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漫画,可以让人会心一笑,但同时也可以引人深思,去发现藏在漫画里的道理。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画——《假文盲》,看完后深有感触。这幅漫画的内容是这样的:在寒冷的冬天,一位母亲抱着孩子顶着寒风走向公交站。她欣喜地发现公交站等候区竖着一块写有“母子上车处”的牌子,正当她走到“母子上车处”的牌子旁边时,几个身强体壮的男子却大摇大摆地走到牌子的下方排起了队。他们穿着厚厚的棉大衣,有的人双手插在口袋里,有的人把手缩进衣袖里,有的人甚至眯起双眼,闭目养神。抱着孩子的母亲从一旁探过身子,再次看了看这牌子,确实是写着“母子上车处”,没有错呀!那这些男子为什么站在这里排队呢?他们是不认识这些字吗?  相似文献   

2.
巧让座     
公共汽车上人可真多。一位老奶奶上车了,她就站在玲玲身边。汽车开动了,  相似文献   

3.
观漫画有感     
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画,漫画的题目是《假文盲》。画的是寒冷的冬天,几个穿着厚大衣的男士站在“母子上车处”的通道上。他们根本不理会“母子上车处”的牌子。有的歪着脑袋看别的地方;有的干脆低着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他们把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挤出了“母子上车处”的通道。那位阿姨站在一边无助地望着他们。看着画面,我仿佛听见她怀里孩子的哇哇大哭声。仔细品味此画,不觉心领神会。难道这些男士都不识字吗?我想:可能由于天气寒冷,他们看到“母子上车处”人很少,便想图个方便,为了让自己早一些上车,就不遵守公共秩序,排到了“母子上车…  相似文献   

4.
在公共汽车上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父母与孩子的情景:一位母亲和孩子一上车就各占了一个座位,对后面上车的老人视而不见;一位父亲把孩子吃完的果皮随手一扔,  相似文献   

5.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下雨天乘坐公共汽车,在上、下车时,往往会被雨水淋得狼狈不堪。我的发明作品——“带自动伸缩挡雨板的公共汽车”就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我是怎样发现这个问题的呢?记得有一次我正在车站候车,天下着大雨。当汽车靠站时,乘客们都打着伞,穿着雨衣,迫不及待地涌上车,他们都是不想被雨水淋湿,但上、下车开合雨具的一刹那,却被雨水淋湿了,有位阿姨一手抱着小孩,一手撑着雨伞,等到她把小孩送上车,她自己已经被雨水淋湿了;下车的乘客还没有下车就把雨伞伸出车外了,容易造成危险。我想,如果能有…  相似文献   

6.
在拥挤的公共汽车里,你看见前面有位女士的背部拉链开了,你会: A 大喊一声:“那位大姐你拉链开了!” B 拨开层层人群走到女士身边低声告诉她。 C 虽然心里很想告诉她,可前面人太多难走过去,所以做罢,就当没看见。 D 告诉身边的朋友:“快看前面有热闹哦!”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游戏内容是,当“爸爸”的小图找到了开“公交车”的工作。小图搭好公共汽车,开始等候乘客,一见有人上车,就说:“乘车请买票,上车请投币。”可“妈妈”上车时,小图却说:“你呀,不用投币了。”“妈妈”对自己能够免费乘车非常得意,来回乘了几次,她来到小剧场对好朋友梅梅说:“你去乘车,是免费的!”  相似文献   

8.
冷与暖     
冬天里的一个星期天,寒风刺骨,树木都披上了银装,枝头“开”着白色的“大花”。江涛做完作业,兴高采烈地来到公共汽车站,准备乘车到外婆家玩。一会儿,一辆公共汽车朝这边驶来。车刚停,江涛便迫不及待地上了车。为了不让别人先抢到好座位,江涛故意用两只手把着车门。乘客们看见了,脸上都露出愤怒的神色,有人嘀咕着:“这小孩子真不懂礼貌,还是少先队员呢!”可江涛听了,毫不在意。上车后,江涛找了一个比较暖和的位置坐下来。这时,一位解放军叔叔也上了车,却留着空位置不坐,倚在车窗口站着。尽管他穿着军绿色的棉大衣,可脸还是冻得发紫。坐在一…  相似文献   

9.
路遇     
是她吗?一件紫黑色的外套,裹着微胖的身子。俊俏的小脸庞上,嵌着一双如水的眼睛。是她。“去哪?近来过得怎样?”我一见面就这样问。“没去什么远的地方,想到……哦!车来了。”她望了望对面驶来的公共汽车。哦,原来同路。车来了,她示意我先上车。还不错,  相似文献   

10.
公共汽车上     
一次偶然的事故中,我摔伤了右腿,医生给我绑上了厚厚的绷带,说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正常走路。这真给我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但我也不希望给爸爸妈妈增加负担,毅然拄着拐棍儿,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做。这不,暑假的一天,我决定自己去图书馆借书,妈妈不放心地说:“你能行吗?”“没事,您放心吧!”我赶紧催妈妈去上班。我要乘坐的公共汽车不一会儿就来了,车门打开,一位好心的叔叔扶我上了车。刚一上车,坐在车门旁的一位老奶奶心疼地说:“孩子快来,坐我的位子吧!”我连忙对她说:“老奶奶没事,您年纪大,您坐吧!”话音刚落,坐在第三排的一个四五岁的小…  相似文献   

11.
假文盲     
在滴水成冰、寒风呼啸的冬天,一位中年妇女抱着一个小孩子,急匆匆地向“母子上车处”走去。但是“母子上车处”已经站满了身强体壮的青壮年。这位抱着孩子的中年  相似文献   

12.
星期天,奶奶送妞妞去少年宫学钢琴。由于路途较远,需乘公共汽车前往。上车后,一位阿姨给奶奶让了座,可妞妞却一屁股坐了上去。只见她一会儿找奶奶要饼干,一会儿要酸奶,心安理得地坐着又吃又喝,任凭奶奶拎着大包小包站在那里摇来晃去。  相似文献   

13.
女儿自 3岁上了幼儿园,就每天和我一块儿挤公共汽车。车上经常有人给女儿让座,渐渐地,在女儿心中,别人给她让座似乎已成了理所当然,有时一上车,女儿就眼巴巴地盯着有座位的乘客,期待着有人给她让座。我为女儿总想得到别人的帮助而感到惭愧。   今天,我和女儿刚挤上了车,又有一位小伙子给女儿让座了,女儿高兴地谢过叔叔后便坐下了。我赶紧抓住时机引导女儿:“惠惠,你知道叔叔为什么给你让座吗 ?”“知道,因为我小。”“叔叔怕你站不稳摔倒了,就把座位让给了你,而他自己却在那儿站着。叔叔这是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  相似文献   

14.
某市23路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出发开往终点站,途中要经过9个停车站。如果这辆公共汽车从开出时起,除终点站外,每个站都有乘客上车,且在每个站上车的乘客中,分别到下面各站下车的都各有一人。为了使每一位乘客都有座位,这辆公共汽车至少应有多少个座位?  相似文献   

15.
《母婴世界》2014,(11):132-133
一位有心的准妈妈亲手制作了一张表格,将自己一个月乘坐地铁被让座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了下来。从1O月8日至11月8日,她总共乘车49次,其中“上车后就有人让座”31次,“上车就有空位可坐”12次,还有6次则是“一路站过去,无人让座”。除去有空位的12次,余下的37次乘车经历中,被让座次数达31次,让座率将近84%。她还在微博中留言:“马上就要进产房了,在此感谢所有曾经给予帮助和让过座位的好心人。”  相似文献   

16.
我女儿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她课外阅读,但没到“非读不可”的地步。她常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去少年宫学舞蹈。有一次,在少年宫的公共汽车上,大家觉得没什么好玩,女儿便主动给她们讲故事。小朋友个个听得津津有味。以后,只要上车,立即有人提议:讲故事。这事突然让女儿有了  相似文献   

17.
劳技教育——开放思维的新天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辰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她每天要坐公共汽车上学。可是,在拥挤的汽车里,她既够不着椅子把,也够不着头顶上的扶手杠,司机一刹车,孙辰就要摔倒。她便想了个招儿,拿行李带做一个简易的“把手”,两端窝成三角状,带在身上。一上车,她就请人替她在高高的扶手杠上绕两圈固定好,自己用一个,还能借一个给别人用,下车时再取下来。她成了一个特别的“乘客”。汽车都有计程器,自行车也可以有吗?张小千“处心积虑”,终于发现了计算器的累加功能:比如,1+2=3,如果再按“=”,则自动累加第二个数“2”。依据电路原理,他做成了一…  相似文献   

18.
坐车     
女儿四岁多,特别喜欢坐车,尤其喜欢坐在车前面的座位上——在那里她可以看到更多的马路景致,还可以为追上前面的车而大喊“加油”。 坐出租车的时候,她喜欢我抱着她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坐出租车多了,女儿学会了打的的手势。 带她去游泳的一天,我选择了乘坐公共汽车。上车刚坐定,女儿的问题就来了:“妈  相似文献   

19.
甘甜的味道     
今天,天气晴朗,我准备去逛逛街。 刚一上车,我就四处张望,费了好一会儿功夫,才找到一个座位。我刚一坐下,就上来了一位年过七旬、头发花白的老婆婆。她蹒跚地走到离我不远的地方,抓住椅背上的扶手站稳。我向四处望望,车厢内已没有空位了。突然,我心中闪过一  相似文献   

20.
认识的拐角     
街上的标语常有让人误会的时候。先后在报刊上看到这样两桩趣事。其一,一位诗人坐公共汽车旅行到一个山中小镇,看到一家小店的门额上高悬“阳光不锈”四字,激动得热泪盈眶,不仅为这偶得的佳句,还为这佳句的作者,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他兴致勃勃地走到近前,发现拐角后还有字接下去,连起来竟是“阳光不锈钢厨具店”!多情的诗人大失所望。其二,一位法学家送法下乡,发现一个村庄的墙上大书“投案自首是犯罪”一行大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