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香港物理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泛珠三角暨中华名校物理奥林匹克邀请赛于2007年2月26日在香港科技大学和深圳中学同时举行.来自祖国内地及香港、澳门特区,台湾地区的53所著名重点中学300多名优秀选手参加了这次角逐.广东省深圳中学王聪同学和陈卓昱同学分别获得综合试个人第一名和第二名,河南省实验中学的牛钰博同学获得了综合试个人第三名;浙江省宁波效实中学高一学生丁之元同学荣获基础试个人第一名.深圳中学,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和石家庄二中分获团体第一、二、三名.获团体一等奖的学校还有:华东师大二附中、华南师大附中、香港喇沙書(书)院,广东省实验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山东省实验学校,江西省鹰潭市一中,河南省郑州一中.本次比赛共评出个人一等奖62名,二等奖67名,三等奖115人.本届竞赛命题和评卷工作由香港科技大学承担.试题内容继承前两届竞赛的命题优点,难度略有增加,且涉及到目前国际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将当今物理研究前沿的课题融入到部分试题中.让带队教练和学生耳目一新.本次竞赛得到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教  相似文献   

2.
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在近日宣布,北京2008年奥运会香港区火炬接力将于5月2日举行,途经九龙、新界和港岛各区,向全世界展示香港独特的气  相似文献   

3.
奥林匹克火炬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的、用于奥林匹克圣火燃烧的、可手持的火炬.奥林匹克火炬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从1936年的第11届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都诞生一支体现主办国家文化特色并符合高科技要求的火炬并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遗产.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也蕴含很多物理知识,频繁出现在07年各地的物理中考试卷上,相信08年也会出现.下面选取去年一个试题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据香港报纸报道 二○○○年沪港两地青少年奥林匹克科技交流竞赛于10月3日在香港专业教育学院(青衣分校)体育馆举行.  相似文献   

5.
香港体育舞蹈联盟是 IDSF(Interna-tional Dance Sport Federation)成员,已被《中国香港业余体育协会及奥林匹克委员会》接纳为其会员,并确认香港唯一统筹业余体育舞蹈活动的团体。香港体育舞蹈联盟于1998年6月21日与临时市政局、临时区域市政局联合举办《第二届全港公开体育舞蹈大赛及三角邀请赛(内地、香港、澳门)》。该联盟邀请中国优秀儿童拉丁舞队表演,年龄为7岁至14岁之舞蹈精英,活泼可爱,训练有素。这个崭新的表演将令观  相似文献   

6.
国际特殊奥林匹克委员会国际特殊奥林匹克委员会是为全世界弱智人参与体育活动而设立的机构。国际特殊奥林匹克委员会(Special Olympics International,简称国际特奥会)是为全世界弱智人提供体育训练和比赛的国际组织,也是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可以使用奥林匹克名称开展活动的组织,  相似文献   

7.
《物理教学》2012,(12):2
物理组教学团队物理组现有教师13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校长王洋是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华东师大研究生导师、上海市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张兵荣是物理国际奥林匹克金牌导师。邬晨海是上海市普陀区物理工作室导师。吴绍宗、章珣是上海市普陀区物理高级指导教师。物理组全体教师秉承"文理相通,人文引领"的学校教育思想,坚持"主体性、体验式、活动化"的教学方式,物理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得到香港李嘉诚先生的赞助,由海外华人物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中国台北物理学会、香港物理学会和汕头大学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于1995年8月5日至9日在汕头大学举行。到会的有海内外华人物理学家400多位,其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著名超导专家、美国总统自然勋章获得者朱经武,著名凝聚态物理学家、前届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端等。 大会举行前,适逢我国五名中学生在第26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了五块金牌、个人总分第一和团体总分第一的辉煌战绩。这一喜讯极大地鼓舞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经杨振宁等物理大师提议,在第一届  相似文献   

9.
争创示范学校深圳中学邓继新深圳中学是广东省重点中学,近几年来,由于坚持教育改革、坚持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教育质量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在新的形势下,深圳中学面向未来,立足于现代化,提出了创建全国千所示范高中的奋斗目标。我觉得,要实现这个奋斗目标,作为校...  相似文献   

10.
电学“黑盒子”实验常用于高校大学生探索性物理实验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实验试题.这类实验对于评判学生物理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曹浴  陈航燕 《中学物理》2023,(11):53-57
实验项目作为英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十个竞赛单元之一,其实验能力考查的命题方式颇具特色.以2022年英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实验项目为例,从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在课程观察中的若干观察视角,解析该实验项目的命题特色,以期为我国高中物理实验类试题的命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向中国的少年儿童宣传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精神,2004年6月10日至13日,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青少年科普教育俱乐部,与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委员会在北京举行了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并举办了首届机器人教育培训大会。培训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名中小学校长、科技辅导员聆听了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全国首次数学奥林匹克研究学术交流会于 2 0 0 3年 10月 2 8日~ 31日在湖南师范大学举行 ,来自中科院和地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学教学一线的数学奥林匹克专家和学者代表以及有关出版社代表共 12 0余人出席了会议 .中国科学院系统与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裘宗沪先生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中国国家队领队、南京师大博士生导师陈永高教授 ,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李胜宏教授 ,湖南师大博士生导师冷岗松教授 ,华东师大硕士生导师熊斌副教授等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数学奥林匹克中的平面几何问题研究与教学…  相似文献   

14.
朱浩 《物理教师》2006,27(10):1-5,12
本文作者朱浩同志是江苏省苏州中学物理高级教师,他十多年来一直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物理英才的培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他系统辅导的物理竞赛小组的学生,在近三年先后荣获第5、6、7届亚洲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第35、37届国际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一个学校的同一个物理竞赛小组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在我国中学物理教育史上尚属首次.他编著的《中学物理金牌教程》(共5册南京大学出版社)已成为国内具有影响的物理竞赛培训教材.对于他取得的成绩,社会和同行给予了高度评价.本刊约请他撰写关于如何培养物理英才的文章,这是他多年来的心得体会,供同行共享.  相似文献   

15.
"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课程教学设计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阐述了物理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及作用,并以师范高等学校物理教育专业的"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课程为蓝本,探讨了该课程教学设计的目的、内容和方法,并运用教育理论和系统论研制了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教学设计评价表,对教学设计及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究,丰富了教学评价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1992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第七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于1992.1.11~1.15在北京举行.香港张百康先生、台湾孙文先先生参加了本届冬令营活动.16个省、市组队参加了本届冬令营的“陈省身杯”团体比赛.经过两天比赛,湖南、四川、北京、黑龙江、广东、江苏荣获团体前六名.上海建平中学张健、安徽安庆一中何斯迈、天津耀华中学唐宁等21名营员入选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  相似文献   

17.
浅析奥林匹克科学竞赛系列活动的目标和原则翟立原奥林匹林科学竞赛系列活动,是指我国青少年课外科技活动的各级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计算机)和生物竞赛;以及围绕竞赛而开展的课外兴趣小组、奥林匹克学校等。奥林匹克科学竞赛系列活动源于本世纪50—6...  相似文献   

18.
1983年香港课程发展委员会下属的教科委员会编写了现行的香港中学地理教材.它是中学1—3学年段共同课的组成部分.香港初中的共同课主要由中文、英文、数学、科学、社会教育、中国历  相似文献   

19.
蔡琳  郑焕 《数学教学》2008,(3):46-48,F0004
数学奥林匹克自发展以来,不但对发现和培养人才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促进了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普及与传播,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委员会委员朱华伟教授在文献[1]中论及奥林匹克数学课程的教育价值时说到:“奥林匹克数学有利于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奥林匹克火炬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的、用于奥林匹克圣火燃烧的、可手持的火炬。奥林匹克火炬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从1936年的第11届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都诞生一支体现主办国家文化特色并符合高科技要求的火炬并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遗产。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不仅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也蕴含很多物理知识,频繁出现在07年各地的物理中考试卷上,相信08年也会出现。下面选取去年一个试题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