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宋全忠 《寻根》2013,(3):100-101
豫剧于上世纪40年代末传入台湾,直到1990年两岸豫剧才开始交流,联袂演出。台湾豫剧是由"台湾豫剧开山祖师""台湾国宝级艺术大师"张岫云女士带去的。张岫云1929年出生于河南临颍县张营村,8岁接受豫剧启蒙教育,16岁时以"万丽云"的艺名在  相似文献   

2.
潮汕移民与台湾民间神灵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友义 《寻根》2007,(4):17-20
民间崇拜是一种极其普遍的文化现象,台湾也有丰富多彩的民间神灵崇拜。台湾的民间神灵崇拜有许多是属于"潮式"的,如三山国王庙、潮  相似文献   

3.
, 《寻根》2012,(5):144
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与信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信阳市台办、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与侨教学院、台湾夏潮联合会共同举办的"2012两岸青年中原文化研习营"活动,于2012年7月23日在信阳开营,来自台湾清华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和信阳师范学院的师生70多人参加了开营式。为期一周的"2012两岸青年中原文化研习营"活动,继2011年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和台湾师范大学国际与侨教学院等单位举办"东亚儒学研  相似文献   

4.
王苧萱 《寻根》2007,(4):12-16
在妈祖祭祀活动中,有一种类似"回娘家"的仪式,即妈祖神像返回故乡,分灵妈祖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的仪式。它体现了人们对祖居地的深厚感情以及华侨落叶归根的心理诉求。透过台湾妈祖"回娘家"  相似文献   

5.
<正>清初收复台湾,作为康熙皇帝一生之中的三大功绩之一载入史册,为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历史事实提供了又一依据。在这一过程中,康熙皇帝任人得当,一举收复了台湾,这两人便是时任福建总督的姚启圣和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他们为收复台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们之间却存在着"风向之争"和"专征权之争"。收复台湾之后,施琅被授予"靖海侯",而姚启圣却"赏不及",他们之间的恩怨也为收复台湾这段历史增添了耐人寻味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一、台湾原始文化与汉民族迁入 1.台湾原始文化 台湾史前文化中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已有多处发现,惟此种文化与大陆旧石器文化的关系尚有不同认识,有待进一步研究。台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有台湾北部大坌坑文化、芝山岩文化、圆山文化和台湾中南部的凤鼻头文化等。从上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彩陶、有段石锛、有肩石斧、印纹陶以及黑陶、灰陶共存等文化特征与我国大陆东南同类器物所反映的文化相较,其间有着极其密切的文化联系,显示着台湾原始居民的许多文化因素源于福建或大陆沿海地区。从族属而论,台湾先住民(高山人与…  相似文献   

7.
徐金星 《寻根》2004,(5):4-8
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相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关于它的具体范围,朱绍侯先生曾在<河洛文化与河洛人、客家人>一文中指出:"即指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而至晋南、济源一带地区."显然这个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所说的洛阳平原或洛阳盆地,但洛阳平原无疑是河洛地区的核心部位.在同一篇文章中,朱先生又指出:"作为河洛文化圈,实际要超过河洛区域范围,即应该涵盖目前河南省全部地区."2002年10月,在郑州举办的"河洛文化与台湾"学术研讨会期间,朱绍侯先生、沙旭升先生都曾谈到,有开封禹王台所存康熙所题"功存河洛"匾额可以说明,所谓河洛地区,向东应包括郑州、开封在内.  相似文献   

8.
台湾一瞥     
王元化 《寻根》2001,(3):36-45
这一组日记是纪1998年的台湾之行。我是应台湾“联合报系化基金会”之邀访台的。行程不满十天。我去那里作了演讲,也进行了参观访问,最后还抽出一天多时间到花莲游览。这是我第一次到台湾对于那里的匆匆一瞥。  相似文献   

9.
庄小芳 《寻根》2012,(1):41-44
台湾岁时节庆及风俗民情,几为闽南风俗的翻版。杂糅闽越文化、中原文化及海洋文化的闽南风俗,经闽南移民流传至台湾,在台湾深深扎根,浸透到台湾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福建岁时节庆风俗中与女性相关的部分,也成为台湾妇女生活的一部分,有些还在流传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0.
郑晓江 《寻根》2005,(3):88-91
1997年10月,我受台湾安宁照顾协会之邀,第一次到台湾演讲生死哲学的有关问题.那时心中颇有些忐忑不安,毕竟我是头一次出境;而我在大学研究与讲授生死哲学虽然当时就已近20年了,在国内出版了<中国人生精神>、<西方人生精神>,主编了<中国死亡文化大观>诸书;在台湾三民书局也已出版了<中国死亡智慧>、汉欣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了<叩问人生>、<生死智慧>诸书,可完全没有把握能否让台湾的医学界、学术界理解我所要讲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朱定波 《寻根》2013,(1):29-35
明未清初,闽粤先民迁居台湾时为祈求平安与幸福,都从家乡带去了各自的信仰神明,并不断对民间信仰文化进行创新传承,在台湾塑造了一批全新的民间信仰,主要有:  相似文献   

12.
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台湾家族的形成过程,就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特点。汉人移居台湾虽历史已久,但大量移入则是四百年以来的事。汉人人台或为经商,或为垦殖,或为随军。其中最多的是垦殖。自明代开始,入台从事开垦、或被招募开垦的汉人,多是成年男子独身或少数结伴而往,鲜有携带妇女与小孩者。因为漂洋过海须冒风险,到一个陌生环境又担心水土不服,无亲无友可以互相照顾,而开垦荒地又是十分艰难的事,能否生存或成功,没有十分的把握,但为了生活不得不渡台寻找生路,因此不敢携家带眷。清朝初年,海禁严厉,偷渡风险更大,带着伴侣自然更为不便。但为了有人能够互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台办 《寻根》2004,(2):100-101
2003年8月4日,四方嘉宾共聚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七仙岭脚下,欢度2003年保亭七仙温泉嬉水节。在众多的人群中,一群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客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是来自台湾的少数民族同胞,这次他们70多位部族首领及演艺人员组成了队伍,前来祖国大陆参访。这次来访的台湾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4.
陈学文 《寻根》2016,(4):38-41
正中原故地,闽台姓氏之原乡据诸多历史文献、姓氏谱牒记载和专家学者的研究,闽台两地和中原有着源远流长的史缘、文缘、亲缘关系,中原姓氏、河洛文化,是闽台地区的姓氏之根和文化之源。许明镇编辑的《台湾源流》,在《台湾百家姓固始  相似文献   

15.
海南黎族与台湾原住民族都是古越族后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的黎族和台湾原住民族虽然现在分属两个民族,每族内部又有多个分支,但溯本追源,他们主要都是从祖国大陆迁到岛上的古越族后裔,即本是一家人.充分认识和肯定这种关系,对研究海南和台湾的民族历史文化,以及它们与大陆的关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寻根》2012,(2):144
以往海峡两岸关系史之研究,突出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文化联系及渊源关系,海峡两岸的管辖关系特别是历史上中央政府对台湾管辖方式研究不够。有鉴于此,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联络两岸学者,出版"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丛书"和"中央政府管理台湾历史文献丛编",见证海峡两岸不仅很早就有历史文化联系,而且很早就确立了管辖关系。相信两种丛书的推  相似文献   

17.
正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春节前夕在陕西视察时"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的讲话精神,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承办的"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学术交流会,于2016年4月1日到5日在西安市止园饭店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澳门大学、台湾辅仁大学、香港城市大学、日本国立岛根大学、台湾慈济大学、中国社会科  相似文献   

18.
林长华 《寻根》2010,(6):135-138
<正>福建省东山岛"寡妇村"本名"铜钵村",1950年5月10日凌晨,国民党军残部从大陆败退台湾时,在东山岛大肆抓丁,只有200来户人家的铜钵村,有147名青壮男子被强行推上开往台湾的军舰。从此,失去了丈夫的91名已婚妇女便步入了夜夜守活寡、天天盼亲归、人人负载家  相似文献   

19.
移民与台湾的"内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全海 《寻根》2006,(6):18-22
在信息传播和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的古代社会,文化和生产技术的扩散与交流,大多是通过移民实现的。中国移民史上漫长而艰辛的台湾移民即承载着民族融合和文化传播的特殊使命: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重要一环,还是中华文化从起源地向四周扩散、传播的一个重要方向。如此艰辛而漫长的历史进程始于西汉“七国之乱”之时,至唐末五代,先后出现了中原之民迁徙入闽的三次高潮。两宋以后,继有入闽之中原之民,迁至澎湖,进而渡海赴台。连横在《台湾通史》中记日:“当宋之时,漳、泉边民渐来台湾,以北港为互市之口。”至荷兰、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前,中国移民,主要是福建漳、泉移民的足迹已经遍及台湾全岛,与土著居民和睦相处,共同开发台湾的资源,成为台湾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20.
那是两年前了,我在<参考消息>报的"华人文苑"版上看到了一篇叫<天籁>的散文,选自台湾的<中国时报>,作者署名"阿林".因为内容是写大理的三弦、唢呐等乐器的,文笔又相当优美和老辣,我接连看了几遍后,便对同一个编辑部的小杨说,"这篇<天籁>写得很地道,作者可能是位早年流落到台湾的白族老知识分子吧?"小杨一看哈哈大笑说:"什么老知识分子,是医学院赵敏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