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恋母情结"是心理分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弗洛伊德认为哈姆雷特为父报仇一再延宕与"恋母情结"有一定关联。本文揭示哈姆雷特的浓浓的恋母情结,它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哈姆雷特具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雷雨     
原文简介 年轻的繁漪不堪忍受周朴园那种封建家长制的束缚,在与周萍相遇后唤起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与周萍相爱了。不久周萍开始悔恨与繁漪的这种关系,他爱上了侍女四凤。四凤的母亲——鲁妈来到公馆,周朴园发现鲁妈就是他的前妻。  相似文献   

3.
曹禺的成名话剧《雷雨》被称为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雷雨》的主人公周萍也以其性格的复杂性和神秘性让研究者着迷。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周萍进行评析,得出周萍的罪恶感既来自于他的俄狄浦斯情结,又来自于他对乱伦禁忌的触犯这一结论。同时,通过分析又认为周萍的性格的塑造与曹禺本人的心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中的术语.在英国作家劳伦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这一情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本文通过对恋母情结的理解并结合劳伦斯本人的生平分析作品,探究俄狄浦斯情结在这一作品中的完整体现,并揭示恋母情结对人身心的伤害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雷雨》中的周萍,学术界历来对他的评价不一,就是作家曹禺本人对周萍的看法也前后不一致,但周萍这个人物形象是丰满的。在整个剧中,周萍始终处于核心位置,从其主线和爱情纠葛等多方面来判断,他既是一个逆于、孝子,又是一个骗子、孽子,可塑性强,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6.
综观《雷雨》全剧所着眼的精神和伦理因素,悲剧主角是周萍。作者在为周萍设置的故事脉络中,事实上已进入了"俄狄浦斯情结"框架,但在周萍"恋母仇父情结"往前推进的每一步后面都能触摸到充满血腥的封建罪恶,由此,周萍身上的"俄狄捕斯情结"完全是中国式的。  相似文献   

7.
蘩漪和周萍的矛盾是整部《雷雨》的重要线索,他们的悲剧历程贯穿全剧始终,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蘩漪、周萍的悲剧“命运决定论”是一种误解。依据罗伯特·W·科里根的悲剧理论,蘩漪和周萍由于内在矛盾性而心理分裂是导致悲剧的根本原因,也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因此,蘩漪、周萍的悲剧不是命运悲剧,而是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8.
话剧《雷雨》是我国优秀戏剧家曹禺的处女作,写干一九三三年。《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性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蘩漪不堪忍受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暖昧关系。而怯懦、自私的周萍不久又勾引了婢女四凤。由于嫉妒,蘩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把她领走。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引诱,而后又被遗弃的周萍的生母。  相似文献   

9.
孙静 《文教资料》2007,(5):58-59
有关《荆棘鸟》一书的研究资料中,很少有人涉及过弗兰克这个人物。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对这一人物形象,作一初探。弗兰克是一个典型的“恋母情结”的“固着”者,“恋母情结”是导致他铸成大错的深层原因。他是“恋母情结”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0.
曹禺处女作《雷雨》中的主要人物的结局令人心酸。有的死,有的逃,有的变成了疯子。这可能是作者的用心所在,然而在这些不幸者的画廊中,周朴园、蘩漪往往成为舞文弄墨的热门,究其原因自然是由于扮演的角色决定的,因此,作品中并不显赫的周家公子周萍往往被人忽视,其实,周萍同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人物,其性格也较复杂,要认识周萍其人,必须从与他关系密切的周围的一些人入手,从与这些人的交往中来了解其性格特征。在剧中与周萍关系最为密切的,即能衬托表现他性格主导面的人物有三个:一是他的父亲周朴园,二是后母蘩漪;三是女仆——后来的情人四  相似文献   

11.
恋子情结     
恋母情结在影响着孩子快点长大:其实,恋子情结同样影响着孩子长大。弗洛伊德恋母情结,揭示了人的一种欲望,这种欲望总是以潜在  相似文献   

12.
在文学史上,英国作家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颇受争议。其中主人公保罗与母亲的情感被看作是俄狄浦斯情结的体现,弗洛伊德认为男孩对父亲充满敌意,想取代父亲的地位,依赖母亲的心理倾向称为俄狄浦斯情结,也就是恋母情结。本文主要阐述了保罗恋母情结产生的背景,以及保罗与两位情人之间的经历。  相似文献   

13.
马雯雯 《文教资料》2010,(11):14-16
作为《雷雨》中的灵魂人物,繁漪、周萍和四凤极大地推动了剧情的发展,造成剧中人物命运悲剧的根源亦在此三人的现实纠葛。繁漪是最有雷雨性格的人物,敢爱敢恨;周萍在养尊处优中形成懦弱无能的处事态度;四凤却是最为天真纯洁的人物,她的出现拯救了在畸恋中苦于无法自拔的周萍.引起后文繁漪直接的爆发.最终推动人物走向灭亡。本文在解读繁漪、周萍和四凤的三者关系之上.试图探析人物内心的性格对推动全局情节环环相扣所起到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恋母情结"又称为"俄狄浦斯情结",是心理分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艺术理论和文艺创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恋母情结"角度解析主人翁哈姆雷特的形象,为理解戏剧的悲剧性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弗洛伊德主义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和渗透是不容忽视的,恋母情结是弗洛伊德主义的一部分。恋母情结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一种欲望,亦称"俄底浦斯情结"。在中国许多现当代作家的小说创作中都留有弗洛伊德影响的鲜明印记。  相似文献   

16.
<正>《雷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与探索。曹禺曾说过:"一部《雷雨》全部是巧合。"的确如此,《雷雨》剧中存在着诸多的戏剧巧合:如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后的再次相遇;周萍与四凤之间血缘关系的巧合;鲁大海与周朴园之间的父子关系;周冲与周萍两兄弟都喜欢上四凤;蘩漪与周萍之间的不伦关系……还有局部的小巧合:例如时间点上的巧合、人物年龄上的巧合等等,这些巧合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共同构建起作品的框架。巧合的应用,既是戏剧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艺术反映生活的必然,并且对戏剧人物、戏剧冲突、戏剧结  相似文献   

17.
恋母情结又称“俄狄浦斯情结”,是由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文试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探讨美国19世纪颇具争议的作家爱伦&#183;坡作品当中所流露出的恋母情结,并结合他的生平.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究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自曹禺的《雷雨》问世以来,关于蔡漪与周萍之间的感情纠葛就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人们或盛赞蔡漪反封建的大胆,或批评周萍的性格懦弱,或对他们之间的乱伦行为给予道德上的责难。其实,作为异性之间的交往,他们从一开始就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感情基础,而更多的是生理欲求的满足与宣泄,他们之间的冲突及其感情悲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性格与观念冲突所导致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自曹禺的<雷雨>问世以来,关于蘩漪与周萍之间的感情纠葛就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人们或盛赞蘩漪反封建的大胆,或批评周萍的性格懦弱,或对他们之间的乱伦行为给予道德上的责难.其实,作为异性之间的交往,他们从一开始就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感情基础,而更多的是生理欲求的满足与宣泄,他们之间的冲突及其感情悲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性格与观念冲突所导致的悲剧.  相似文献   

20.
恋母情结又称"俄狄浦斯情结",是由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提出的.本文试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探讨美国19世纪颇具争议的作家爱伦·坡作品当中所流露出的恋母情结.并结合他的生平,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究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