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秋云 《海外英语》2012,(15):10-12
文章以生态学为研究基点,从翻译生态环境和生态女性主义翻译两大方面探究张爱玲文学翻译调和:张爱玲游离动态性、时代性和地缘性的社会政治环境,对出版(赞助)主体适应与选择,守护主体是张爱玲文学翻译可持续发展的力量;张爱玲彰显女性意识,并积极对生态女性主义翻译进行调和:因为忠实,所以叛逆。  相似文献   

2.
张铃 《考试周刊》2014,(49):28-29
文章首先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张爱玲的女性主义思想做了介绍,其次运用增补、劫持、加前言等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对不同译本的《老人与海》做了翻译比较研究,探讨了女性主义译者是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翻译策略使女性的形象与声音彰显于译文文本中的。  相似文献   

3.
李汀  文锶 《海外英语》2013,(23):145-146
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最闪耀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始终备受关注。但令人遗憾的是,其翻译家的身份并未受到重视,其译作也未能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为探索其在中国翻译史上的独特地位和意义,将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理论依据,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张爱玲翻译的《老人与海》进行研究分析,并将其与同期其他译者的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张爱玲在翻译《老人与海》时,其女性身份和女性主义意识在翻译中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4.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手段,更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调和是张爱玲翻译策略的关键词.该文从人名文化翻译、书名文化翻译、“教”名文化翻译和景物名文化翻译四大方面对张爱玲文学翻译的文化调和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张秋云 《海外英语》2012,(20):16-18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的手段,更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调和是张爱玲翻译策略的关键词。该文从人名文化翻译、书名文化翻译、"教"名文化翻译和景物名文化翻译四大方面对张爱玲文学翻译的文化调和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生态女性主义翻译是生态翻译学与女性主义的有机结合.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翻译的演变,生态女性主义翻译观,生态女性主义翻译的目标以及其局限性和发展前景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也是从新的视角对当代翻译学理论研究的一种延伸.  相似文献   

7.
中国女性主义理论建构的关键在于放弃女性主义的理论前提,回到女性主义理论建构之初的女性历史经验描述和分析上来。清末民初是中国女性主体身份建构的关键时期,而这个时期的文学翻译实践是中国女性话语建构和实践建构的主要形式。因此,对翻译实践与女性的经验的描述构成了中国女性主义理论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8.
海内外学术界对其张爱玲的文学创作进行了较为全面且深入的研究,并已开始着眼于她的文学翻译成就,但此主要聚焦张爱玲在小说方面的翻译艺术,而忽视了她的散文与诗歌翻译。通过对张爱玲翻译散文和诗歌的述评,阐释张爱玲在这方面的翻译缘起,探析其译本特色,突显其翻译才华。  相似文献   

9.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观是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最新发展和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女性主义翻译观超越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强调女性的政治话语权和译者的主体地位,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女性视角。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观理论入手,阐述了该翻译理论内容及翻译策略,结合女性主义翻译观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和汉译中的翻译实践,最终论证指出女性主义翻译观对汉译的指导意义及其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张爱玲是现代著名的文学作家。但是在她的文学生涯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角色---自译。她除了翻译西方文学作品以外,还将更多的尽力放在翻译自己的文学作品上,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翻译策略。本文拟以《金锁记》及其英译本the Golden Cangue为例,研究张爱玲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思想,分析张爱玲的异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