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时期出现的作家们有着时代所赋予的共通特点,而对青少年尤其是儿童的关注也是这一时期作家创作方向之一。鲁迅借儿童这一类群体揭露时代的黑暗和压抑,对社会黑暗的原因进行犀利批判和沉痛思索。本文结合鲁迅创作时代的大背景和创作经历,对鲁迅作品中"儿童"形象进行具体分析,以寻求鲁迅作品思想苦闷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一则有关"鲁迅作品在教材中即将下架"的讹传引起了一片哗然。有人认为鲁迅先生是用显微镜来观察社会的"斗士",他的一双辣手,一支妙笔如同"匕首"、"投枪",可以直刺社会的黑暗;有人认为鲁迅的作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一生未专门创作儿童文学作品,但其笔下的儿童形象却参与了五四时代现代文学史对“儿童的发现”。过去研究鲁迅作品的诸多著述研究重点是鲁迅笔下的农民和知识分子形象,而忽视了鲁迅作品中大量儿童形象。中学语文教材选用鲁迅先生的作品不少,其中许多涉及儿童形象。鲁迅关注儿童、了解儿童,他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具有深厚的文化蕴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绝不是农民形象和知识分子形象的陪衬,而是与农民、知识分子形象鼎足三分的重要一类。鲁迅一向认为将来是“子孙的时代”。“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看  相似文献   

4.
孙丽 《文教资料》2006,(28):147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其深邃的思想、崇高的人格、绝妙的华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世人。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比较起其他古今中外的作家,他的作品最多。所以,研究和探讨中学鲁迅作品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里,笔者就此谈两点意见。一、科学评价鲁迅作品中的历史名人鲁迅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而混乱的时代,各种政治和文艺思潮风起云涌,有正确的,有错误的,因而也就有了激烈的论争。鲁迅在他的作品中,对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和凶残本质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抨击,对论敌进行了有力的挖苦和讽刺。几十年潮起潮…  相似文献   

5.
鲁迅人生的改变从"弃医从文"那一天开始,他认为医术只能挽救个人生命,文学则能拯救众人,改变众人的思想、灵魂,进而改变整个社会。鲁迅的敌人就是封建礼教、黑暗现实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鲁迅与它们格格不入。鲁迅的议论文、杂文、散文和小说总是表达着深刻思想:批判丑恶,揭露现实,唤醒民众,呼唤民族觉醒。我们在阅读、理解中学教材中鲁迅各类文体作品时,应该研究性地做到:一.抓住鲁迅作品的时代和社会背景。20世纪初的中国,封建残余,新旧交替,政治腐败,社会黑暗,任  相似文献   

6.
鲁迅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篇有二三百篇,涉及的名家不下一二百位。在这些作家中,鲁迅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古今中外所有作家,没有谁可以与他并提:出现的频率最高,入选的作品最多。一些作家在谈及鲁迅作品对自己的影响时所举篇目,大抵不出中学语文教材的范围。一些鲁迅研究工作者在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时,几乎都讲到中学语文教师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学语文教学在宣传和普及鲁迅作品,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中学语文课堂成为传承鲁迅这笔宝贵的民族精神遗产的主要渠道之一。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将成为全民族绝大多数人认识鲁迅、走向鲁迅的主渠道,同时,也是中国知识界认识鲁迅、走向鲁迅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的作品在初中语文课文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远远超过了其他作家作品的数量。因此,鲁迅的作品及其表达的思想都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和利用。但是在实际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当前一部分初中生对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作品相当抵触。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通过研究鲁迅作品的特点及不同时期、不同学校、不同时代下鲁迅作品的教学差异,确定初中语文课本中鲁迅作品的教学方法,然后通过结合初中生的个性来分析如何开展鲁迅作品的语文教学,为鲁迅作品及其表达的思想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得到利用做出自身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材调整了一些鲁迅作品,引起学术界、教育界热议。与其就鲁迅作品是否重要、能否删减进行论争,不如就鲁迅作品的教学作一番探索。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进行分析,发现教材中鲁迅作品选编有文体全面、侧重童趣、主题丰富与时代跨度大等特点,因此,鲁迅作品教学应做到:还原真实的鲁迅,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重新架构教学体系,渗透鲁迅思想文化观,并补充时空背景,进而揣摩形象、关注语言,提高学生的品味能力。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在法国传播的第一位作家,也是作品被译成法语最多的作家。本文对鲁迅作品法译本的译介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梳理,将译介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分析代表性译者与译作,指出四个译介阶段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特点,勾勒鲁迅作品法译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品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此对于鲁迅作品教学中的任何问题都不应轻视和忽视。然而多少年来,鲁迅作品的时代语言问题经常困挠着我们的学生,影响着我们的鲁迅作品教学,这应该予  相似文献   

11.
鲁迅创作是大学中文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怎样有效进行鲁迅作品教学?答案是多样的,从根本上来说应当根据时代特征和学生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当前首先要注意消除学生与鲁迅之间的精神隔膜,把鲁迅作品的人文内涵作为教学重心,同时要激发学生阅读鲁迅作品的兴趣,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中国文化一个无法绕开的制高点,青少年学习他的作品意义重大。语文教师在承担"普及鲁迅"任务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还原一个真实、完整的鲁迅 对鲁迅作品的主题进行多元化解读 完善鲁迅作品教学的系统性 加强与鲁迅研究者的合作 丰富鲁迅作品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课本的选目上,似乎没有一个作家的作品能比鲁迅的作品引起更为旷日持久的争议。随着时代的发展,鲁迅的作品越来越被一些老师视为教学的"鸡肋",终于在此次某出版社新版的语文课本中,《药》和《为了忘却的记念》等作品被删除,如今学生课本中的鲁迅文章已经所剩无几。一部分人拍手称快,认为删减鲁迅作品是适应了时代;也有一部分人愤而高呼鲁迅文章的"下岗"是中国语文教育的悲哀。应该说,鲁迅作品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是不会因为任何人的任何言论而发生动摇的。作为教育者,我们无权干涉学生们对鲁迅的看法是褒是贬,但我们有责任让他们将自己的态度建立在对鲁迅作品充分的认识和解读的基础上,而不是盲目地跟从个别言论者人云亦云。很多老师反映"学生不喜欢鲁迅作品",但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我们是否应该扪心自问,真正"不喜欢"鲁迅作品的人是谁呢?听听刘发建老师与鲁迅的故事,如果我们希望改变学生们面对这颗伟大心灵的尴尬态度,需要首先做出改变的也许正是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4.
鲁迅作品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题。阐述了鲁迅作品教学对当代中学生的意义,提出了"把鲁迅作品当作人生的形象的教科书"和"引导学生认识真实而丰富的鲁迅"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为中国文学历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所倡导的文学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很多作品也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在中学生人格完善与精神塑造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对鲁迅作品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要求中学教育工作者要立足鲁迅作品本身,挖掘其中蕴藏的教育价值,同时结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带领作用,帮助中学生认识和感受到鲁迅作品的精华和思想内涵,在收获文化知识的同时,思想与品德也能够得到完善与提升。  相似文献   

16.
鲁迅作品的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点,但当下中学语文课堂中鲁迅作品的教学却存在着种种问题。笔者认为在鲁迅作品的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教学中适当介绍鲁迅所生活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充分发掘鲁迅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语言魅力,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多元化解读,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中学语文鲁迅作品的教学,从而提高中学语文鲁迅作品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鲁迅曾经说过,他“好作短文,好用反语”。的确,在鲁迅作品中,“反语”这种修辞方式是用得相当普遍的。它是鲁迅作品形成“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是借助于它,鲁迅对形形色色的敌人,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嘲讽。反语的成功运用,有力地显示了鲁迅高超的艺术才能和巧妙的斗争本领。因此,对鲁迅作品中的反语仔细地进行研究,从而准确地掌握它,这对于全面地理解鲁迅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充分地发掘鲁迅作品的深刻含义,都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8.
鲁迅作品的反封建不仅涉及外在的制度文化,更指向了人的内在心灵和思想意识。解读鲁迅作品,应从表层的制度文化转向深层的思想意识,从外部的批判转向内部的反省,从对社会的反叛转向对自我心灵的更新。鲁迅作品的反封建具有超越时代、超越政治的永恒魅力,不仅不会带来社会的动乱,反而会从更深层面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学鲁迅作品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编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篇有二三百篇,涉及的名家不下一二百位.在这些作家中,鲁迅出现的频率最高,入选作品最多,思想含量最重.据统计,目前全国使用最广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写的中学语文教科书,入选的鲁迅作品有16篇,如果加上与教科书配套的自读课本中的18篇,入选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达34篇之多.这就客观上使鲁迅作品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作品共24篇,另外还有几篇论述、回忆鲁迅先生的文章。这个数目几乎占全部课文的十二分之一。一个中学生在六年的语文学习中,接触到的知名作家将近二百人,而鲁迅一人的文章竟占了十二分之一,可见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就我在三十年中学语文教学生涯中接触到的语文教师和学生来看,总的说来对鲁迅作品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有些学生常常说:“鲁迅作品半文半白的,我读不懂。” 为什么效果不好?主要是有些学生没有学懂,因而也就不愿意学。可见,能否学懂是愿意不愿意学的前提。本文想侧重谈谈怎样使学生读懂鲁迅作品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