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时间:2005年5月16日下午地点:南通市港闸区五里树小学对象:全区语文教师代表主持:瞿茂森(港闸区教研室)主持人:各位老师,上午我们听了于老师执教的《第一次抱母亲》,欣赏了于老师的教学艺术,并聆听了于老师精彩的讲座。现在,于老师又来到了我们中间,使得我们能够近距离地和于老师接触,和于老师对话。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有许多问题和困惑,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向于老师请教。  相似文献   

2.
正读完于老师的"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本书,也终于明白了于老师的学生为什么都喜欢他这个老师。这样的老师,连我这个老师也喜欢。一本书看完,并没有轰轰烈烈的伟大事迹,我看到的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于老师,在和学生相处过程中的一点一滴的平凡小事。但是,就是这看似一件件的"小事"铸就了于老师的人格魅力,实现了每一个老师的"大目标"——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在于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为师之道。  相似文献   

3.
有幸聆听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于老师那驾轻就熟的教学艺术,风趣幽默的语言……无不令我折服。其中于老师设计的一个环节深深地吸引了我。在让学生理解感悟“林冲为人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这一教学重点时,于老师是这样设计的:“林冲的为人,老师已经读出来了,写在手心里了。你猜猜老师写的是个什么字?”  相似文献   

4.
如何让课堂学习的自我评价变得生动有趣呢?于永正老师的一次以"考试"为话题的作文教学,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这节课,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首先和学生摆谈自己的姓名,问学生"怎么称呼我",从于老师、于爷爷、于伯伯到于永正,于老师的幽默让学生感到特别轻松愉悦。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对自己在  相似文献   

5.
迟到     
正现场作文一:大嘴巴广播:于老师创设了一个同学迟到的课堂情境,并邀请了现场的一位同学和于老师共同表演:于老师正在讲课,突然小强气喘吁吁地跑进来,原来小强起得晚迟到了。于老师非但没有批评他,还告诉他老师办公室抽屉里有饼干,让小强下课后去吃。于老师和这位同学声情并茂的表演,赢得了满堂彩。在于老师的认真指导下,同学们完成了以下习作。一天,于老师正在上课时,小强同学却急匆匆地跑了进来。你瞧,他不仅上气不接下气,就连红领巾也跑到了脑后,看来,红领巾也在替他的小主人着急喽。"估计又是起晚了。哈哈!有好戏看了,  相似文献   

6.
最近,听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秋天的怀念>一课,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品味于老师的课堂教学环节,琢磨于老师的语言艺术,体会于老师课堂里传达的思想情感,我豁然开朗:语文教学,应该体现的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语文,原来可以这样教!  相似文献   

7.
正案例:于老师在一所初中教英语。一天下午,于老师上课,一名同学迟到了15分钟,她询问原因,学生的态度很不好,对自己迟到没有任何歉意。于老师对他做出惩罚,要求让他到教室的后面站着听课。这名学生听了老师的话,反应更激烈了,直接就要离开教室。于老师立刻走上前拉住他,两人发生推搡,学生还是跑出了教室。当天下午,学生家长带着孩子冲进了于老师的办公室,高声叫嚷,说自己的孩子遭受了老师的不公平对待,  相似文献   

8.
符礼科 《江西教育》2012,(10):23-23
<正>如何让课堂学习的自我评价变得生动有趣呢?于永正老师的一次以"考试"为话题的作文教学,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这节课,于老师笑容可掬地走上讲台,首先和学生摆谈自己的姓名,问学生"怎么称呼我",从于老师、于爷爷、于伯伯到于永正,于老师的幽默让学生感到特别轻松愉悦。学生的自我评价就是对自己在  相似文献   

9.
最近听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番茄太阳》,于老师的书写指导让我非常佩服,这样的书写指导,学生怎能写不好字呢?正如于老师所说的:"没有写不好字的学生,只有不会  相似文献   

10.
随着清脆的下课铃声,于永正老师带着他的弟子们开始评课。执教老师面带愧疚地说:于老师,我设计的很多教学环节还没有来得及实施,还有一些该深入探究的地方我忘记了!幸亏你忘记了!于老师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微笑着说。正当大家不解时,他语  相似文献   

11.
我最爱的老师就是于老师了。有一次爸爸发现我没有交作业,就把我狠狠打了一顿。我把这件事写成了一篇日记交给了于老师。于老师知道了这件事就给我爸爸打电话说:“你不许打我的孩子!”爸爸听了于老师的话以后再也不打我了。于老师的这句话也使我得到了教训,我以后要诚实。我最爱的老师$新疆乌鲁木齐市四十三小三(3)班@阿拉法特  相似文献   

12.
片断一(谈话导入)师:谁听见了刚才报幕的老师说我姓什么?生1:你姓齐。生2:你姓于,叫于老师。师(板书):于永正。师:你们能不能笑眯眯地称呼我?生1~5(笑眯眯地):于老师。师:你们还可以叫我什么?生1~10:于老师、于永正老师于爷爷……于伯伯于永正先生(shēng)师:是啊,我比你大,我是先生(shēng),你是后生(shēng)。(学生被逗乐了)我是老师,应该叫我先生,应读轻声先生(sheng)。师:有没有敢叫我于永正的?(生沉默了片刻)生1:于永正。师(拉着这名学生的手):到!终于有勇敢的站出来了。(生1激动得满脸通红,乐得合不拢嘴)师:叫我于老师、于永正老师…  相似文献   

13.
故意的迟到     
上课铃响了,学生等待于老师来上说话课。他怎么没来?于老师从来不迟到呀!几个小脑袋探出窗外张望——来了,怎么不是于老师呀? 一位青年妇女急急地走进教室:“请问,这堂课是于老师来上吗?我姓孟,是教育局的。请你们转告于老师,他的那篇文章本周内一定要写好,写好以后打个电话给我,电话号码是57159。”  相似文献   

14.
欣赏完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草》,心中那份激动难以平静。听于老师的课是一种享受,做于老师的学生是莫大的幸福。于老师充满诗情画意的教学情景在眼前怎么也抹不掉。第一次画草:在学习“离离原上草”一句时,于老师先让学生用“原”组词,学生说出了“草原、原始、原来、原野”等词语,于老师一一板书,然后问:“你认为‘离离原上草’中的‘草’应该是哪里的‘草’呢?”学生回答是草原、原野上的草,于老师给予了肯定,然后于老师在黑板上用绿色的粉笔画了一片草,问:“孩子们,你认为这些草怎样啊?”有的孩子说“这些草很绿”,有的孩子说“这些草长得…  相似文献   

15.
最近,听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六年级《秋天的怀念》一课,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品味于老师的课堂教学环节,琢磨于老师的语言艺术,体会于老师课堂里传达的思想情感,我豁然开朗:语文教学,应该体现的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语文,原来可以这样教!  相似文献   

16.
今年早些时候,我有幸聆听于永正老师的《一株紫丁香》。于老师追求的是简简单单的教学风格,收获的是扎扎实实的课堂实效。他的课没有故弄玄虚的"卖弄",没有故作姿态的"忽悠",是那么真切、自然、民主、真诚地与孩子交流。整个课堂弥漫着浓浓的师生情味。尤其让我震撼的是,于老师在教学中设置了自己背诵课文的环节。当于老师告诉同学们自己要背诵课文时,我看到了同学们惊讶的表情,期待的目光,继而专注地听于老师一字不漏地  相似文献   

17.
于永正先生是我崇拜的老师。1994年秋天,那时的我刚工作3年,校长安排举行了一个非常简朴的拜师仪式。我送上文房四宝,于老师则回赠了我一句:路,在自己的脚下。后来提到这件事,于老师看  相似文献   

18.
何谓"儿童立场"?许多教育专家都有自己的阐释,于永正老师虽然没有明确表述,但在他的课例中无一不渗透着对儿童的尊重,对语文的理解。潜心阅读于老师的课例,总能感受到于老师鲜明的儿童的立场,于老师将语文学科本体性、实践独特性与儿童主体性需要有机融合,一步步地将学生引入"语文的殿堂"。  相似文献   

19.
有幸数次聆听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课和讲座,在感受于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艺术的同时,被于老师这样一句精辟的话所启发:课堂教学有三个层次,一是告诉,二是启发,三是唤醒。告诉是最低层次的教学,最高层次的教学应该是唤醒!那么,如何唤醒呢?从于老师的教学中,我得到启发,认为应从三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20.
卢谦 《教学随笔》2007,(10):46-47
笔者多次听过于永正老师的阅读教学课,每一次听于老师讲课总有不同的感受。学生在于老师课堂中如沐春风,不仅在自主探究中进入豁然开朗的境地,而且在精神上也能产生愉悦的感受。研读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案例,发现于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有语感、有情感、有美感,“语文味浓”。现撷取于永正课堂教学的几个片断,与大家共赏。[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