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存在于金属中的诸多元素中氢是一种有害元素,极少的氢就会导致金属变脆。氢脆的发现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不同的金属材料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氢脆的过程不同。本文简要阐述了金属氢脆的一般规律和过程。  相似文献   

2.
存在于金属中的诸多元素中氢是一种有害元素,极少的氢就会导致金属变脆。氢脆的发现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不同的金属材料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氢脆的过程不同。本文简要阐述了几种影响常见钢氢脆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领域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得到了较为普遍及广泛应用,通过使用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对于金属物体内部损伤进行检测和确定,超声无损检测技术不但表现方式单一,而且工作方式较为简单,金属焊接过程当中,金属材料可能会由于性能不足或者焊接操作不规范而导致各种问题,例如裂缝等等,若是对于焊接裂缝不及时发现,盲目将金属材料运用在工程之后,这样还可能出现安全事故问题。本文主要关于金属材料焊接过程中超声无损检测技术有效应用探究,以供相关专业人士进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虽然我们看不到氢,但从书本上了解过它的特性,而通过科学家之手,一些奇特的氢被发现,比如金属态的氢。最近,美国卡耐基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模拟了一种气态巨行星的大气层和它们的表面压力情况。当他们给氢施加了超过正常大气压1万倍到150万倍的压力时,一种介于气态氢和金属态氢的新型式氢被制造了出来,这种氢有微弱的导电性。由于这种氢既不反射也不传递光线,因此被称为"暗黑氢"。不过暗黑氢可传输红  相似文献   

5.
《大众科技》2007,(12):10
据国际《应用化学》杂志介绍,瑞士联邦技术大学最近开发出一种快速检测食品质量的新方法,这种对食品表面和成分组织快速分析的方法不仅适合于食品质量的控制,也可用于检测兴奋剂、爆炸物,以及物质转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发明与革新     
聚合物保护涂层溶液美国一家公司制成了一种聚合物保护涂层溶液,适用于玻璃、陶瓷、塑胶及金属等物体的表层保护。用这种聚合物保护涂层溶液涂刷物体表面,可形成防刮涂层,不仅能保护物体表面,而且还具有防污、防菌、防水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使用这种涂层溶液时,可先...  相似文献   

7.
水中VOC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水中VOC的国内外检测技术现状,分别对氢火焰检测器(FID)、热导检测器(TCD)、电子俘获检测器(ECD)、光离子化检测器(PID)、氩离子化检测器(AID)、氦离子化检测器(HID)、表面声波检测器(SAW)进行剖析,总结出目前在线监测仪器以氢火焰检测器、热导检测器和光离子化检测器为主。  相似文献   

8.
《发明与创新》2004,(4):24-25
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将氢和氮合成为氨的新方法。将氢和氮合成为氨是化工生产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因此,这项研究成果将改进已具有90年悠久历史的传统生产工艺。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制备氨是制造氮肥的基础工艺,其用途十分广泛。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奇里克及其同事,以金属锆的化合物为催化剂,在适合的生产条件下,将氢和氮合成为氨。奇里克等人发现的这种新方法具有极为重要的实用价值,它揭示出了氮与氮之间的结合键是如何被打破的,并能在正常条件下使氮与氢相结合。目前,工业上制备氨的传统方法主要…  相似文献   

9.
科技博览     
碳化钨——钢耐磨材料高能离子注渗技术是一种优秀的金属表面性能优化技术,其原理就是把欲渗金属的原子电离成密度很高的离子,这些离子获得很高的能量并以高速射入被渗金属的表面,在其表面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冶金学反应后,快速扩散到被渗金属基体中去,从而在被渗金属表面生成性能奇特的保护层。碳化钨——钢耐磨材料(WCSP)就是高能离子注渗技术的一种应用成果。采用该技术使碳化钨(WC)注渗到钢基体内,在钢基体表面形成特殊的组织结构,生成耐磨度很高的碳化钨(WC)富集保护层。  相似文献   

10.
射频识别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在电器产品防伪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但由于射频标签具有无法在金属物体表面工作的缺点,妨碍了这一技术在电器防伪方面的深入应用。本文针对这一难题,采用循序渐进的实验方法进行反复研究和测试,用实验数据定量化的展示射频标签与金属表面之间不同距离时的读取效果,并且总结了读取规律,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种射频标签应用于金属电器产品表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基本建设投资规模逐渐扩大,促进了建筑业迅猛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工程质量优劣不仅关系到工程的适用性,也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本文从混凝土质量通病的现象入手,分析了存在的四种质量通病:一是混凝土的和易性不良。二是施工混凝土出现缝隙夹层,三是混凝土表面出现塑性裂缝、四是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裂缝。同时,指出了四种处理方法:一是严格配比,计量准确、努力改善混凝土和易性。二是狠抓基础,注重细节,进一步杜绝混凝土缝隙夹层出现。三是及时防护、配料合理、进一步预防混凝土塑性裂缝,四是早期养护,提高抗拉强度,确保混凝土干缩裂缝的再次发生。文章最后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注重提高混凝土强度,二是正确处理好混凝土标号与混凝土平均强度及其标准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化学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召开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和国家自然科学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共同组织,2003年2月5—16日在上海召开。主要围绕化学学科发展趋势新学科生长点、突破点开展研讨,以完成“学科发战略研究”总体组安排的咨询任务。中国科学院表面纳米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金属研究所卢柯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金材料的表面纳米化技术在解决金属材料表面氮这一重大技术难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表在Science(2003年1月31日)上。中国科学院科学家新建量子点理论模型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平、王玉鹏等构建出新的子点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一种展宽波导裂缝天线带宽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辐射缝隙导纳及波导导内波长的频率特性,是影响裂缝天线带宽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改善这两个参数的频率特性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种展宽波导裂缝天线带宽的新方法,即用脊波导代替矩形波导作为辐射波导。仿真分析表明脊波导裂缝阵列的带宽有较大的改善,这与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展宽波导裂缝天线的带宽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发明与革新     
回转体静平衡的新方法用支点把物体支承起来,如果支点在物体重心的正上方,物体就会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当用微小外力打破它的平衡以后,它会偏摆一定角度,我据此探讨出回转体静平衡的新方法。如图1,A是指针,指在零点,Z是支点,上方有V形槽,槽中心线与ZA在一条...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东京大学祖山均副教授 ,利用有冲击力的水中气泡 ,开发出金属表面改性处理技术。该法对于弹簧及齿轮等零部件的品质改善有效。通常的表面改性处理是 ,用金属丸冲击零部件 ,使金属组织致密的喷丸强化处理。而祖山均副教授则采用高速的水喷射流产生的气蚀泡 ,成功地硬化 (强化 )了金属表面。气蚀是由于流体从液体变为气体的现象 ,以往 ,被视为泵及螺旋浆等产生噪声、振动的原因。该副教授着眼于气蚀泡的冲击性 ,取代金属丸时 ,有效地控制气蚀 ,使之接触金属表面 ,该法只需使用高压水 ,从而加工费及加工时间少。现确认采用上述新方法可提高…  相似文献   

16.
正1755年,在英国爱丁堡的一个小实验室里,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约瑟夫·布莱克首次发现了镁元素的存在。自此以后,人类开始了对镁——这种活泼金属材料的不断探索和研究。随着金属材料科学的发展,人们试图将镁用于骨科临床:自19世纪30年代始,骨科医生提出降低镁金属降解的速度,提高镁金属材料的强度与韧性。"因为纯镁太脆了,很难直接应用在骨组织当中。"南京大学医学院助理研究员张翼峰对镁的骨科应用历史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17.
一、激光切割技术的发展概况激光器的发明,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加工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激光器研制成功后不久,便被应用于材料的切割。目前,激光切割是一种应用最广泛的激光加工技术。用激光器切割金属材料发展较慢。这是因为金属表面对激光的反射高,热传导性好。因此用激光切割金属需要的平均功率较大。近几年,由于激光器输出功率和激光器使用寿命的不断提高,使激光切割金属的技术得到了较迅速的发展。而用激光切割非金  相似文献   

18.
超导现象,是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卡米林·昂尔斯通过实验发现的一种奇特的物理现象。当物体处在超导状态时,其电阻为零,并对磁场有完全的抗磁性。这种在低温(-273℃)具有超导电性的物体,被科学家命名为超导体。某些金属材料在特定的温度环境里其电阻突然变为零,这种极其独特而且用途很大的属性,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超强、超轻金属材料,它是将密集分散型纳米碳化硅微粒加入镁金属,该材料可用于制造轻型飞机、太空飞船、汽车等。为了进一步增强这种新金属材料强度,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叫做高压扭转技术进行压缩。目前,这种新型金属材料14%是碳化硅纳米微粒,86%是镁锌合金。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城,已经第一次制造出一种可以在黑暗中看见物体的特殊仪器。这种仪器叫做蒸发仪(简称EVA),它使人能在完全黑暗中发现200码外的人,或看见1哩远的房子。这种仪器原先设计是为军用的,它应用的是红外幅射的基本原理。不同的物质,由于温度和表面的不同,而辐射出强度不同的红外线。红外辐射是时时刻刻存在的,而且人们可以在数哩之外发现它。在工作中,这种仪器很象照相机。它收集由物体射出的红外线,而且把射线聚成一个象映在油膜上。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