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舞龙运动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舞龙运动的形式展现悠久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其前提在于对“龙”所蕴涵的传统文化精神进行挖掘。“龙”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蕴涵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龙”图腾形成的角度提取出“和”的概念,对“和”的本质与社会、政治功用进行说明;根据中华文化中宗教的发展脉络,探析中华民族对“龙”的崇拜实质;以上述两点为基础分析“龙”与“极贵”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破译村落舞龙传承与发展动力,以“骆山大龙”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在把握骆山大龙传承与发展现状基础上,力图找出骆山大龙传承与发展的动力构成要素及其结构特征,认为:“健身与文化”需求是推动骆山大龙传承与发展的原动力;“物质与精神”激励是推动骆山大龙传承与发展的直接动力;“管理与经济”条件是推动骆山大龙传承与发展的现实动力。以此提出:通过推进村落舞龙制度化建设,主动开展非遗申报工作,积极参演拓展传播途径,创新改造适应时代发展等途径,是实现我国村落舞龙的传承与发展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文化层面上探讨“龙”文化的发展脉络,说明在明清两代“龙”才上升为王权的象征。指出龙是多元的,与王权的关系是虚伪的;龙是民间、民俗的吉祥物,也是中华民族心理上的徽记。  相似文献   

4.
龙和凤凰,是迄今仍然活在我们华夏子孙心目中的两大图腾。作为虚拟的图腾物象,在喜庆节日里,舞龙舞凤,是我国民间最喜欢的两种动物舞;作为神话意象,龙和凤凰,常常出现在人们创作的各种艺术作品里,成为人们振奋精神和向往美好的寄托。  相似文献   

5.
刘硕 《阅读》2023,(46):16-18
<正>动物的世界和人类世界相似,绝大多数动物由雌性去繁衍和抚育后代,但也有一部分特殊的雄性动物会担当起“奶爸”的角色。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特殊的雄性动物,看一看它们是如何当好一名“奶爸”的。海马:孵化宝宝的“奶爸”海马修长的吻部向前延伸,从侧面看去,跟马的脸部极为相似,因此得名。海马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动物:雌性海马没有生育能力;雄性海马的腹部、正前方或侧面长有育子囊。因此,雄性海马要负责繁育后代。海马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由雄性生育后代的动物。  相似文献   

6.
高凯 《阅读》2023,(27):16-17
<正>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今天,即使是城里的孩子,要么在家里养一个宠物,要么经常去动物园与动物近距离接触。至于从小到大的那些动物玩具,就更不用说了。如果进行一次“玩具总动员”,每个人肯定都能建一个大大的“玩具动物园”。不难发现,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里,孩子最爱动物,动物也最爱孩子,彼此心有灵犀。而且在与动物的关系上,农村孩子比城里孩子有着更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因为农村孩子离大自然更近,  相似文献   

7.
黄玲玲 《阅读》2024,(17):56-59
<正>这是一部非常温馨的动画电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恐龙世界的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故事简介影片的主角是一只名叫哈特的小恐龙,他从小和慈母龙妈妈、哥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长大后,哈特在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其实是只霸王龙。善良的他担心自己会伤害到“家人”,于是选择离开。一天,哈特发现了一个恐龙蛋,一只可爱的甲龙宝宝从蛋里滚了出来。甲龙宝宝扑向哈特并叫他“爸爸”。就这样,哈特和小甲龙“很好吃”渐渐建立起了父子般的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8.
曾凡乡 《阅读》2011,(10):34-35
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是“地球村”的居民,保护关爱它们是每个人的职责。有一个漫画家,他不仅热爱动物,还把自己的情感和动物的生活交织在一起,创作了许多幽默有趣的连环漫画,他就是德国漫画家施密特。  相似文献   

9.
欧阳军 《阅读》2023,(38):16-18
<正>动物也有语言,虽然不像人类语言那么丰富,但也可以表达它们的思想和感情。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语言”。那么,动物怎样通过这些“语言”来“听”和“看”呢?不看也知道信鸽被带到千里之外,放开它后,它能准确地返回家园,是靠地球磁场作为自己飞行的定向标认路的。南迁北徙的大雁,是凭借太阳和星座作为飞行的定向标的。  相似文献   

10.
雷晶晶 《阅读》2024,(22):16-18
<正>人类一直对遥远而又神秘的地外文明充满好奇!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些动物长得很像“外星生物”。让我们来认识它们吧。“三只眼”的楔齿蜥楔齿蜥体长40到60厘米,体重1千克左右,体表偏绿色且背部有刺。其牙齿上颚后排有双排牙,下颚后排的单排牙像楔子一样切入两排上齿间的沟槽里,故而得名“楔齿蜥”。  相似文献   

11.
刘硕 《阅读》2023,(94):19-21
<正>武侠剧中,总会出现刺客的角色。其实,自然界中也有一些动物可以称为“刺客”,只不过它们的“刺”,真的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尖锐的刺。这些动物“刺客”身上的刺,不是仅仅为了美观而存在,有些动物身上的刺是捕食的武器,还有些“刺客”的刺是它们保命的底牌。豪猪:万刺齐立豪猪是啮齿目动物,喜欢吃树叶、种子、果实等,成年豪猪的体长约为80厘米。豪猪最有特点的便是它背上的长矛状棘刺了,最长能长到30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12.
凡炎黄子孙都有一个永不消退的共同的情结,这就是龙华情结.我们都以龙的传人而自豪,又以“华”为旗帜召唤着海内外所有的中国人.龙与华这两个词在中华文化中有着无与伦比的象征意义.然而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了解这两个词的文化底蕴.如果说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人们还能理解,而“华”作为中华先人另一种图腾崇拜——对花的崇拜,则被历史堙没了.本文呈上研究心得以期抛砖引玉,补上中华文化的这一缺憾.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创造性素质,我以为它是各项素质教育的核心。因为创造力的培养能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增强,个性特长的发展,故而达到人格的完善。语文教学把培养创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是十分重要的。一、民正“主导”与“主体”的位宜残梦龙先生80年代初在“语文导读法”中就明确指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可是时至今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还常能见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在台上口干舌燥,谆谆讲解;学生在下面心不在焉、联怄欲睡,根本不领老师的情。问及教师,教师常常埋怨学生太笨老师都讲过学生就是学不会,问及学…  相似文献   

14.
“农庄动物小说”是英国动物文学中重要的门类。以英国“农庄动物小说”中的动物形象为切入点,深入探究英国“农庄动物小说”体现的“人与动物的关系”以及蕴藉的思想源流和伦理指向,从而为英国儿童文学、英国动物文学乃至英国文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15.
《滇海虞衡志》共有13志,其中,《志禽》《志兽》和《志虫鱼》三志专门记载动物。从环境史和动物史角度看,清代滇境动物与人的关系的本质可归结为一种“以人类为中心”的“对立关系”。首先,清代滇人对动物的分类并未摆脱中国古代动物分类传统,具有随意性特征;其次,他们对于动物的价值认知多在经济功用方面,认为动物与动物的关系存在互变和相克机制,对动物与气候的关系解读具有科学性与随意臆测交织的特点;最后,清代滇人将灾害文化中动物的角色大体分为三种:一是致灾因子,二是禳灾仪式的载体(或对象),三是诸多忌讳与习俗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6.
巴渝铜梁龙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体育娱乐活动,但因为发展速度缓慢,至今只有部分资源得以挖掘和开发。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巴渝铜梁龙发展的进程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建议: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规范产业经济市场、重视培养后备人才、提高定位扩大影响,才能帮助巴渝铜梁龙走出困境,加快发展速度,促使巴渝铜梁龙成为“世界的铜梁龙”。  相似文献   

17.
在今年的“8.15”到来之前,日本自民党国会议员奥野诚亮胡说“慰安妇”与政府无关言犹在耳,侨本龙太郎又公然以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正当亚洲各国与论同声谴责桥本此举之际,大阪府枚方市因右翼势力威胁而停办反映日军南京大屠杀罪行的美术展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辛”的古文字字形及一些文献进行分析后,认为“辛”字当为“莘”的本字,其本义为一种植 物“小辛”。两组从辛之字从辛的理据各不相同,宰、妾、童、僕、(?)、辜、(?)从辛,会痛苦辛苦义;龙、凤、商、章、言、 音从辛,会花纹文采义。一词而兼相反之意义,是先民辩证思维在语言方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9.
刘硕 《阅读》2024,(Z6):20-23
<正>音乐仿佛有神奇的魔力,能够让人们跟着它的节奏摇摆,还能治愈我们的坏心情。大自然中有一些动物有着天生的独特嗓音,能够发出悦耳或者高亢的声音。它们可以称得上是大自然中的“歌唱家”。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们吧!高音“歌唱家”:金丝雀金丝雀是雀形目、燕雀科的鸟类,它们羽毛的颜色五花八门,有红、黄、白、绿、咖啡及灰褐色等。金丝雀天生一副“好嗓子”,它的叫声清脆嘹亮、悠扬动听,它甚至能够模仿山雀、雨燕、黄雀、画眉等鸟类的鸣叫声。因此,金丝雀得到人类的喜爱,并被逐渐驯化成了观赏鸟。  相似文献   

20.
郭旺启 《阅读》2023,(22):19-21
<正>蜂蜜味道香甜,营养丰富,不仅人类爱吃,不少动物也爱吃。看过动画片《熊出没》的同学们,都知道熊非常爱吃蜂蜜,还因为偷吃蜂蜜被蜜蜂追赶。除了熊以外,还有不少动物无“蜜”不欢,是不折不扣的“蜂蜜控”。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吧!胡蜂我叫胡蜂,又名黄蜂,家族十分庞大,全世界约有1.5万种,体表颜色是黑、黄、棕三色。我的食性较杂,主要捕食蛾、蝶的幼虫,同时也是蜜蜂的天敌。我不仅捕食蜜蜂,还爱偷吃蜂蜜。夏、秋季节的山区蜂场,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