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前苏联时期的语言政策对吉尔吉斯斯坦的文化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前后颁布了"国语法"和"官方语言法"以后,大力开展双语教育,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吉尔吉斯斯坦语言政策及其双语教育的历史证明,用一种大民族语言强行替代别的民族母语的语言政策完全背离了语言平等的原则。在一个双语或多语的环境里,如果正确对待不同语言,恰当地处理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关系,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经济腾飞。语言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语言教育政策是一个国家语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政策的基础。针对当前我国语言教育因忽视母语教育、盲目实施双语教育及外语教育缺乏长远规划等急需改革的问题,通过概述美国20世纪以来的语言政策,分析其政策制定的动机,以期对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的调整带来有益的启示,以满足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匡林 《教书育人》2006,(10):13-13
澳大利亚十分重视语言教育,并把统一连贯的外语教育看作是外语课程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1987年颁布的《国家语言政策》是澳大利亚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语言教育政策。该政策促进澳大利亚向多元化社会发展,积极支持各种有创建性的语言教学。澳大利亚另外一个重要的语言教育政策是《澳大利亚学校策略亚洲语言研究》,它为推行亚洲主要语言的州立教育机构提供资助。  相似文献   

4.
语言教育政策是美国多元社会结构中重要的教育政策。美国双语教育法在实施 30年后 ,目前遭受严峻的挑战。《双语教育法》开始由《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语言获得法》替代。维护和反对双语教育政策的立法、研究和运动呈针锋相对的态势。语言教育政策在教育层面 ,人们关注它的是效率和机会均等的效果问题 ;在社会架构更深的层面 ,潜伏着国家的稳定性、语言文化权利的维护、美国社会的多元性和开放性等复杂的政治意涵。  相似文献   

5.
语言在南非的教育领域始终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高等教育层面,南非的语言政策经历了英殖民地时期的单语制、南非联盟时期的添加型双语制、种族隔离时期的减少型双语制,到民主新南非的多语制。目前,南非多语制的政策主张和高校的语言实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英语的地位日益显赫,阿非利加语的地位不断下降,而非洲本土语言被边缘化。语言实践中的单语倾向日趋明显。本文在系统梳理南非高等教育语言政策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法令政策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现行多语制政策的实施困境。  相似文献   

6.
双语教育既是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和主流民族交流与合作的必要途径。但由于实际情况不同,各国在双语教育政策制定和采取的教育模式上存在较大的差别。本文从文化多元论角度入手,对比研究了美、中两国少数民族语言政策是如何影响美国印第安和我国彝族双语教育目的的确定和模式的选择,从而得出结论,中国彝族双语教育主要是“维护多元文化型”,而美国的双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过渡型”,最终将印第安文化融入并同化到主流的盎格鲁-萨克逊白人文化。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语言教育政策是维护英语权威地位、排斥其他语言的政策。研究美国的语言政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美国的民族政策和美国文明的实质,也会给我国语言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语言战略的规划带来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我们要增强民族文化意识,保护少数民族语言,维护我国语言文化生态多元性;制定理性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育政策,有效抵制英语教育对民族文化的渗透;加强外语语种规划,确定我国的"关键外语"。  相似文献   

8.
语言政策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在联邦政府层面没有强制性的语言政策,但州政府在移民语言和民族语言的传递历程中极力维护英语的强势地位,对其他语言采取了排斥的态度。作为美国学校语言教育重要内容的外语课程和双语课程发展不是很顺利,正面临严峻挑战,但家庭语言教育则呈现出灵活多变的特征。美国语言教育政策对我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启示包括:营造语言学习环境、保护和开发民族语言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民族语言教育。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语言文化倾向与双语教育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美国就英语地位问题的政治之争长期影响着美国的双语教育政策。可以说文化的融入与同化、追求统一语言是导致美国双语教育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由此可以看出语言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时也表明语言是如何被看作一种权力的。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由于受语言的限制,许多少数族裔学生在学业成绩上远远落后于母语为英语的学生。为了帮助英语水平有限的少数民族学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1968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首个《双语教育法》。虽然到20世纪初该法案最终取消,但相关政策为推动美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政策变迁过程来看,政治力量介入使得美国双语教育政策的变迁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反复;从政策价值取向来看,由于政策决策者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态度转变,导致美国双语政策价值取向由"语言是权利"和"语言是资源"走向"语言是问题";从政策执行过程来看,联邦政府非常重视推进学区的自身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twinning of sustainability with priorities of economic neoliberalization in education, and in particular via the mobility or diffusion of education policy. We discuss the literature on policy mobility as well as overview concerns regarding neoliberalism and education. The paper brings these analyses to bear in considering the uptake of sustainability in education policy. We ask to what extent sustainability as a vehicular idea may be twinning with processes of neoliberalization in education policy in ways that may undermine aspirations of, and action o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Toward the end of the paper, we draw on data from an empirical study to help elucidate how the analytic frames of policy mobility can inform our analyses of the potential concerns and possibilities of sustainability as a vehicular idea. In particular, we investigate how sustainability and related language have been adopted in the policies of Canadian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ver time. The paper closes by suggesting th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f the proceeding analyses for policymakers, practitioners, and researchers concerned with sustainability in education policy.  相似文献   

12.
外语教育政策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语教育政策对国家外语教育方向和力度的影响力不言而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科学、合理地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和下一代人才的培养。外语教育政策研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语界的重视。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现状,着重探讨了外语教育政策的研究内容,为提升研究质量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或二语)水平,很多国家降低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年龄。这种做法和神经科学关于双语者二语习得起始年龄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相关的研究表明,早期的二语习得者其二语大脑加工模式类似于第一语言和母语单语者,而晚二语者的二语加工有激活脑区扩大、激活水平提高的倾向。早二语者更有可能获得接近母语者的二语水平。让学习者在较小的年龄接触外语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汉语是外语教育低龄化的受益语言,覆盖低龄学习者,帮助国外解决低龄学习者汉语教学师资问题应该成为汉语国际推广的重要内容。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界要加强针对低龄儿童的教学研究,建立低龄儿童汉语教学师资培训机制,以顺应国外外语教育的发展趋势,促进汉语国际推广。  相似文献   

14.
After centuries of “Eurocentric” linguistic ideology, the South African government has formulated African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multilingualism as one priority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While only English, and decreasingly Afrikaans, are the only “established” languages of instruction at tertiary level, most universities in the country have revised their language policies in order to show commitment to South Africa’s evident multilingualism. This article provides a critical analysis of particular language and identity politics in one of the leading tertiary institutions of the country.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based on a critical sociolinguistic approach that draws attention to polarizing identity politics in relation to language policy,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Methodologically grounded in ethnography, the article has a two-fold perspective. First, it analyses particular language policy rhetoric at the University on focus and argues that its essentialist approach to Africanisation triggers contested identity politics. Second, the articl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developments of specific implementations, pointing to ideological as well as practical challenges at the university on focus.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乡中学英语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农村中学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学设备和课程资源紧缺,生源缺乏及学生英语基础差。要实现城乡中学英语教育的均衡发展,除了政府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扶持外,农村中学的校领导应做好政策的落实工作,英语教师也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把美育作为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写进教育方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是教材特定性质、学生思维特点与心理结构、教学过程的需要努力。培植学生的激情、加强教学的生动性与形象性、适当介绍基本的必要的审美知识是语文教学的美育原则。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外语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但是实质还是以维护美国安全为中心的外语教育,其外语学习的目标和重心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生活中能用外语沟通交流、体认文化,并融入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在汉语国际教育的课程实践中也应将此理念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8.
段薇  李佳  林喻贤 《唐山学院学报》2019,32(5):65-69,98
综述了孟加拉国语言概况,运用Cooper的语言规划理论,从地位规划、本体规划和教育规划三个方面梳理了孟加拉国的语言政策,并分析其特点。研究发现:孟加拉国多民族的"熔炉"文化造就了语言的多元化特点;孟加拉政府立法规定孟加拉语的国语地位,但英语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孟加拉国的语言政策仍不完善,忽视少数民族语言。孟加拉国的语言政策和规划特征,可为我国语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