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责任心的高素质的人材,家长首先要完善自己。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家长在素质教育中应如何完善自己。 一、为人父母人格的力量 孩子的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每天在自己眼中留下了父母的形象。在孩子眼中,父母应该是最完美的。孩子学做人,第一个榜样就是父亲或母亲。  相似文献   

2.
榜样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学做人,第一个榜样就是父亲或母亲。△父母自身的榜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成长方向。△孩子的眼睛就像一架照相机,每天都在自己的心里留下了父  相似文献   

3.
教育不需要严厉的呵斥。孩子的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每天都在记录着周围的一切。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是最亲近也是最重要的人,在孩子心目中,父母应该是安全的保障,是知识的来源,是他学习的榜样,父母的形象应该是最完美,最值得敬佩的。孩子在不知不觉中,随时留意着父母做人的态度。他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农民的儿子看到父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耳濡目染中就  相似文献   

4.
孩子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大多数孩子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会哭闹。我班有个叫全全的男孩,刚来园时趴在妈妈肩上哭得像泪人一般。那几天,我天天抽时间抱他在腿上玩。有一天,他突然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对我说:“老师眼睛里有个全全。”看着孩子那惊喜的目光,听着他那稚嫩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在心理门诊中,常可见到这样的现象:当父母带着有情绪忧郁的孩子来咨询时,孩子的妈妈通常是化了妆的,穿着也比较讲究;而陪同来的父亲也常常是很神气、很帅气的。与父母近似“完美”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的孩子却显得很弱小,就像枯萎、焦渴的禾苗一样,亟待雨露的滋润。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许多父母在社会上、工作中扮演着“强者”的角色,但在家庭中却难以成为合格的父母。他们让孩子感到的,不是可亲可敬,而是无法接近与沟通。同时,父母“过分完美的形象,无形中为孩子定出了高标准,给孩子很大压力,使孩子感到自卑。倒不是说社会地位高…  相似文献   

6.
问:壮壮5岁,是个文静的小男孩。他从小就很乖巧听话,不像别的男孩子那样打打闹闹,喜欢和女孩一起玩过家家等的游戏。我想知道壮壮的行为是不是正常,会不会太女孩化?广东广州壮壮妈妈答:看了壮壮妈妈的问题觉得很有意思,先不分析壮壮的行为,倒是想先谈谈做父母的“育儿期望”。所谓“育儿期望”,就是父母对孩子长成什么样的人的一种期待和愿望,简单地说就是父母脑子里“理想孩子”的形象。每个父母都按着一定的“育儿期望”来养育自己的孩子。有意思的是,父母的“育儿期望”并不是清晰而明确的,而且常常会有矛盾,比如:在前面一个问题中,昭昭…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知道,我们的眼睛好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眼睛前面的晶状体就像照相机的镜头,它是用凸透镜成像的。当看到景物时视网膜上就会形成清晰的像,由视神经把这些信息传递到脑,我们就感觉到景物的形象了,也就是看到这些景物了。  相似文献   

8.
王双平 《甘肃教育》2022,(18):10-12
<正>只有两个孩子,却有好多孩子叫她“妈妈”;只有一个妹妹,却有好多同事叫她“姐姐”。她的头上,没有太阳一样耀眼的光环,但她却像太阳一样播撒阳光、传递温暖。她,就是会宁县新添堡乡中心小学教师兰玲。小时候,她每天放学后,先抢着帮父母干农活,晚上趴在炕桌上写作业。在那时,长大想当一名老师的理想的种子就在心底生根发芽。初中毕业后,兰玲义无反顾地报考了靖远师范学校。2006年8月,以全县招考第一名的成绩被分配到会宁县新添堡乡中心小学任教。  相似文献   

9.
你要想明白“食品柜台”与“电脑”是怎么一回事,就必须先了解我。我是谁?我是翟志鹏。我长得什么样?请看妈妈给我画的像。脸儿,胖胖的,像面包;眼睛,亮亮的,像黑葡萄,但是多了两个圈,那是一副眼镜;牙齿,黄黄的,像一粒粒玉米;鼻子像个小蒜头,耳朵像馄饨……在妈妈的眼里,我简直成了“食品柜台”。  相似文献   

10.
当冬天下雪时,总有孩子会问妈妈:“雪下面是什么呢?”有的妈妈会很认真地说:“雪下面当然是泥土呀!”有的妈妈会很愉快地说:“雪下面自然是小苗啰!”有的妈妈竞神秘地告诉孩子:“嘘,悄悄地,悄悄地,雪下面是春天呢!”面对这三个答案,孩子们的表现各有不同:第一个孩子有些失望地低下了头;第二个孩子嘴角浮现出笑意;第三个孩子眼睛里写满了“好奇”……  相似文献   

11.
带女儿到离家较近的一所小学报名读书,报名的很多,只好排队等候。听说以前孩子读一年级必须进行文化测试,但现在小孩只需要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行了。轮到我前面的那个孩子报名了,孩子的母亲把户口本递给老师,老师翻看了一下,就问孩子:“你几岁了?”孩子回答:“6岁。”老师接着问:“你妈妈是干什么的?”孩子想了想说:“妈妈是打牌的。”周围的父母们都大笑起来,但老师没笑,她见怪不怪地自语道:“类似的答案还不少呢!”替女儿报名后,回到家,想起“妈妈是打牌的”这句话,真让人觉得悲哀。儿童教育家孙敬修说过:“孩子的眼睛是录像机,孩子的耳…  相似文献   

12.
我的记忆像一本书,其中有这样一页特别值得回味。那天,我第一次破坏了“乖乖女”的形象,参加了舞蹈比赛。以往每次我报名去表演都要遭到妈妈的痛骂:“别耽误了学习,不许跳舞!”但当晚,我带着尚未消散的执拗表情走出赛场时,竟看见了等候在此的妈妈!“这孩子,天生爱跳舞就跳吧……”妈妈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一股暖流  相似文献   

13.
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可能对国家负责。有些家庭里,每天早晨叫孩子起床、上学要经过一场“混战”。为此,许多年轻妈妈问:早上,孩子不肯起床怎么办? 首先要让孩子明白,上学是他自己的事,妈妈爸爸没有义务替他“包办”一切。学生就应该按时起床、准时上学,根本不能迟到。遇上刮风或雨雪天气,要提早一些起床,早一点出家门, 坐不上车,走也要走到学校,按时上课,这就是学生的责任。这份责任,父母有必要在孩子上学的第一天就让他们明白。孩子刚刚入学,你可以送他一件礼物; 一个可爱的、会叫的小闹钟,并  相似文献   

14.
据抽样调查:中小学生对妈妈的要求是希望“妈妈不要对我板着脸”。这个请求天真而有趣,应当让做妈妈者想想。人们总以为,妈妈总是“慈母”型的,不想在不少孩子的眼里,她却是“板着脸”的人,这个形象出人意料也就不太雅观了。这就发生一个问题,在众多的妈妈里究竟是板着脸的多呢?还是笑咪咪的多呢?社会上又另有一说,认为现今家庭中父母对孩子溺爱的多,孩子是家里的“皇帝”、“公主”、“太子”,要什么买什么,给什么,小宝  相似文献   

15.
此木 《家庭教育》2010,(1):83-83
我是一位“贪吃王”。由于我的贪吃,曾在家里惹出许多事端来。 第一案:鸡腿失踪案。饭桌上的鸡腿神秘失踪了。妈妈知道我每天吃完饭一小时后就会饿,便问我:“贝贝,是不是你吃了鸡腿?”“不……不是我吃的。”我低着头吞吞吐吐地说道,声音轻得像蚊子叫,脸蛋早已红得像熟透了的苹果,眼睛不知往哪儿看好。  相似文献   

16.
妈妈的眼睛     
10月10日 晴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每当我唱起这首歌时,就会想起妈妈那双充满爱的眼睛。  相似文献   

17.
伤心的杜鹃     
很远很远的北方可冷了,那里住着一户人家,一个妈妈带(dài)着两个孩子。妈妈很疼(ténɡ)爱自己的孩子,每天都给他们捉(zhuō)鱼、煮(zhǔ)饭(fàn),可孩子们一点也不疼妈妈,每天都在雪地里跑啊跳啊,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家。有一天,妈妈捉了大半天鱼,病倒(dǎo)了。妈妈吃不下东西,就饿(è)着肚(dù)子睡(shuì)在了床上。两个孩子终于回来了。妈妈说:“孩子,到小河里打点水来吧。妈妈口渴了,想喝点儿水。”两个孩子竟(jìnɡ)像没听见妈妈的话似的,又说笑着出去玩了。太阳下山了,两个孩子再次回到家,却见妈妈站在屋(wū)子中央(yānɡ),一双眼…  相似文献   

18.
妈妈的脸是多变的,就像六月的天气。开心时,她的脸就像晴天,阳光灿烂;生气时,她的脸就晴转阴,阴云密布。明天是妈妈的生日,妈妈一回到家,我马上蹦到她面前:“提前预祝妈妈大人生日快乐!”妈妈眉开眼笑,高兴地揽我入怀,摸着我的头说:“我的女儿长大了,知道关心人啦,有个女儿真好!”我看见妈妈的眼睛弯得像月牙,这时,  相似文献   

19.
妈妈     
妈妈,这个名字听起来非常温暖,是妈妈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幸福,给了我温馨的大家庭。每当我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这首歌时,我就会想起我的妈妈。妈妈是在离家不远的一个饭店做后勤工作,每天早晨8点就走了,中午回来给我们做完饭就又走了,下午也  相似文献   

20.
班会背景:这学期开学的第一次家长会上,我给每一位家长布置了一篇作文:《我为我的孩子而……》。最近,家长们都把自己写的文章交了上来。为此,我召开了这次主题班会,评讲父母的“作文”,看父母是为“我”(孩子)自豪、欣慰;还是遗憾、伤心,旨在教育孩子学会关爱父母。题目设计:“要爱你的妈妈”是前苏联著名的巴甫雷什中学的校训,该校校长就是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正是他给学校制定了这个校训。校训贴出来以后,有人就提出疑问:“为什么不说爱祖国爱人民呢?”苏霍姆林斯基的回答是:“只有爱妈妈,才能爱祖国!”这里的“爱妈妈”,实际上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