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连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坚持面向职业岗位群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探索出以"品牌战略"推动专业建设,以"精品意识"引导课程建设,以"示范标准"加快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以"名师战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创建多种"零适应期"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岗位主导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是:以本专业确定的职业岗位的需求,主导专业教学内容的组织;以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主导专业教学的实施;以职业岗位的考核标准,主导专业教学的绩效评价。这一人才培养模式重在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瞄准职业岗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制定的“1+X”云计算开发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结合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现状,创建以1+X技能等级证书为标准、以职业技能为本位、以就业岗位为主线、以项目实践为驱动、多样化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课程体系重构,为培养高质量的云计算岗位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蒋屹 《教师》2014,(8):107-108
本文以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为例,建立了该专业的“四轮驱动,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与分析,以就业为导向,形成了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进行分析,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探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鞋服专业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强的特点,其人才培养易受不同类型的职业岗位影响。鞋服技术营销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目标,紧扣鞋服技术,把相似培养岗位的课程组合成课程群,明晰主要培养目标,整合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培养,最终实现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创建"四位一体、突出综合"能力递进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以数控机床维修和生产线安装、调试为专业方向,以技术开发与服务、自主研发实训设备为特色,以全国生产线装调大赛、数控机床维修大赛为推手,以执行岗位规范为考核标准,培养学生职业综合技能与素质.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认真贯彻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及有关文件精神.坚持办学贴近市场、专业贴近职业、课程贴近岗位,教育贴近学生,努力构建以"四贴近"为主要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陈良 《高教论坛》2015,(2):120-121,129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在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中试点推行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学生与企业技师、学校教师签订师徒协议,以师父为引领,坚持校企融合,坚持师父传授技能立足于岗位,做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提高了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提升了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为导向,对接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和厦门产业链的岗位需求,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工学院根据工科专业群的特点,坚持校企合作,开展多模式、多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践,取得了明显的培育成效。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2):F0002-F0002,F0003
建筑工程系建设项目 项目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411”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分析建筑工程施工一线的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测量员、试验员和安全员等多个职业岗位需求,将专业能力分解为12项综合能力和56项专项能力,坚持“课程服务岗位,项目融于教学”,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专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创新实践“411”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以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为依据,调研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围绕技能大赛、职业资格标准和创业课程,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推行项目化教学,践行“项目化、小学期、分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以浙江省中职新课改精神为指导,研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等,探索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1611”人才培养模式,力图体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从而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建设专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以浙江省中职新课改精神为指导,研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等,探索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1611"人才培养模式,力图体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从而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建设专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论文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岗位系列课程得到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以工程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商务秘书职业素养的"岗位主导式"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代平 《教育探索》2008,(10):134-135
知识经济时代,商务秘书的职业素养在政治思想、知识、能力和身心方面也具有新的内容和要求。高职商务文秘专业“岗位主导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需求主导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岗位能力形成主导教学的组织实施,以职业岗位标准主导专业教学的绩效评价,从而为商务秘书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国家职业标准属于工作标准,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等。专业教学标准是确定培养目标和规格、组织实施教学、规范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职业教育必须根据职业标准,通过专业岗位调研、职业标准分析、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组织等步骤编制专业教学标准。以机械制造专业为例研究中高职衔接教学标准,必须在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面向、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教学实施和学习评价等方面全面衔接,形成系统化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8.
文章依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贯彻“以行动导向教学”的职教改革思想,根据职业资格标准和岗位任职要求,对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进行分析,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典型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数控机床机械部件的课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无损检测技术专业依照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合理定位培养目标,以“企业岗位调研→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确立”的流程,来确立课程结构,使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更强,目的性更明确,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的关系更紧密.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依托中高职衔接的政策,调研中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结合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迁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和开滦技师学院的计算机专业实际情况,从行业需求入手,对就业岗位分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明确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倒推中职的职业能力目标,形成目标明确、定位层次清晰的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专业有所对口、课程有所对应、内容有所区分、知识与技能由浅入深、职业岗位由初级、中级到高级"专业教学标准,实现教育连续性,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