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墨子     
墨家在先秦时期与儒家并称“为显学”《。韩非子·显学》中曾经谈到“: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吕氏春秋》中也曾说当时“:孔、墨之后学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从这些记载当中,我们可以想象出墨家学说流布天下的盛况。但到后来特别汉代以来,墨家悄悄地退出了思想与历史的领域,以至于绝迹。一荣一枯,对照如此明显,其原因何在呢?这个原因恐怕要先从墨家学说的自身找起。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据学者孙诒让考证,墨子生卒年在公元前468至公元前376年左右。墨子可能是一…  相似文献   

2.
儒家与墨家同为先秦显学。《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韩非子·显学》曰:"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吕氏春秋·有度》:“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韩非子·五蠹》:“今儒、墨皆称先王兼爱天下,则视民如父母。”《淮南子·主述》:“孔丘、墨翟修先圣之术,通六艺之论。  相似文献   

3.
墨与侠——兼论墨子对中国文化之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墨子在先秦时期曾为一时之显学,可是到汉代就衰落不显了。其实,墨家精神并未失传,汉以后的侠士是墨家“兼爱”精神的承继者。中国的民间社党“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平等互助的侠义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墨家精神的真传。中国歌颂侠义精神的诗歌和侠士小说,其精神源头莫不与墨家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墨家思想在中国民间的社会底层流传着,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并不亚于儒、道,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墨子     
《语文教学之友》2014,(6):F0002-F0002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期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他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在当时百家有“非儒即墨”之称。后来,其弟子收集其语录,撰成《墨子》一书传世。  相似文献   

5.
王欢 《学周刊C版》2011,(9):203-203
有关墨子及其思想,历来争论颇多。《庄子.天下》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显学就是“儒、墨、道、名”。战国末期最有作为的思想家韩非在总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学术发展时也指出:“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这些都表明:在春秋战国之际.儒墨的确是两大显学.墨家是继儒家学派之后而起的一大学派.影响遍及天下。  相似文献   

6.
孔子和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和墨家学派的始作俑者。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昔日的“天下显学”———儒墨两家,其思想早已化合在中国历史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的层层面面,影响深巨。儒墨思想博大精深,非笔者之力所能道及,本文仅试图对两家开创人物孔子、墨子的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7.
引言对于先秦诸派,我们知道更多的是以孔子为首的以"仁"为思想核心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子为首的以"道"为思想核心的道家学派,而往往忽视了以墨子为首的以"兼爱"为思想核心的墨家学派。由于墨子和墨家学派代表的是社会下层小生产劳动者的利益和思想,而这恰恰是与封建时代专制集权的统治思想相悖的,所以在两千多年的帝制时期墨家失去了先秦那种"孔席不暖,墨突不黔"的显学风光,被弃之如敝屣。导致对墨家的研究越来越少,并且对墨家思想的理  相似文献   

8.
墨子思想与论辩艺术●关耳墨子是春秋末年战国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又为墨家派创始人,活动期在孔子逝世后。他所创立的墨家学派,一开始就是以孔子和儒家的反对派的姿态出现的,曾与儒家并称,成为“显学”。到了西汉中期,儒家被定为“独尊”,成了中国封建主义思...  相似文献   

9.
涂平荣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3):23-25,46
墨子的政治观和伦理思想共融,形成其独特的政治伦理思想。他主张为政者应以“兼爱”为施政纲领;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政治责任;以“尚贤”为选官之据;以“非攻”为和平之本;以“节葬”、“节用”、“非乐”为政治道德等等,墨子的这些古典政治伦理思想对当今政治伦理建设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该知道的 《兼爱》有上、中、下三篇,均阐述“天下兼相爱则治”的道理。这里选录其上篇。墨子的“兼爱”,主张爱无差等(对一切人同样的爱),与儒家的“仁”和“推恩”思想(即爱是由近及远,由亲即疏的爱)相对立。但墨家的这种兼爱,是离开阶级内容的抽象的爱,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墨子及其创立的墨家学派,其思想观点多以儒家的反对命题而提出,儒墨两家相互辩难,分庭抗礼。其中儒家主张的“亲亲”、繁饰礼乐、厚葬久丧与墨家主张的“兼爱”、非礼非乐、薄葬短丧,这三个对立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社会动荡,礼崩乐坏,儒墨对社会的现实状况产生深深的忧患意识,他们推崇圣王,以平治天下为己任,寻求救世济民之良方。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找到的是“仁爱”,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找到的是“兼爱”。“仁爱”、“兼爱”都主张普遍地爱人,但“仁爱”说肯定人的道德主体性和道德自律能力;而“兼爱”说则对人的道德理性和自律能力持怀疑态度,认为人只能在外在他律的约束下被动地、被迫地施行“兼爱”。  相似文献   

13.
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期宋国人,约生活在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间。是墨家私学的创始人。与儒家学派并称“世之显学”(韩非子语)。墨子讲学于北方各国.故有“北方贤圣人”之称,是继孔子之后的伟大思想家。  相似文献   

14.
墨子名“翟”。春秋战国时期宋国人,约生活在公元前468年至公元前376年间。是墨家私学的创始人。与儒家学派并称“世之显学”(韩非子语)。墨子讲学于北方各国.故有“北方贤圣人”之称,是继孔子之后的伟大思想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在先秦时期,墨家学派是与儒家学派并称的“显学”。然而,到了秦汉之交,墨家已急趋衰微,墨子的影响日渐减小,墨家学派几经肢解,并最终淡出历史舞台,其主要原因不外有三:本派的学术分裂有关、秦汉时期的政治统一以及其学说不适应秦后大一统王朝的统治需要。  相似文献   

16.
在先秦时期,墨家学派是与儒家学派并称的“显学”.然而,到了秦汉之交,墨家已急趋衰微,墨子的影响日渐减小,墨家学派几经肢解,并最终淡出历史舞台,其主要原因不外有三:本派的学术分裂有关、秦汉时期的政治统一以及其学说不适应秦后大一统王朝的统治需要.  相似文献   

17.
墨子伦理思想与政治思想共融,紧扣“兼爱”这个核心,遵循与“别”相对立的“兼爱”原则,提出了“贵义尚利”的义利统一观、“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伦理指向和“尚贤、亲士、修身”的修身亲士观等管理伦理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硕 《文教资料》2010,(33):110-112
儒家和墨家是先秦两大显学,但是汉代以后.以孔子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而以墨子思想为代表的墨家思想却成了“绝学”。此种现象从二者的“天人观”分析看,孔子的畏命、知命思想既为统治者戴上了神圣的光环,又给予平民百姓精神上的安慰:而墨子的“天志”、“非命”思想却既没有让统治集团满意.又不能为人民大众提供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9.
墨子"非儒"与孟子"辟墨"是先秦思想史上重要的学术公案。学者大多注意到了儒墨相互否定与排拒的一面,但对在批评中接受对方的另一面则关注较少。事实上,墨子学于儒家,所以"非儒"才能切中要害。墨子若学儒不深,则其非儒则无力,影响也难以超越儒家。孟子的"辟墨"更是如此。他要首先深入墨家思想,然后才能作出深刻的批判。他接受了墨家的天的至善性,把天与人贯通起来,否定了其外在的宗教意义;他批评墨子的兼爱是"无父",指出其实质是把亲人当路人,击中了墨家兼爱思想的要害,大大丰富了仁爱思想的内涵;他在对抗墨子的"非乐"思想中,大力倡导"与民同乐",使"乐"成为君民共享的社会财富;他在批判墨子"非命"思想的同时,以"浩然之气"的大丈夫风范,积极倡行儒家学说,并以"与时俱变"的姿态超越了墨子。孟子的辟墨表现出否定和接受、排拒和融合、对抗和超越相统一的特征。结果,墨学精华尽入于儒;此后,墨家再无反击之力。  相似文献   

20.
先秦诸子道德教育观比较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先秦诸子的道德教育观各有千秋。在教育目的上,儒家以培养仁智合一的“贤人”、“君子”为己任;墨家主张培养“贤士”、“兼士”;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自然归真的独立人格;法家的培养目标是“名成于前,德成于后”的“耿介之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儒家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仁”、“智”、“勇”;墨家是“兼爱”;道家是法自无为的“道”;法家则是“法”、“术”、“势”相结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儒家持性善论,主张教师言传身教;墨家认为“有道劝以教人”;道家则主张民主平等的交流;法家因信人性本恶,故力主以法为师。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儒家主张“学”、“行”、“思”的结合;墨子主张“学”、“行”统一,以“行”为本;道家主张后发起人,白化自正;法家主张“以力致功”,反对空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