑客现象也随之应运而生。而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与普及,掌握网络技术的青年人也愈来愈多,从而导致黑客行为的泛滥,给信息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忧惠。文章以辩证的观点,从认识根源、思想根源、社会根源、经济根源和技术根源的角度剖析黑客现象,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杜绝黑客行为。  相似文献   

12.
熊礼杭 《职业圈》2007,(4S):173-174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由此应运而生的网络文化更以铺天盖地之势涌入了我国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对青年学生的政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及个性心理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网络文化的特点。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地结合。促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田必琴 《职业圈》2008,(17):151-152
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发展,给高校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形势,认真探讨对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原创游戏产业不断暴露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冲突现象,面临“道德恐慌”危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舆论抨击。本文从电子游戏伦理建构视角出发,以游戏内容的伦理失范以及应对策略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游戏叙事、游戏规则、游戏视觉三个方面进行伦理失范现象分析;探索基于道德渗透的游戏机制,使娱乐设计与道德设计机制深度融合;倡导高校游戏专业伦理观的培养及实践路径,据此为建构游戏创作伦理提供参考性方案。  相似文献   

15.
思想道德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建设内容,社会主义政治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有着独特的生成机制,对其中的规律需要加以专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迅速普及和发展,给高校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形势,认真探讨对策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涂炯 《职业圈》2007,(5X):62-63,65
网络文化指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教育、宣传、娱乐等各种文化活动。随着我国信息化发展,大学生网民不断增多,网络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大学校园里传播,形成独特的大学生网络文化现象。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网络文化为内容.采用问卷法、深度访谈法对天津市五所高校的本科学生进行了调查,从而分析当前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现状。  相似文献   

18.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在网络环境下在高校校园这一特定环境特定群体中产生的文化现象.文章以高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现状,探索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产生的影响,研究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网络青年亚文化是指青年群体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通过独特的网络语言和多样化的网络行为,实现情绪表达和自我塑造,充分展现群体态度的一种文化现象。该文基于新时代网络亚文化的传播背景,以高校青年为目标群体,研究了网络亚文化的常见类型及表现特征,从身心健康、能力锻造、道德理念、消费观念和价值信念等角度,对高校青年参与网络亚文化活动的影响进行了辩证探析。高校青年是制造、体验和传播网络亚文化的先锋群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深刻探析并正视网络亚文化对青年群体产生的双面影响,才能为主流文化的培育和践行开辟新的路径,激发思政工作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20.
当今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状 一、市场经济。双重效应”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负面影响社会市场经济的建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但市场经济具有“双重效应”,其固有的负面影响使一些人思想信念淡化,道德失范、极端利己主义滋长。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先进与落后、进步与退化、观念更新与沉渣泛起等现象的相互并存。特别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在党内蔓延,引起了群众不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