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巴文化以云南丽江纳西族古代民间的东巴教信仰为载体,构成古纳西文化的重要部分。东巴文化影响到纳西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东巴文化是纳西族的灵魂。她既是传承了近千年的纳西古文化,也是延传至今的人类文明的活态文化,通过智者东巴们的口传身授,世代传承。东巴文化适应纳西人的需要而存在,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迁。东巴美术的当下处境表现为以下方面:旅游业与东巴美术的商业价值、东巴美术在当下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2.
东巴文字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纳西族文化能否长期存续与东巴文字教育密不可分,东巴文字发展延续,依靠教育。东巴文字本身是一种有利的教育资源。本文通过分析东巴文字的特点和幼儿发展特点,为幼儿期进行东巴文字教育提供一种可能性,力求引起人们重视东巴文字教育。  相似文献   

3.
“东巴经”是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的宗教典籍。东巴典籍计约一千种左右,用于二十多种仪式之中。 东巴经是纳西族古老的诗性民俗智慧的结晶,如黑格尔所言,“古人在创造神话的时代就生活在诗的气氛里,所以他们不用抽象思考的方式,而是凭想象创造形象的方式。”东巴经正是在这种诗的气氛里被创造出来的,因而,研究东巴经文学作品中的比兴艺  相似文献   

4.
纳西族是聚居在我国滇川藏三省交界处的一个少数民族,以之繁荣的民族文化被学界关注。本文主要利用纳西族的东巴经来讨论唐宋时期丽江纳西族聚落的形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追溯丽江地区纳西族聚落发展的源头。以求证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通过不同年份不同地域的田野调查,认为祭天仪式通过继承东巴教传统,保持了仪式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具有神圣和世俗的特点,带给参与者对传统意识和民族原生情感的共鸣,是一个集体的和社会的行动过程。通过对民俗活动的新构,产生了新传统和更新的传统,丰富了仪式文化。现代纳西族祭天仪式是世俗性裹夹下的神圣仪式,其现代性变迁是纳西族对传统的继承与重构,正是因为传统的更新与现代的拓展使纳西族祭天仪式能够获得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东巴古籍文献 ,是云南丽江地区纳西族的一种古代文化 ,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 ,东巴教系原始宗教。东巴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东巴教与纳西社会的建造及与纳西社会的维系关系 ;东巴教与世俗化生活及其合理化价值 ;活态的东巴文化对世界多元文化的意义 ;丽江的民间遗产与文化环保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彭蔚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117-118
东巴舞谱是云南纳西族用象形文字记录东巴舞蹈的经书。从东巴舞蹈及东巴舞谱的形成年代、东巴舞蹈及东巴舞谱与东巴教的关系、东巴舞蹈及东巴舞谱的特点、东巴舞蹈及东巴舞谱的继承和保存四个方面对东巴舞蹈及东巴舞谱进行了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8.
东巴文化     
历史靠文化衔接,民族靠文化凝聚,文明靠文化推动、愚昧靠文化驱赶。民族与民族的区别在于文化,城市与城市的区别在于文化。丽江无穷无尽的魅力在于它独特的文化——东巴之化。东巴文化泛指纳西族传统文化,它以东巴教为载体,以东巴经为主要记录方式,是伴随着纳西族漫长历史发展逐步形成和演化,至今仍在发展的文化。东巴是纳西族的“智慧”,其衣钵世袭相传,不脱离生产生活,是集巫医、学、艺、匠于一身的民间文化的重要传承者。1400多个东巴文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用象形文字书写并保留下来的经文共有两万余册,涉…  相似文献   

9.
《白蝙蝠取经记》是纳西族东巴古籍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占卜类文献,纳西古语书名《碧帕卦松》是各地东巴对此经的统称,但是汉译名称各异,并凡纳西族东巴都熟悉此部经书。20世纪80年代初,傅懋勣先生将它译为《白蝙蝠取经记》介绍到日本。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在流传过程中有不同的写本、抄本、石印本、影印本、铅印本等及诸多异名译本,近年来学者们对其研究也包罗万象,比较普遍的是对其经书内容的字释和翻译研究,但很少有人专门从书的版本、书名方面去研究。文章根据第一手资料梳理研究东巴古籍《白蝙蝠取经记》的各种版本及同书异名现象,让读者对这本经书的认识,对以往的不妥之处也进行了相应的考释。  相似文献   

10.
纳西族许多传统体育活动都植根于其民俗信仰的文化土壤。通过对其民俗信仰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了纳西族原始崇拜、原始巫、觋信仰以及东巴教中的传统体育活动,分析了传统体育在纳西族民俗信仰中的功能。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传统体育的产生、发展规律及保护与传承纳西族传统体育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纳西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东巴文化,东巴文化以东巴教为其基本和内核,东巴教派生出众多精美绝伦的东巴舞。东巴舞与东巴教之间形成特殊的互动关系:东巴教是东巴舞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反之,东巴舞的传承与发展也就成为了东巴教流传于世的重要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一向被视作“天书”。但是现在,读不懂的“天书”终于被破解了。 两万余卷纳西东巴古籍最近被汇集成《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共100大册,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据悉,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一项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和出版工程,政府为此拨出专款400万元。据介绍,东巴象形文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远古文字,纳西族的东巴(祭司)们至今仍在使用。如图似画的纳西东巴象形文字仅有2100余字,但是用它撰写的东巴经典却多达1400余种,两万余卷。 本世纪初,美国人洛克在丽江发现了纳西东巴古籍,…  相似文献   

13.
纳西族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他们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保存于纳西族中一种多神的宗教——东巴教而得名.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内容丰富,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载体,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人们可以从不同的文化层次和侧面来认识东巴文化.本文试图从纳西族文化中的灵魂观念这一方面对东巴文化作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生活在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的纳西族世代以盐业为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盐井纳西族文化几乎完全融入了当地的藏族文化中。但是纳西族内心中对自身东巴教信仰的坚持,使得下盐井村虽然在天主教和藏传佛教的包围中仍然保持着社区的认同。盐井纳西族宗教信仰的变迁成了本民族在建构社区认同中的一种鲜明的符号。  相似文献   

15.
纳西族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民族,他们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纳西族的东巴文,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一种古老的文字符号,被称为"活着的象形文字"。在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里,东巴文字是一份很有学术价值的文化瑰宝,同时作为一种"象形文字",它还具有一定的审美内涵和文化价值。本文试图对东巴文字的审美价值作浅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云南旅游经济的发展,纳西族象形文字(又称东巴文字)的开发和利用被提上了日程,人们因纳西象形文字的象形特征开始了对其图形化的艺术应用,各种用纳西象形文字装饰的工艺品进入游客的视野。目前,对于纳西象形文字  相似文献   

17.
傅懋责力先生的《纳西族图画文字〈白蝙蝠取经记〉研究》是一本难得的东巴古籍译注本;在个别文字的解释、字源的探讨、经文行款和语法等方面都极有价值。论文是读该书所得的几点感触和几个问题的探讨:一从《纳西族图画文字〈白蝙蝠取经记〉研究》观得假借字在文字脱胎于图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二探讨东巴文中的颜色字,从纳西族的历史、文化、氏族上追溯颜色字的字源。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东巴画派的美学思想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现代东巴画派的美学思想是对纳西族传统审美观念的继承与发展。论述了现代东巴画派的美学主张和现代东巴画艺术个性美,指出这种表现为艺术追求、美学主张的美学思想,其实质已经是一种美学精神,它体现着民族先民的审美化特质,对今人和后人都具有极大的启迪和鞭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傅懋勣《纳西族图画文字〈白蝙蝠取经记〉研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懋勣先生的<纳西族图画文字〈白蝙蝠取经记〉研究>是一本难得的东巴古籍译注本;在个别文字的解释、字源的探讨、经文行款和语法等方面都极有价值.论文是读该书所得的几点感触和几个问题的探讨一从<纳西族图画文字〈白蝙蝠取经记〉研究>观得假借字在文字脱胎于图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二探讨东巴文中的颜色字,从纳西族的历史、文化、氏族上追溯颜色字的字源.  相似文献   

20.
评楚辞研究中的图腾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研究中对楚族图腾的探寻矛盾纷纭、莫衷一是,原因在于征引资料的一鳞半爪和推断的主观随意;运用图腾之说演绎屈赋意蕴,则又不顾屈赋创作的时代特点和情志内涵,失误在于“时代错位”。文中对华夏诸族是否真正经历过图腾崇拜阶段,考察图腾习俗的途径、方法,以及运用图腾之说于古代文学研究的范围、限度,提出了可供思考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