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一九九六年九月二十六日)我是人民日报的一个者读者,每天都要看人民日报。但是到人民日报社来,同报社的这么多同志见面还是第一次。首先,我向人民日报社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是全国第...  相似文献   

2.
<正>年过花甲,经历过的许多事都会逐渐淡忘,而41年前援藏那幕场景却铭心刻骨,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1976年春天,我即将师范毕业,积极响应了学校号召,毅然报名参加上海第二批援藏教师队(1976年-1978年),那年我20岁。缘牵雪域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1976年6月29日清晨,我们肩负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重托,满怀理想,坐上火车离开上海去拉萨支教。当时学校领导和全班同学都到上海北火车站来送别。  相似文献   

3.
自1946年5月15日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第一次使用"人民日报"做报名开始,到1949年8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这四个字,曾经是隶属过不同的上级党组织、有过不同的出版发行地、定向宣传过不同地域新闻的多种报纸的报名。在那之  相似文献   

4.
感受高原     
今年六月初,山东省首批援藏干部就要结束在西藏3年的工作和生活返回山东。47名齐鲁男儿在西藏这块世界屋脊上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考验,为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5月中旬,在援藏干部即将返乡的时候,《关注》栏目派出我与吕冰立即赶赴西藏采访。高处不胜“喘”西藏是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许许多多的人对它充满了向往。然而,不论是谁只要一踏上这块土地,迎接你的首先  相似文献   

5.
我是人民日报的一个老读者,每天都要看人民日报。但是到人民日报社来,同报社的这么多同志见面还是第一次。首先,我向人民日报社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是全国第一大报,在国际国内影响很大。几十年来,人民日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报思  相似文献   

6.
充分积累 轻松主持——主持人张越访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我们应约来到了张越的家,与她进行了一次短暂的交谈。(下面即为谈话内容)。主:张越,我想和你聊一聊潇洒的问题。人们都说张越活得特别潇洒,那你说说人怎么样才能活得潇洒?张:我活得潇洒吗?我怎么不觉得呢?我觉得我活得挺累的。如果要说潇洒的话我觉得,其实是挺简单的一件事情,就是第一,别太爱自己;第二,别把事情看得那么复杂,就是人容易太拿自己当回事了,觉得我怎么着怎么着之后吧,你就会永远地对生活不满,永远地对周围的人不满,永远地都觉得别人薄待了你,对你都是特别不公平,要这样话,你的心态就…  相似文献   

7.
我衷心热爱记者工作。几十年来,它在我的工作和生活经历中留下许多难忘的记忆.1950年春天,我从北京乘火车到河北怀来县的新保安去,准备采访解放军一个部队在革命胜利以后参加生产建设的情况。那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天,也是我在革命胜利后作为《人民日报》的记者第一次从北京到外地去采访。我怀着革命胜利后的一种兴奋的、欢欣鼓舞的心情,坐在火车的普通硬  相似文献   

8.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5,(30):13-13
“我带来了好几件衬衫。”;“美国同世界的关系就是锤子与钉子的关系.美国爱敲打谁就敲打谁”。;“别动我们的《马赛曲》。”;“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动不动拿着成箱的方便面、矿泉水去灾区,要知道。一瓶矿泉水的钱.老百姓可以买两斤粮!救灾工作要务求实效.把宝贵的资金用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第一次看到我的照片是在(英国)电视4台.我吓坏了……我不希望人们盯着我说,‘嘿,你不是已经死了吗?’或被人说.‘伦敦袭击者来了’”。;“节油汽车的春天就要到来了。”……  相似文献   

9.
我是人民日报的一个老读者,每天都要看人民日报。但是到人民日报社来,同报社的这么多同志见面还是第一次。首先,我向人民日报社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是全国第一大报,在国际国内影响很大。几十年来,人民日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正确的办报思想和办报方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报社的许多老同志为办好人民日报献出了自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我抓住这个新闻点,全面报道一下我省的援藏干部。临行前,我到老家看望了80多岁的老母亲和病榻上的老父亲;回来后我把要待办的事全都交给妻子,到西藏万一发生什么,不会留下遗憾。一切安排好之后,我只身走了,去了祖国最遥远的地方,完成我有生以来最辛苦、最艰难、最危险的一次采访。  相似文献   

11.
在我将近五十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有两件终身难忘的大事: 一件是1994年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集体讨论人民日报的工作; 另一件是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两件大事,不仅是《人民日报》历史上的大事,而且是应该写人新中国新闻史的大事。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政治局常委会,专门开会研究一张机关报的工作;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亲自到机关报视察和发表重要讲话,在建国后的历史上都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2月12日,长篇通讯《植根在人民中间——追记全国优秀组工干部祁爱群》在《人民日报》第五版整版刊发后,报社领导对这篇文章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要说这篇文章取得了一点荣誉和成绩,这荣誉和成绩应该归功于人民日报,因为有了《人民日报》这块阵地,才有了这篇文章的采访和刊出,同时还应该感谢报社领导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和任务。接受任务是在2005年7月21日,我既兴奋,又有压力。国内政治部的同事说:“马利主任对采访和文字都要求很严,你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我听了,心里暗暗地想,我一定要努力,为人民日报争光。去西藏前,马主任给了我一大…  相似文献   

13.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回家是过年永远的主题。然而对军人和记者这两个职业来说,不回家才是过年的常态。2014年大学毕业后,我来到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现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中心),成为一名军事记者。每到年底,台里都会组织"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我每年都参与。其中,两次春节期间赴高原采访的经历令我记忆犹新。雪山之间的流动医院2015年是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单位派我前往西藏"新春走基层",也是我第一次上高原。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七九年九月十七日下午,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安岗同志会见了英籍著名女作家韩素音女士,主客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韩素音用流利的汉语讲话,间或说几句英语。主人:欢迎你到人民日报来看看。你到中国来过二十多次,是老朋友了。韩:我到中国二十一次了。我看人民日报已有二十三年了,是你们的老读者了。在马来亚住的时候,就看人民日报。有时候看不到,就坐飞机到香港去看。我住在瑞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订阅了七年,有资格做你们的读者。你们报纸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我注意  相似文献   

15.
作为人民日报的一名记者,我和亚运会真的有缘,第一次采访大型国际体育比赛就是从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开始,此后每一届亚运会我都到一线采访(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作为组委会新闻部工作人员参加报道)。我见证了中国体育日益强盛、夺得亚运会金牌总数“六连冠”的光荣历史,也经历了中国体育记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在刚刚过去的釜山亚运会上,活跃着我国100多家新闻媒体派出的500多名记者,这与1982年时仅有十几家单位的几十名记者前去采访不可同日而语。从釜山亚运会报道也反映出我国体育新闻领域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16.
在困难日子里 60年代初,我们国家的经济困难日益明显,人民日报的宣传报道也遇到许多困难。 1960年3月,我从苏联回国,到人民日报农村部工作。在国外两年多,尽管是帮助苏联朋友从事对中国宣传的报刊工作,尽管我把细读人民日报作为业余第一要务,尽管还能在使馆听到一些传达,但对国内的实际情况,总是感到某种隔膜。因此,回国第一件事,就是请求组织给一点时间,例如一个月,看看文件,到外地作一些哪怕是走马观花式的调查访问,补补“大跃进”那一课。这个请求被批准了。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15日,我作为烟台市赴西藏采访团中唯一的广播记者,到烟台市对口支援的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采访。一位援藏干部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三年援藏,终身受益”;而对我来说,半个多月的赴藏采访,时间虽然短暂,却对我今后怎样当好记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我是在西藏学会怎样当记者的──尽管在此之前我已经做了十二年的记者。启示之一:记者是一种艰苦的职业记者是怎样一种职业?或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在不少人眼里,记者是一种风光体面的职业。此次赴藏采访,使我对自己从事了十多年的记者职…  相似文献   

18.
当了多年法医的我会当上晚报记者,并且在3年不到的时间内还取得了一点成绩,这是从来不曾想到的。 医学院毕业在公安局当法医,常跟腐败尸体打交道。初初算来,近6年的警察生涯,解剖的尸体至少已有300具了吧!1996年10月,同事无意中说了一句:春城晚报要招记者,你去不去?当时想,试试吧,因为大学毕业后自己已通过了法律专业自学考试,也通过了《人民日报》新闻函授专业考试,而且又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就当碰碰运气。偷偷摸摸赶到报名地点,还不能让单位领导知道,已是最后一天了。巧的是,还真的考中了,这可难住了我。铁路公安把我从地方公安挖来可是花了两年的时间,我这个法  相似文献   

19.
也许和编辑工作有一种缘份,在大别山老区红安县县委办公室和宣传部工作了十年多的我,1975年春天被组织上调到首都北京人民日报,在经济部当了一名从事农村报道的编辑,1990年调到总编室,在编辑岗位上一干就是23年,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夜班。人民日报的优良传统,老编辑们风范的影响,使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也做了一个编辑应该做的工作。 热爱的事业不觉得苦 长期夜班,再加上行政工作,苦吗? 当有些熟识的同志问我时,我真的觉得不好回答。说不苦,也不实际,铁锅顶在头上,长时期的大夜班,有时上午有急事,不敢怠慢;战役性报  相似文献   

20.
说来别人也许不相信,我的第一篇上报稿件就是在人民日报刊登的.但这确实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八日.我写的一篇表扬北京大学图书馆文献服务部热情为读者服务的稿子很快在人民日报读者来信中发表。因此,我还获得了空一军政治部的奖励.被评为当年的优秀通讯员一等奖。因为空一军当时规定,凡在人民日报上稿,不论内容是什么.都可获得奖励。我一九六八年入伍,同年九月从陆军挑选飞行学员入空军航校学习飞行,一行就是15年。一九八四年六月因身体原因停飞,后转入空一军所属的航空兵三十九师政治部工作。有一天我在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