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自伤性行为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问题行为,它会给个体带来直接的身体伤害。在自闭症儿童中,有自伤性行为的个体不在少数。本文以一名自闭症儿童为例,运用了访谈法、观察法,填写行为动机量表,详细分析了自伤性行为的功能及目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干预措施,进行实施。并依据注意力转移策略设计了替代行为,减少其自伤行为发生的频率。该儿童的行为变化验证了干预及替代行为的可行性。研究结果为改善自闭症儿童的自伤行为提供了一种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高校的高度重视.自伤行为对个体身心健康极具危害性,而且这种行为有极高的发生率.当前对自伤行为的研究主要来自临床研究者和临床心理学家的报告,较少从发展心理学的视角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研究将从发展心理学这一全新视角出发,来探讨他们对自伤行为的关系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洋 《绥化学院学报》2013,33(7):103-107
自闭症儿童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自伤性行为。文章采用个案研究方法,运用注意转移策略,对一例有自伤行为的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主要采用单一被试法之倒返实验设计,将干预前后的自伤行为的发生次数做比对。干预结果表明:注意转移策略能够有效地减少个案不同动机的自伤行为,希望可以给自闭症儿童的养护和教育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伤行为是指故意在自己身上造成伤害,该行为问题存在于多类儿童身上,极大地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对教师有效的课堂管理提出了挑战.从积极行为支持的角度来看,学生课堂自伤行为具有三大功能:正强化、负强化、感觉刺激或感觉调整功能.文章在对自伤行为功能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课堂自伤行为的干预策略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口语提示,培养沟通技能;区别强化,培养合适替代行为等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5.
自伤行为是指所有针对自己身体进行直接伤害的行为.在特殊教育领域,自伤行为多出现于自闭症儿童和智力落后儿童中.研究采用A-B实验设计,以功能性行为评估为基础,在学校自然教学情境下对两名自闭症儿童的自伤行为实施以积极行为支持为导向的干预.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教学情境下对两名被试自伤行为的功能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并实施包括前事控制、后果控制、行为训练等干预策略,自伤行为下降趋势明显,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对自伤行为的解释经历了从最初的单一功能解释模型到整合性功能解释模型的发展历程。分析发现,不同理论模型存在以下共同点:(1)不论根本诱因是什么,这些诱因都通过情绪的变化来引发自伤行为;(2)自伤行为可以追溯到童年期的经历,强调早期诱因对引发自伤行为的作用;(3)自伤行为是个体对环境不良或自身不适状况的应对或反馈方式;(4)后期的负性强化导致自伤行为的重复发生。未来自伤行为的研究除了进一步从神经解剖学角度完善自伤行为的功能分析外,还应注重跨领域的应用研究,将功能性分析与临床医学和教育干预相结合;注重实证性研究,提高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改善数据和信息收集的方法,提高研究的信度;特殊人群与普通人群自伤行为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7.
后疫情时代,青少年的自伤行为呈增长状态,这不仅危害着孩子身心健康,更影响着整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被广泛关注。本文对青少年自伤行为的现状、自伤动机与诱因、如何区分自伤和自杀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给家长及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应对自伤行为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的发育障碍。而自伤行为是自闭症儿童行为特点之一。自伤行为可以具体表现为:自己撞击自己,自己咬自己,吃烟头、废纸等非食物行为,抓破自己的皮肤,甚至戳自己的眼睛,等等。自伤行为对自闭症儿童的身心发展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家长与工作人员发现自闭症儿童有自伤行为时。应该及时制止。并切实了解孩子出现自伤行为的原因,才能针对其自伤行为做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非自杀性自伤(N S S I)行为是指个体在无自杀意念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系列反复、故意、直接伤害自己身体,且不被社会所允许的行为。青少年阶段和成人早期是自伤的高发阶段,最近几年自伤行为的发生率呈增加趋势,目前已有研究显示,有14种NSSI行为方式,如切割、烧灼、划伤、撞头、击打等,其中最常见的方式是切割。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聋哑青少年自伤行为发生的原因,如自身生理状况、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人际圈子小、心理不成熟等,引起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对聋哑青少年自伤行为的重视。同时提出辅导与干预的方法院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关注重点对象;开设心理健康课,使学生认识自己;成立学生关爱小组;加强挫折教育,增强适应能力;开设家长课堂,等等。以期帮助有自伤行为或自伤倾向的聋哑青少年摆脱生理和心理包袱,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