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安石的前期诗歌直越发露而后期诗歌深婉含蓄,这种诗风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与晚唐诗的影响有关。王安石的绝句以婉丽精工著称,师法晚唐诗又有新变,在继承唐诗的同时也显现出了宋诗自身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试论晚唐诗风对宋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唐诗风对宋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从北宋建国之初的西昆诸子,到南宋后期的“四灵”和“江湖诗人”,学习晚唐诗(主要是学习贾岛、姚合)可谓效之不遗余力。他们学习晚唐诗的清高,空灵和创作手法上的苦吟,颇能得警句佳对。  相似文献   

3.
宋初晚唐体诗人大部分是隐逸之士,他们的诗歌虽然学习的是中唐诗人贾岛,但在贾岛奇僻清冷诗风的基础上又向平淡闲远发展,在平淡的艺术追求上实开宋诗的先河。而且,晚唐体隐逸诗人孤高傲世的绝世风神甚至成了宋代乃至后来人们心目中品质高洁的象征。因此研究晚唐体隐逸诗人的思想情怀对于我们认识晚唐体诗歌乃至宋代诗歌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西昆诗人皆宗尚李商隐。古来一些论者仅以与义山诗的相似程度来评价西昆诗作,实则是陷入了一个误区。本文从选材、用典、词采、对仗、主体风格等几方面,把《西昆集》和义山诗进行了一番比较,得出结论:西昆诗人对义山诗的继承和学习,是和他们的选择、改造和发展结合在一起的。西昆体是杨、刘诸人在宋初开创的新诗体,有着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杰出的艺术成就,是唐诗向宋诗发展中关键的一步。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诗坛史上,唐代是群星灿烂、诗杰辈出的一个朝代。生活在晚唐的李商隐,是其中富于文采、独具风格的皎皎者。李商隐毕生创作,孜孜追求诗的艺术境界,加之他善于运用象征手法,使他的诗风具有“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朦胧美感。金代诗人元好问曾对之慨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恰切而真  相似文献   

6.
政治的黑暗和社会的衰颓,导致了晚唐文人普遍的苦闷和绝望的社会心态,进而影响到了晚唐诗风的转变。生于晚唐的李商隐在遭受了一系列的打击之后,以他天才的诗歌创作倾诉着内心的苦闷与不平,最终达到了心与诗的交融,呈现出既代表着晚唐诗风又极具个人特色的内转倾向,开创了与盛唐气象截然不同的诗歌世界。其内转倾向给人以内敛、隐晦和雕琢的总体感觉。  相似文献   

7.
“不登大雅之堂”,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常用的一个成语。北宋后期,江西诗派的领袖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初诗坛承晚唐遗风,盛行杨亿、刘筠等人内容贫乏、浮艳柔靡的“西昆体”。黄庭坚力图继承欧阳修、苏轼等人反西昆诗风的诗歌革新工作,大力提倡学习杜甫。黄庭坚因修《神宗实录》诋斥王安石新法,於宋哲宗绍圣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宏观世界话玉溪》如何运用历史的、逻辑的学术研究方法,凸现了晚唐诗人李商隐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他的诗歌成为唐诗、宋诗的纽带,代表了晚唐诗歌的最高峰,是宋“婉约词”的张本。也正是历史的、逻辑的这两种方法的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使《宏观世界话玉溪》具有科学性、思辨性,连贯性和有序性。  相似文献   

9.
《宏观世界话玉溪》以逻辑的方法为主同时渗透历史的方法论证了李商隐是晚唐诗的代表,以历史的方法为主同时渗透逻辑的方法论述了以李商隐为代表的晚唐诗是联系唐诗与宋诗、宋词之间的特殊纽结点。历史的和逻辑的两种学术研究方法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使得《宏观世界话玉溪》一文内涵丰富、条理清晰、论证有力。成为论文写作初学者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0.
方回论诗集矢晚唐,在诗学史上影响颇大.但方回所谓"晚唐诗"不同于今人观念中的晚唐诗.今人的"晚唐诗"是以时间为断,以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韩偓等为代表.方回《瀛奎律髓》中"晚唐诗"并非以时段划界,而以诗风特点与气象论,其特点是"工""切"而气格卑弱,代表诗人是姚合、许浑、李频.更重要的是,方回在《瀛奎律髓》中使用的"晚唐诗"概念,是由宋入元诗论家对"晚唐诗"的一般理解,故辨析方回诗论中"晚唐诗"概念,对准确把握宋元之际的唐诗观,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典诗史中,唐诗是无可争议的顶峰,宋诗承其余绪,虽始终未能摆脱唐诗影响,但宋朝也诞生了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大诗人,他们对诗歌的发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一、宋诗风格的形成宋诗的沿革起自"西昆体"(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因《西昆酬唱集》而得  相似文献   

12.
在杨亿、刘筠之前.宋初一些诗人的作品已呈现新的特色:谭用之、刘兼工于用典对仗;田锡、王禹偁提倡语言刚健;杨徽之、李建中诗风清丽;钱若水称赞李义山诗托意深远。杨亿、刘筠等融会贯通这几种诗风,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对李商隐、唐彦谦的宗尚,最终导致西昆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宏观世界话玉溪》如何运用历史的、逻辑的学术研究方法,凸现了晚唐诗人李商隐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他的诗歌成为唐诗、宋诗的纽带,代表了晚唐诗歌的最高峰,是宋“婉约词”的张本。也正是历史的、逻辑的这两种方法的相互补充、相互渗透,使《宏观世界话玉溪》具有科学性、思辨性,连贯性和有序性。  相似文献   

14.
徐嘉炎诗风演化折射出康熙朝诗风演变的复杂过程。徐嘉炎于康熙十二年入都后,在诗坛主导风尚影响下,其审美趣味由唐诗转入宋诗,而诗坛盟主王士旗的奖掖更加剧了这种转向。在康熙帝诏举博学鸿词科背景下,冯溥开始整饬诗坛,呼吁唐诗风,反对宋诗,于是徐嘉炎走上重返唐诗的道路。徐嘉炎诗风演化过程及成因的考察,展示了康熙诗坛诗歌演变脉络,凸显了博学鸿词科的诗史意义,纠正以往徐嘉炎诗歌研究的错误。  相似文献   

15.
关于欧阳修对“西昆体”的态度问题,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欧阳修对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早期的西昆体是持肯定态度的,其原因有欧阳修本身就是喜好文华之人,他早期出自钱惟演幕府,深受西昆创作风格的影响。尤其重要的是,欧阳修在反对白体与晚唐体创作风格上与西昆作家有高度的一致性。欧阳修赞同西昆创作风格在中国文学发展史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贾岛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在晚唐、五代、宋初有着广泛的影响,追风贾岛的诗人不仅人数众多,诗歌风格也一脉相承,其诗风中的清之风韵及其对后学诗人的影响对确立宋代诗歌的新的美学范式有较大意义,其诗歌的审美追求从清奇僻苦演绎至宋初晚唐体的平淡幽远,为后来宋诗发展成为以平淡自然为诗美极致的审美趣味奠定了基础。所以考察贾岛诗歌的清之风韵及其在晚唐、五代、宋初的回响对于我们研究唐代、宋代诗风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绍辉 《成才之路》2009,(24):32-33
唐诗发展到晚唐,咏史诗呈现出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不少晚唐诗人创作了大量的咏史诗。在这些数量可观的咏史作品中,李商隐的咏史诗独具特色,显示出了不同凡俗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水准,为咏史这一体式的成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时代风气的浸染下,晚唐大多数诗人对外界的关。必面越来越狭窄。他们把全部精神技俩都用来写诗,从而形成了以苦吟著称的、世俗化的、具有轻浅纤微风格的“晚唐体”诗风。这种诗风虽然以贾岛、姚合为主要代表,但它的源头却可以追溯到中唐诗人张籍。张籍是中唐诗风向晚唐诗风过渡中的主要代表人物。解放以来仅仅把他作为乐府诗人来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他的格律诗,开启了“晚唐体”之先声,应该在唐诗流变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李商隐咏史诗以“以古鉴今”和“借古讽今”为主题,沉郁深婉,悲壮朦胧,反映了晚唐发展起来的细约幽美的审美情趣,开拓了以含蓄为特征的诗美境界。晚唐韩愈等人,宋初西昆派诗人,直到清代的黄景仁、龚自珍等人,在诗的风格上都师法李商隐的咏史诗。其作用与影响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无题诗在宋代发生了诸多变化,主题上不再拘泥于男女情爱,风格上也融入了宋代诗歌的理性色彩和平淡的审美追求。不论是意象的选择、表达的方式,还是语言的风格,都与晚唐李商隐的《无题》大有不同。这些变化反映了宋代《无题》作者与李商隐艺术思维的差异,继而印证了宋代诗风较晚唐诗风的新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