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益州名画录》、《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等画记以及历代诸家有关贯休罗汉画方面的资料,对贯休罗汉画像自唐五代至清朝在中日两国的流变情况进行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宋人黄休复《益州名画录》是一本重要文献。四川人民出版社于1982年出版了何韫若、林孔翼的注释本,对学术界是一大贡献。其卷上《黄筌》谈到“至少主广政甲辰岁,淮南通聘”,又卷中《黄居寀》谈到“淮南通好之日,居寀与父(黄筌)同手画《四时花鸟图》”。何、林两位同志对“淮南通聘”与“淮南通好”的注释是:“指甲辰(后蜀广政七年——九四四)年后蜀与当时据淮南的吴国(杨隆演之子杨溥当国)相互派遣使节搞好关系。”(见53页)据《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十国春秋》及其他史书记载,淮南泛指淮水以南地区,大致为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地方。广政七年(944),此时杨溥的吴国(921-342)已被李昪的唐(史称南唐)政权代替了。南唐是李昪于吴国杨溥天祚三年(937)代吴称帝建立的国家,定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的国土已超过长江以南。广政七年(944),李昪已不在世,乃其子李璟在位。由此可证,后蜀在广政七年(944)与“淮南”通好的对象是南唐李璟政权,而  相似文献   

3.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一部伟大的画史著作,里面记载的中国古代名画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关于书中的名画著录一直无人整理是令人遗憾的。把《历代名画记》著录的名画按题材分类,并从历代历史文化的角度探究其发展原因并发现规律。  相似文献   

4.
关于李自成的家庭出身,各书记载,颇有出入。总起来说,约可分为三类:一、是记载李自成的家庭较为富饶的,有吴伟业《绥寇纪略》和《鹿樵记闻》,计六奇《明季北略》,彭孙贻《平寇志》,邹漪《明季遗闻》,查继佐《罪惟录》,钱(甹只)《甲申传信录》以及近人李文治同志的《晚明民变》等书。二、是记载李自成的家庭较为贫困的,有孙承泽《春明梦余录》,边大绶《虎口余生录》,冯甦《刦灰录》,费密《荒书》,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张岱《石匮书》,毛奇龄《后鉴录》,张廷王等编修的《明史》,徐薡的《小腆纪年》,以及  相似文献   

5.
徐应佩、周溶泉二同志在《四川师范学院学报》一九七八年第四期发表的《<隆中对>串讲》,其中对“张鲁在北”等六句话的串文是值得商榷的。串文为: 益州也是个“其主不能守”的形势,昏庸无能的刘璋承袭父亲刘焉的职务,做了益州刺史。北边汉中郡的张鲁,也是个不惜民力的暴虐之徒。益州“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说明益州已是人心离散,民怨沸腾,这比荆州还要好取。 张鲁真是一个“不惜民力的暴虐之徒”吗?诸葛亮谈形势时真是这样来看待张鲁的吗?在这里,准备根据历史记载,提出另外一种串讲法,与徐、周二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6.
甘橘千树     
贾思勰 《华章》2011,(3):25-25
贾思勰(xie),齐郡益都(今山东寿光南)人。曾任北魏高阳郡(在今河北境内)太守。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他写的《齐民要术》一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农学名著。  相似文献   

7.
黎琳 《语文知识》2000,(7):30-31
一般认为对联起源于五代时蜀主孟昶之桃符题词,像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语》、俞正燮的《癸巳存稿》、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谈》等都曾提到。《楹联丛话》说:“尝闻纪文达(即清代乾隆时学者纪昀)师言:楹联始于桃符。蜀孟昶‘长春’一联最古。”关于孟昶题桃符版事,《宋史·西蜀孟氏世家》、张唐英的《蜀梼杌》、黄修复的《茅亭客话》等都有记载。如《蜀梼杌》说:“蜀末旧宋  相似文献   

8.
绵诸道城址考辩雍际春一“绵诸”作为县级行政区,根据史籍记载,历史上曾有两次设置:《汉书·地理志》西汉天水郡有“绵诸道”。《魏书·地形志》绵诸县“前汉属天水,后汉、晋罢,后复属,有愉亭”,属略阳郡。关于绵诸道(县)的城址地望,古籍记载较为混乱,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9.
金庸,本名查良镛,浙江海宁人。当代著名的新派武侠小说作家。金庸自五十年代起,用五十年的时间,从《书剑恩仇录》始,至《鹿鼎记》止,共写了十五部武侠小说。他把其中十四部书的句首字作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联中所引的这十四部书是:《飞狐外传》、《雪山飞狐》、《连城诀》、《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白马啸西风》、《鹿鼎记》、《笑傲江湖》、《书剑恩仇录》、《神雕侠侣》、《侠客行》、《倚天屠龙记》、《碧血剑》、《鸳鸯剑》。(辑)金庸的一副对联@丽君  相似文献   

10.
程玉萍 《甘肃教育》2011,(15):60-60
金圣叹曾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直是一百八样。"的确,施耐庵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  相似文献   

11.
周作人在《鲁迅的青年时代》一书中曾提到:《热风》中《随感录三十七》、《三十八》、《四十二》、《四十三》四篇,是他的作品,误收入鲁迅杂文集中的。原因是当时他弟兄两人都给《新青年.随感录》栏写稿,又通用“唐俟”的笔名。这并不是不可能的,鲁迅先生对于名利,向来不放在心上,如《会稽郡故书杂集》最初出版时,就是用“周作人”的名义。至于同用一个笔名的事,除“唐俟”外,也还有过别的,如“周(辶卓)”,是周作人常用的笔名(译文《红星林史》等,均用这个名字。),但鲁迅写的文  相似文献   

12.
唐代莫休符写的《桂林风土记》是一部有关桂林风土民情的笔记。他记载了文人墨客在桂林活动时留下的诗歌,这些诗歌的内容大多描绘了桂林的优美山水、士人在仕途上的奋发有为和失意惆怅、人生感慨。作者记载名士的诗文,可以考见桂林乃至古代广西文学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这是初中语文第五册《隆中对》里的一句话(该文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有一种意见认为:“刘、张两人均系当时益州地区军阀。刘为益州刺史;张据守益州北部之汉中郡。”“刘、张弱点之一:政治腐败。刘糊涂无能;张不惜民力。”“弱点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对"书话"的兴趣日渐浓郁,翻箱倒柜找出久违的《晦庵书话》(唐著,三联书店1980年9月版),读之痴迷,一卷在手,轻松翻览,其乐无穷,深为此等好书被我束之高阁而羞惭。《晦庵书话》包括《书话》、《读余书杂》、《诗海一勺》、《译书过眼录》、《书城八记》。其中《书话》于1962年曾由北京出版社印行。内容多是谈论新文学时期的书人书事,重在对于材料的记录和掌故的追忆。唐发表书话,最早是在1945年6月号的《万象》杂志上,署名"晦庵"。之所以用这个笔名,是因为他曾在上海化名"王晦庵"。李广宇先生撰文称:"如果说阿英是书话的…  相似文献   

15.
地方志是中国历史书的传统样式。秦汉之际的郡书、地理书、都邑簿是地方志的发端。郡书记载一地的先贤、耆旧、节士的事迹,如《陈留耆旧传》、《兖州山阳先贤赞》等。地理书记载一地的疆界、区域、山川、道理、物产、户口、风俗等,如《秦地图》、《三秦记》等。都邑簿记载都邑城郭、官署、街坊、闾巷、寺院、古冢、坟墓等,如《三辅黄图》、《三辅宫殿名》等。东汉时期的《越绝书》记载人物、地理、都邑,内容全面,是地方志发端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6.
敦煌残卷不是《氏族志》,不是《姓氏录》,不是否定孙子故里“惠民说”的铁证,它是当时关于“氏族郡望”的常识性、普及性抄件,它以原始史料的形式,证明了孙子故里“惠民说”的合理性、科学性,证明《元和姓纂》的编写体例是孙子故里考证“条其源系,考其郡望”的重要依据,证明《元和姓纂》的编写体例是弄清孙子故里郡望的关键所在。敦煌残卷的编撰年代应为天宝年间,更具体一点说应为天宝十年前后。  相似文献   

17.
我们有不少学生在练习写事物时,总是写不具体。空空洞洞,言之无物。那么,怎样才能把事物写具体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一、用数字写出“怎么样”先看《李时珍》中的一段话:“他整整花了二十七年,终于编写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九百种药物,是中药书籍中一部伟大的著作。”在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好些数字,写出了《本草纲目》这部药  相似文献   

18.
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鲜于绰《传信录》是记载“元丰后期廷政事得失,人物贤否”的一部史书,而杭州大学(信浙江大学西溪校区)图书馆所藏题为鲜于绰所撰的《皇朝中兴传信录》则是记载南宋绍兴初年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本文通过对鲜于绰生平的考订,对历代《传信录》引用,著录情况的调查以及对《皇朝中兴传信录》一书内容,引书的分析,断定《传信录》与《皇朝中兴传信录》无论从体例看,还是从内容看都是两本不同的著述,《传信录》确有其书,今已失传。鲜于绰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历史人物,不可能撰写南宋时期的历史,现在传世的《皇朝中兴传信录》不是鲜于氏的原著,纯系后人伪作,本文还对《皇朝中兴传信录》与《三朝北盟会编》相关卷次进行比较,认为《皇朝中兴传信录》全篇抄自《三朝北盟会编》,而且抄袭手段十分掘劣,所抄内容也没有围绕着某一中心问题展开,抄袭者不过偶然将它们凑在一起,草草成书,论文最后对《皇朝中兴传信录》与《三朝北盟会编》传世诸版本进行对比,发现其内容与《四库全书》本最为接近,由此推测它 可能是清人伪作,而假托从《永乐大典》辑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历史悠久、土地辽阔,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地方志就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地区史地学著作。它导源于《尚书·禹贡》,有两千年的历史。传世的《越绝书》,记载着东汉扬州部会稽、吴、丹阳三郡的山川、城郭、冢墓和纪传,约著于东汉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可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自两晋南北朝以迄隋唐,修志不断,大多称某某“图经”,也有以“志”“记”“录”“乘”“书”“略”“传”为名者,可惜现存完整者无  相似文献   

20.
《越绝书》是一部记述古代吴越地区的重要典籍,该书在流传过程中产生了诸多异称和相关书名,如《越绝》《越绝记》《越纽录》《越记》等。其中,《越绝记》《越记》《越纪》和《越绝书》是同书异名的关系,但后两种只存在于隋以前的古籍资料中;《越绝》《越传》《越地传》《伍子胥书》为《越绝书》一部分的称谓;《富中越绝书》《越录》为误传书名;《越纽录》《越书》与《越绝书》不相关,二者为两部典籍。关于《越绝书》的书名,“越”即“国之氏”,越国的简称;“绝”字目前有三说,即“奇绝”“断绝”“记录、记载”,但由于诸多问题没有解决,在没有新的证据出现前,笔者倾向于遵从“诸说皆通”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