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师: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但是大家知道吗?他还是一个好饮酒的典型。并且,他不但善饮酒而且善劝酒。劝酒,可是中国酒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呢。大家听说过这些“劝酒歌”吗?比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要赏个脸。看看,现代人已经把喝酒上升到感情的高  相似文献   

2.
师:李白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但是大家知道吗?他还是一个好饮酒的典型.并且,他不但善饮酒而且善劝酒.劝酒,可是中国酒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呢.大家听说过这些"劝酒歌"吗?比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浅,舔一舔;没感情也要赏个脸.看看,现代人已经把喝酒上升到感情的高度.相对于现代人,古人劝酒就优雅诗意得多,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请大家背一背.  相似文献   

3.
酒,是中国一种古老的饮料;饮酒,是中国人民一种古老的爱好。早在殷周时期,人们就有了饮酒的兴趣:有“腆于酒”者,有“湎于酒”者,有“群饮者”,有喜庆用酒者,祭祀用酒者,酒成了一种生活需要。其后,诗人们把酒写进了诗中,《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都有是作。魏晋时期,以酒入诗之作数量大大增加,然创作诚如林庚先生所说:“酒与诗还是两件事情,酒往往是概念的做为诗的题目”。这种情况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手里才有改变。陶诗借酒为迹,以省净冲淡的风格受到后人称赞。  相似文献   

4.
李白是我国唐代一位炳耀千秋的伟大诗人,他不仅写诗才思敏捷,倚马千言,饮酒也痛快淋漓,一饮千盅。因而他赢得了“诗仙”和“酒仙”的美称。杜甫评价他的诗和酒是:“李白一斗诗百篇”(《饮中八仙歌》),“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不见》)。李白爱饮酒,又爱在酒后作诗。他的相当数量的饮酒诗就是这样产生的。李白的饮酒诗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是很复杂的。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思想:(1)追求精神和个  相似文献   

5.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片段一师:(板书课题)哪位小朋友能把课题有感情地朗读出来?生:浅水洼里的小鱼。师:声音真甜!你重读了“浅水洼”,是在提醒大家,小鱼在哪里?生:小鱼在“浅水洼里”。师:还有谁能读出不同的感情?生:浅水洼里的小鱼。师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道有趣的数学题:李白无事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问壶中原有多少酒?这道题很多人都是用逆推法解,从最后一句“喝光壶中酒”所提供的数据“0”出发,连续三次进行逆向推理,列式为(0+1)÷2+1÷2+1÷2=78(斗)。如果我们变换不同的审题角度,设想“遇店”和“见花”的先后顺序不同,此题的答案就多了,即答案不是唯一的。李白“遇店”和“见花”的顺序有十种可能,因此也就相应有十种答案:设壶中有酒X斗⑴“遇店”和“见花”的顺序是:店→店→店→花→花→花,则列方程2X×2×2-3=0,解X=38。⑵“…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史上的文人,似乎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隐居时饮酒,求仕时饮酒;得意时饮酒,失意时饮酒;宾朋相聚时饮酒,独自一人时饮酒;有钱时饮酒,无钱时典当什物还要饮酒。杜甫说:“李白斗酒诗百篇”,似乎就喝得越多,诗做得就越多。杜甫也是豪饮“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自居易也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且饮。”无论“建安七子”还是“竹林七贤”无不嗜酒,却也是个个才气纵横。诗与酒几乎在所有文人的生活中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8.
在古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的双宾语句式,它的两个宾语同前面的动词分别构成两种不同的语义关系。例如“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饮”的宾语有两个:“赵盾”和“酒”,意思是“使赵盾饮酒”;动词“饮”对间接宾语“赵盾”来说,是  相似文献   

9.
“杯”,大口深腹饮酒器,椭圆浅腹盛羹器。后者盛于战国至唐。“盏”,小酒杯,口语词。“卮”,圆筒形大饮酒器。“觞”,盛了酒的饮酒器通称。  相似文献   

10.
酒,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际密不可分。适量饮酒,有益于健身养生,但狂醉滥喝,嗜酒如命,则为害匪浅。史学家司马迁说:“酒极则乱,乐极生悲,万物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所以人们想了许多方法来告诫和阻止那些恣意酗酒的人戒酒。戒酒碑。此碑原立在四川渠县中滩乡文昌官门前,现收藏于渠县博物馆内。碑文曰:“本县审录重囚,多因酒醉以小愤打死人命,情甚可怜。今后军民各宜节饮保身,有纵酒者许保甲擒拿并酒家一并惩治;凡阿纵不举者事发连  相似文献   

11.
胡艺 《教育》2009,(17)
连续20天,天天都有散伙饭,而且每顿饭都离不开酒。5月23日,深受饮酒之苦的武汉一高校大四毕业生陈开无奈地说:酒,真的不能再这样  相似文献   

12.
什么叫言在此而意在彼?让我们先来看看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在其散文《醉翁亭记》中是怎样来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文章写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这样的表述下,我们自然就捕捉到了醉翁的醉意不是醉在饮酒而是醉在山水之景。  相似文献   

13.
谈陶渊明饮酒诗的“乐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诗集中共有饮酒诗60余首,《陶渊明集序》中,萧统第一次提示了陶渊明饮酒诗的内涵,“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解释了陶渊明饮酒诗的深意。古人云:杯中之物堪以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酒"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文人墨客钟情吟咏的意象。"酒"给文人带来了创作灵感,也成了文人之间交流感情的桥梁。在词的兴盛上,酒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作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对酒的喜爱之情丝毫不逊色于男子,她的词常常以"酒"意象来抒情遣怀。李清照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有的淡饮,有的浓醉,有的乘兴而为,有的含恨而作。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李清照词中所表达的愁情意绪都离不开"酒"这个意象。酒赋予李清照无限的创作灵感,而词则为李清照的饮酒增添了高雅的情趣。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酒"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文人墨客钟情吟咏的意象。"酒"给文人带来了创作灵感,也成了文人之间交流感情的桥梁。在词的兴盛上,酒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作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对酒的喜爱之情丝毫不逊色于男子,她的词常常以"酒"意象来抒情遣怀。李清照词中曾多处写到饮酒,有的淡饮,有的浓醉,有的乘兴而为,有的含恨而作。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李清照词中所表达的愁情意绪都离不开"酒"这个意象。酒赋予李清照无限的创作灵感,而词则为李清照的饮酒增添了高雅的情趣。  相似文献   

16.
千里长淮酒飘香,淮河流域不仅盛产酒,也有不少记载酒文化的典籍。《淮南子》描写了一些以酒祭祀、献酒、举行酒宴等活动,体现了酒的礼仪文化;其中也涉及到一些酿酒和酒器文化;同时关注到耽于饮酒,将会造成严重危害,提倡适宜饮酒原则。其中“清醠之美,始于耒耜”的观点弥足珍贵。探析《淮南子》中的酒文化资料,对认识该书在酒文化史上的地位、推进酒文化研究,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的饮酒诗在其去全部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酒与陶渊明构生了一种典型的诗酒文化范型。在《饮酒》之五中,诗人着意表现出了一种无所利念、无所欠缺的圆满之人生境界,也彰显出一个悠然、恬适的陶渊明。在宿命、时代、个人三重困境的交相羁束之下,诗人屡屡碰壁,几经反复,最终定心“自然”,守拙归真。在辞彭泽令后的二十多年里,酒成了诗人的最重要的伴侣,诗人“寄酒为迹”,借酒遣怀,精神也得以进一步超脱,个体在重重困境中得以不断升华,直至“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18.
中国酒文化的三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不少优秀的文艺作品在酒的激发之下催生,得酒之真趣。中国传统酒文化可以归为饮酒至乐、饮酒至情、饮酒至和三重境界。历代文人墨客大多徜徉于前两个境界里,鲜有达到饮酒至和境界。邵雍所追求的饮酒至微醺的“和”境,就是中国哲人所追求的“道”境。  相似文献   

19.
王长福 《学语文》2011,(5):24-24
古今文人辞赋中对酒的歌吟咏赞可谓不胜枚举:或文雅如“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或浅近如“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或缠绵委婉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或粗放直露如“感情深、一口乔,感情浅、添一添”;或情真意切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相似文献   

20.
个体存在的本体论──论陶渊明饮酒戴建业关键词古代文学;陶渊明;酒;本体1自称“性嗜酒”的陶渊明,把酒抬高到了和自己生命同等的地位:“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读山海经》之五)。生前他以,家贫不能常得酒”而烦恼,还断言自己死后也会因在世“饮酒不得足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