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陶李春 《海外英语》2012,(15):146-147
翻译教学不仅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及翻译技巧,而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双语双文化意识。双语双文化意识是学生翻译能力的核心要素,是胜任翻译任务的必备素质。教师应当从翻译课程设置、翻译教学方法、翻译教材选择等方面入手,加强英汉语言对比转换,拓展文化对比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双语双文化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跨文化意识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语言和翻译的关系十分密切。跨文化意识是指在语际交流中译者所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或者说它是指译者所持有的思维方法、判断能力,以及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翻译是文化上的翻译,是交流活动,译者必须增强跨文化意识,以减少和避免双语交流活动中由于译者跨文化意识淡薄所造成的失误。处理双语交流活动中不同文化现象间的沟通,文化转换可谓是一个较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翻译教学是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翻译课程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文化对比分析意识;让学生认识到,翻译不只以语言交换为目的,还要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文章重点探讨文化对比分析在日语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正逐渐步入翻译教学领域的话语中心.长久以来以对等为核心概念的翻译教学模式缺乏对学生翻译意识的培养,抹杀了学生在翻译训练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规模双语平行语料库辅助翻译教学,借助大规模原文及其对应译文的电子文本,辅以计算机统计手段,能够从翻译产品入手,通过观摩、对比、分析和借鉴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认识翻译转换中的各种规律,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  相似文献   

5.
文化翻译观强调翻译不仅是双语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翻译的主旨是文化移植;翻译的目的是突破语言障碍,促进文化交流。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应以文化翻译观为指导,深刻认识翻译的本质,最大限度地使用异化策略,努力纠正中国文化缺失的倾向,实现翻译教学文化功能的最大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培养他们树立弘扬、发展民族文化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6.
翻译的理论教学应该与翻译理论的教学区分开来,前者是指翻译课程中的理论教学,而后者是指向学生讲授翻译理论。在本科阶段,翻译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夯实翻译能力的基础面,即双语转换能力,因此理论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双语对比研究,而不是翻译理论本身。因为双语对比理论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双语间的结构差异,并据此在翻译中做出恰当的语言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7.
翻译意识是翻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教学中,应根据翻译实践的特点,不断帮助学生树立翻译意识。以一节旅游文本翻译的课堂设计为例,可以通过导入、对比、实践、点拨、再实践和翻译等不同的步骤向学生渗透功能意识、目的意识、语言对比意识、文化对比意识、美学意识、技巧意识等。  相似文献   

8.
文化干扰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难题.本文从语言、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说明翻译教学中文化导入和进行英汉文化对比的重要性,从翻译教学的角度介绍了文化导入的原则和内容,并以教学中的翻译实例从语言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英汉文化进行对比,旨在把文化教学贯穿于翻译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9.
翻译意识是翻译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译教学中,应根据翻译实践的特点,不断帮助学生树立翻译意识。以一节旅游文本翻译的课堂设计为例,可以通过导入、对比、实践、点拨、再实践和翻译等不同的步骤向学生渗透功能意识、目的意识、语言对比意识、文化对比意识、美学意识、技巧意识等。  相似文献   

10.
陆妍 《海外英语》2012,(6):146+173
翻译是衡量语言学习者综合运用语言能力高低的重要尺度,它不仅要求有出色的双语能力,还必须具备扎实的双文化根基。文章以教育心理学中学习迁移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文化迁移形式中负迁移对翻译过程的消极影响,旨在强化跨文化意识,避免或减少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