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大王福特说过一句话:假如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就是设身处地替别人想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成千上万的推销员,他们总是只想到自己的愿望,而没有想到别人需要的是什么,否则,他们不叫我们买,我们也会主动买的。这个方法在家庭教育中也照样适用。有个小孩子不肯吃饭,长得很瘦弱。孩子的父母总是嘀咕:“为妈妈吃一点呀!为爸爸吃下这个,赶快长成大人。”这孩子出于逆反心理,反而吃得更少了。最后,这个父亲终于明白了,他对自己说:“这孩子要什么?我怎么把他所要的和我所要的结合起来?”他的孩子有一辆小童车,他很爱在门前骑车。离他家不远…  相似文献   

2.
孩子回来说,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话语不多,貌不出众,却随时充满了自信的神情。他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身体棒,品行佳,吹拉弹唱样样都行,深为同学们所佩服。我抽了个空去这个同学家采访,想探究一个那做父母的究竟有什么教育、塑造自己孩子的“秘诀”。  相似文献   

3.
孩子降临人世了,我想得最多的不是给他吃什么,穿什么,学什么,而是怎样去发现他,读懂他,理解他。我发现我的孩子求知欲很强,就极有耐心地回答他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我读懂我的孩子极富个性,便尽力事事以理服人,不强制他,更不压抑他;我理解我的孩子终究是个孩子,他爱玩,更  相似文献   

4.
国学大师季羡林在他的《养生无术是有术》中曾写道:很多人总要问我有什么养生秘诀,我回答是没有秘诀。我有一个三不主义,这就是: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季老的不嘀咕首先是指心中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事,更不为自己的健康愁眉苦脸。一般说来人进入老年,身体十分容易出毛病。老年人也是非常担心自己的身体哪个地方失灵,所以老年人喜欢嘀咕。季老却指出这样嘀咕反而对身体不好。  相似文献   

5.
李治洲  黄亚飞 《教师》2011,(31):16-16
在《教师博览》上看到了这么一则故事:一位大师几十年练就一身“移山大法”。人们问他秘诀时,他回答令人回味:“世上本无什么移山之术。唯一能动山的办法就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读完这则故事,深有感触。 教育也是这样。当我们碰到那些不是那么“听话”的孩子时,或者面对孩子们那些不令人满意的行为时.我们何不像大师一样“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呢?  相似文献   

6.
经常听到一些做父母抱怨:我想培养孩子某方面的兴趣,可是很难。我让他做,可他往往不感兴趣。有的父母说:我感觉我的孩子什么都不喜欢,就知道整天在外头捉虫子、玩泥沙。还有的说:我的孩子对汽车十分着迷,但对学别的都不  相似文献   

7.
正很多学生家长一提起孩子看电视的问题就头疼。有的家长说,我用过很多方法,可就是不管用,孩子坐在电视前边,好几个小时都不动地方,大人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看着他,真不知怎么办才好。我问,都用过什么方法呢?家长们把方法告诉了我。如有的家长把遥控器放在一定的位置,回来看到挪动地方了,就知道看电视了;还有的家长每次关电视前总调到某一频道,回来发现改了,也知道是看过电视了……但不管什么方法,孩子很快就发现了秘诀,即使看了电视,也能最后让它跟原来一样。现在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一个富有的银行家脾气非常暴躁,对周围的一切都看不惯,感到生活没有乐趣。一天,他听说附近住着一位大学士,生活简单而幸福。银行家便去访问学者,希望从他那里找到快乐的秘诀。银行家自恃有钱,态度骄蛮,一进大学士家的门就不停地抱怨妻子不够体贴、孩子不够尊重自己、员工不感激自己,说自己如何富有、如何劳苦功高。默默地听完银行家的话,学者拉着他来到客厅窗前,问:“透过窗户你看到了什么?”“我看见男人、女人和几个小孩,那些孩子在玩耍……”银行家说。“很好。”学者又拉着他走到客厅的另一边,这边墙上挂着一面镜子。学者问道:“告诉我,…  相似文献   

9.
一家之言     
一个刚满七岁的美国男孩。在华盛顿举办了个人画展。记者到他家采访,问及孩子老师是谁时,家长答:“我们并没有为他请专门的老师。”记者又问:“孩子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家长直接  相似文献   

10.
问:我的儿子今年11岁,脾气特别犟,老是和我们对着干。交待他做完家庭作业后再去玩耍,他偏说:“我不嘛!”孩子损坏了邻居家的东西,我们命令他去道歉赔偿,他也说:“我不!”孩子为什么总是与我们作时、顶牛呢?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答:首先,家长不要轻易说“不”字。当孩子对你提出某种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一看这题目,别人心里就不禁产生了疑问: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怎么会挣钱?他有什么挣钱的秘诀呢?其实我也没什么挣钱的秘诀,只是爸爸给我机会罢了。  相似文献   

12.
琚金民 《班主任》2008,(8):40-40
我读过一个故事:某著名企业家做完报告,一位听众问他:“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企业家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他反问道:“这是什么?”台下没有一个人答对。他说:“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圆圈。我的秘诀就是不把事情做得很圆满,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相似文献   

13.
我的孩子为什么受批评嘟嘟妈妈(幼儿家长):嘟嘟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孩子,如午睡前,老师发卡通书给小朋友阅读,别的小朋友发到什么看什么,他说:不,我要奥特曼!有一天他回来自我检讨:今天我有一点不乖,因为和小朋友讲话,被老师批评了。作为家长,面对嘟嘟这样的情况,我是既骄傲又烦恼。一方面,我希望孩子能够有自己的个性,但我又担心他太自我而没有规则意识。另一方面,他虽然活泼好动,但也敏感好胜,为了获得老师的表扬,他会努力克制自己。长期下去,他会不会成为一个特别老实的孩子?晨晨妈妈(幼儿家长):在我看来,你的担忧已经比较深层次了。我家…  相似文献   

14.
作文的第一个秘廖:多读! 我常常会收到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来信,他们问我:如何提高作文的水平,作文有什么秘诀没有?因为一个作家在学生们的眼里,至少是作文写得很好的人,至少是有写作秘诀的人。否则,他的文章怎么会写得那么好?他们想从我这里讨走秘诀。很可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位孩子的父亲,从事校外教育工作。我时常听到一些家长朋友报怨自己的孩子不懂事、不领情,任凭家长对他(她)怎么好,他(她)也不以为然;相反,孩子对成年人却极少关心,显得很冷漠。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归根结蒂是孩子不太懂得什么是爱,也不懂、不知道如何爱别人。由此建议: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当加一门德育“基础课”,就是教育我们的孩子懂爱、会爱。  相似文献   

16.
很多家长都问我:“孩子怎么不知道着急呀?一点自觉性都没有,简直是给父母学习呢!”我总是这样回答:“那是因为你比孩子还着急,他的急你都替他着了,他还何必着急?孩子的学习,你是第一‘承包人’,孩子反而成了第二‘承包人’,他怎么会有自觉性呢?”孩子没有主权,是很难学习好的。所谓“有主权”,指的是确实把学习“承包”给孩子,家长只起帮助、支持和指导的作用,不搞过多干涉和指挥。也就是说,达到什么目标,考出什么成绩,时间如何安排,采用什么学习方法,都由孩子自己拿主意,因为这是他的事情,而不是家长的事情。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都是在这…  相似文献   

17.
人们都说他有点石成金之术、变废为宝之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师。无论多么顽劣、多么笨拙的孩子,只要经他点化,都会脱胎换骨。同事问他:“你用什么办法使那些自卑的学生不自卑,骄傲的学生不自傲?是不是有什么秘笈没有公开?”老师说:“我哪里有什么秘笈?我只说一句话就足够了。”同事问:“哪句话?”“每个人都是天才。”“这话有什么新鲜?”“对于自卑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不必自卑’;对于自傲的孩子,我说‘每个人都是天才,所以你也不必自傲’。”每个人都是天才@小黄  相似文献   

18.
我在教小学时,曾教过一个学生,他酷爱美术,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可是,其家长坚决不允许他画画,非让他学琴不可,孩子不同意,他们便又是打又是骂。我知道后主动去家访,并开导他的父母说:“孩子有画画的天份,就该 尊重他的兴趣和爱好。”这位父亲却回答说:“什么兴趣、爱好,孩子懂什么?大人叫他学啥就该学啥?”结果是花了不少钱,荒废了很多时间,孩子就是学不进去。由此可见,凭主观意志培养孩子是家庭教育失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为了实现他的理想,我特地请求美术老师多指导他,还把他的作品送到文化馆和少年宫去展览。后来,孩…  相似文献   

19.
据报载:在国际儿童绘画比赛中多次获奖的一位小画家举办个人画展,开幕式上记者要这位小画家谈谈自己成功的“秘诀”,不料小画家洋洋得意地说道: “我的成功是因为有两个秘书,我爸爸是我的工作秘书,什么削铅笔、画纸、挤颜料之类的粗活,全不用我动手,他还要收集各种比赛信息,开展社交公关;而我妈妈则是我的生活秘书,我一提笔画画,妈妈就会把吃的、喝的都为我端来……”显然在父母过度关心和溺爱中,孩子不懂得尊敬父母,当物质的给予超过甚至淹灭了精神的给予,当父母付出了许多却换来了一个骄横得连父母都不放在眼里的孩子时,父母们要想想这种爱是否过头了。  相似文献   

20.
四川一读者来电话问:我的儿子不论做什么事,都慢慢腾腾,经常拖延时间,好像一点不着急。虽然我们批评他,但效果一直不大。请问,有什么办法让孩子改正拖拉的习惯呢?主持:孩子做事慢,或者磨蹭,有的与孩子的性格有关,有的和孩子的生活习惯有关,家长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帮助孩子改正做事拖拉磨蹭的习惯。下面我们看看杭州市的部分家长是怎样解决孩子做事拖拉、磨蹭习惯的。观点一定规矩勤督促才有效果我的孩子都上二年级了,可是做什么事都不紧不慢,别人不催,他就不着急,经常是我急得够呛,他还慢悠悠的。我劝过他,也训斥过他,他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