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克明 《师道》2009,(11):33-33
某校一教师教生物不成,改教政治;教政治又不成,他老婆很生气,朝他吼道:"教不好生物、政治,教语文去!"此言不胫而走,一时间传为笑谈。语文教师见面就会调侃一番:"教不好××,教语文去!"乍一听这雷人之语,真的感到惊诧莫名,而且有一种怒发冲冠的冲动。  相似文献   

2.
学生学习语文,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习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教师在教语文的同时,要把学生学习的视角引向课外,引向其它学科,要有"一切皆可为语文所用"的学习意识,即"泛学"。同时,教师教课本中的范文,却要力求其"精":所教内容要精、教学步骤要精、采用方法要精。要把"精教"作为一种教学标准去衡量,把"精教"作为一种教学境界去追求。  相似文献   

3.
一篇语文课文的教法有很多。教师如何实现把课文的内容转化到教学当中,语文教师如何处理教材?不同的语文教师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如何去评判一堂课是不是在"教语文"最好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课例中去分析。  相似文献   

4.
著名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他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准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授课时不是教具体课文而要教"知识与能力",而"知识与能力"需要我们去建构,去挖掘,挖掘出来后还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教授学生熟练掌握使用。  相似文献   

6.
教文·育人     
正语文教学必须既教文,又育人。其精髓就在一个"导"字。导,涉及语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贯穿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概而言之,就是:导向、导学、导行。一、导向教学生学语文,要有正确的方向,明确的目标。《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是语文教学的导向依据。《大纲》对教学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我把它归纳为:显志、明理、有方。所谓"显志",就是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作用。教师必须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7.
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升高,篇幅较长的课文越来越多,在教学中如果面面俱到,就会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而且教学效果也不好。语文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针对不同的课文做到:紧扣题眼,直击重点;抓住主线,连珠成串;找准人物,层层递进;捕捉训练点,由此及彼。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长文短教的教学目标,让语文课堂教学更高效。  相似文献   

8.
<正>没有语文就没有其他学科,学不好语文就学不好其他学科。究其根本,说的是语文的工具性。而就其工具性本身来说,教好语文,就是教学生在字词句段篇章上下功夫。长期以来,正是由于片面强调语文学科这一特性,语文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功利化倾向日益严重。语文教学也像其他学科一样,紧盯着分数,把语文肢解成所谓的"知识点"来教,让学生整天在题海中挣扎。试  相似文献   

9.
<正>小学语文到底该教什么?众说纷纭。有教师说:"听、说、读、写、思。"这就是我对语文课的理解。语文课就是教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会思的能力。一中学老师云:"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阶段应该把如下的语文知识教给学生:教给学生如何记住文字;记得规定量的文字;教学生如何去大量阅读课内外的语文阅读材料;交给学生写作的金钥匙;教给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我认为:小学语文最该"教"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改革以来,从理论家到实践者,都在谈转变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许进生记不得是谁说过的格言: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初大不以为然,觉得偏颇,过于夸大了教师的“教化”功能;教师也是吃五谷粮食的凡夫俗子,何来这等神通本领。然而有一天明白了此言不无道理。几年前教过一个成绩糟糕的学生,他是...  相似文献   

11.
常常听到我们身边多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同行抱怨:教了那么多年语文,有时真是感到越教越不会教了。其实,这些同行的困境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困境。每当为完不成学校下达的"任务"而烦恼时,我们何尝不是这样抱怨的?抱怨归抱怨,我们还得面对现实,找到走出困境的正确方法。从我们语文教师的角度来讲,我觉得这个方法就是要"跳出语文教语文"。"跳出语文教语文",至少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作为语文教师,首先我们自己要能从思想上跳得出来。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愿意将爱语文的感情,以学习、研究语文为乐的热情传达给学生。事实上,真正用情教学的教师又怎能不会感染学生呢?而同样融入感情去学习语文的学生又怎能学不好语文呢?喜欢语文,爱语文!希望学生也爱上语文!有人说:发自内心的话就会深入人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怀有一份真感情去教语文,定能换来学生真心实意地学。在浩瀚的语文学习的海洋中,乐学乐教!  相似文献   

13.
××同志: 您来信说“在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教语文已经十七年了,初中高中的课都教过,学生多有长进,而自己却还是老样子,长此以往,要落后了,欲学习业务,又感到茫无头绪,不知从何抓起”,希望我提点参考意见。不继续学习就要落后,在这一点上我和您有同感。语文教学需要的知识不仅面广,还要有一定深度,光吃从大学里带来的那点老本,在教学上就要从能胜任到勉强胜任到不能胜任。想学习,但是语文教学工作繁重,能用来学习的时间很少,而一个中文系毕业的又有相当长教龄的教师,要想离职进修,目前还没有可能。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矛盾。如何解决呢?我想,在“教”中“学”,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比较有效的办法。在这方面,我有点体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要遵循启发性原则,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我国老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师教任何课,讲都是为了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的学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而是促使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造大厦,教他建筑。”  相似文献   

15.
<正>经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当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老师,竟越来越不知道怎样当老师了!语文课越来越不知道怎么上了!"这话令笔者不禁想起,以前的语文教师总是说越教越顺手,越教越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教师的教是暂时的,学生的学是长期的。我们要着力于为了不教。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洛克所说:"(教师)不是要把世界上可以知道的东西全部教给学生,而是要使学生爱好知识,尊重知识;要使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去求知,去改造他自己。"又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些言辞启迪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  相似文献   

17.
教了十几年语文了,我发现越来越不会教了.问问其他语文老师,他们也有同感.与其他学科的老师们不一样,人家越教越熟练,越教经验越丰富,越教越得心应手,我们语文教师越教问题越多,是语文教师无能吗?一个无能两个无能,可能是教师个人的因素;如果大部分语文教师都有这种感觉,就不单是语文教师无能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8.
跳出语文教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跳出教材教语文 许多学者在探讨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时。首先认为教材编得不好。我不以为然!究竟哪种教材好?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恐怕埋怨教材编得不好的专家学者们,也难以拿出一套最佳的方案。使用教材过程中有点不适应实属正常,特别在中国,一套或几套教材几亿学生来用实属世界奇迹。这种不适应正是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发挥创造性进行教学的着眼点,即要每位教师根据当地实际、学生状况主动去编改。国家虽然规定教材需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才能用。但未说课堂上教师自编、自改的教材需要审核,这就给每位教师提供…  相似文献   

19.
曾经听到一个真实的笑话:一个科班出身的数学老师,因为学生总反映听不懂,且所教班级数学成绩不理想,于是校长忍痛割爱,让他去教体育;结果学生又反映,他上的体育课一点意思也没有,什么也不会;最后校长无可奈何,决定让他去教语文,并告诫他说:你如果连语文也教不好,我看你这个老师就别当了。这个笑话够冷的,也让所有为语文教学勤奋耕耘、不懈探索的教师感叹和伤心:一堂语文课好上吗?它的内存需多大?  相似文献   

20.
这些年,只要你随意去翻翻全国各地教育教学类报刊,你的眼前就会不时跳出一个熟悉的名字———秦志强。如果把近年来各地报刊社寄赠的载有他论文的样报样刊全都摆到你的面前,也许你会惊讶,会以为他是一位教育科研的“专业写手”。不,这其实只是他的“副业”!尽管他担任着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教科室主任的职务,但是他最迷恋的还是语文教学。他觉得最重要的还是首先当好一名语文教师。从教20年,秦志强一直都在为“当好一名语文教师”而努力着。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曾教过初中,也教过高中;教过文科,也教过理科;教过计内班,也教过计外班。正像一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