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实验采用石蜡切片的方法,选择了萝卜(Raphanus sativus L.)的一个品种-北京白的可育系(B)和不育系(A)为材料,用席夫试剂和汞-溴酚蓝进行染色,观察了可育系花粉发育的各时期,并通过A、B两系的对照观察,对两系中多糖颗粒和蛋白质含量的比较,批出了A系花粉发育受阻的一点原因。根据实验结果,北京白败育的时期和原因为:1.花粉发育受阻于四分体时期和单核时期,四分体不正常或溶解,单核时期花粉溶解。2.花粉败育是由于绒毡层的异常发育,降低其应有的转运物质的功能,使花粉发育所必需的可溶性糖、蛋白质、酶、核酸等缺乏,导致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2.
初步观察了12种小麦不同类型胞质不育系花药和花粉形态特,结果表明:由于细胞质类型不同,其不育系花药和花粉形态也表现出一定差异,不育系花药形态有短柱形,箭形,扁平形以及雄蕊退化和雄蕊心皮化多种情况,花粉形态异常,败育,有以典败为主,以圆败为主和典败圆败比例大致相等3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光敏感核不育水稻,在长日诱导的不育花药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比短日诱导的可育花药为低;在花粉母细胞发育期和单核早期,不育花药中吲哚乙酸氧化酶总活性和比活性,均较可育花药高得多;单核晚期以后,酶活性仍以不育花药较高。  相似文献   

4.
长日诱导不育HPGMR植株,随着花粉的发育,~(14)C葡萄糖同化产期分配到幼穗中的比率,从花粉单核早期的37.38%,不断下降到花粉成熟期的4.96%。反之,在短日诱导的可育植株中,则从花粉单核晚期的7.58%,增加到花粉充盈期的40.58%。可以认为,HPGMR花粉发育后期~(14)C-葡萄糖向幼穗运转的障碍和光合同化产物减少,是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它导致长日下典败花粉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用DAPI和FITC染色荧光显微术微量花粉DNA和蛋白质含量,探讨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在自然长日照下花粉败育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表明,败育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初期已经开始,此期农垦58s的DNA绝对含量和蛋白质相对含量均低于对照农垦58,在单核中期降低更加明显,因而,阻止了花粉的进一步发育,引起败育。  相似文献   

6.
温敏不育水稻1356S花粉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1356S不育花粉外形多凹陷成毡状或其它不规则形状,而可育花粉外形为圆球形。1356S不同育性花粉的亚显微结构观察比较显示可育花粉细胞质浓厚,细胞器丰富,在花粉充实期已开始形成大量的淀粉粒;而不育花粉在单核靠边期时就已停止发育,随后内质网,核糖体等细胞器解体,线粒体结构异常,细胞核核质解体。  相似文献   

7.
扫描电镜观察表明13565不育花粉外形多凹陷成毡状或其它不规则形状,而可育花粉外形为圆球形。1356s不同育性花粉的亚显微结构观察比较显示可育花粉细胞质浓厚,细胞器丰富,在花粉充实期已开始形成大空的淀粉粒;而不育花粉在单核靠边期时就已停止发育,随后内质网,核糖体等细胞器解体,线粒体结构异常,细胞核核质解体。1材料与方法1.工材料:高温敏感不育水稻135651.2方法:互.21扫描电镜观察材料的制备“‘取1356S不同育性时期发育成熟的花药,经2.5%戊二醇固定,用丙酮异戊酯法脱水,临界点干燥法(HCP-2机)干燥。将干燥后的…  相似文献   

8.
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按B·N奥列霍维奇的方法进行测定,本文以常规品 种紫壳作对照,分别测定了紫壳、高温敏感核不育材料1356S、衡农S-2 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不同育性条件下的叶片和幼 穗花药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两因素方差分 析(F检验)及平均数的Duncan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在育性敏感的2个 时期,1356S和衡农S-2不育株的穗花药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极显著 低于可育株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分别是可育株的72%、72.1%、 63.2%、67.7%,必然会使不育株花药中能量供应短缺,造成物质合成等 许多生命活动衰减,最终导致不育.  相似文献   

9.
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按B.N奥列霍维奇的方法测定,本文以常规品种紫壳作对照,分别测定了紫壳,高温敏感核不育材料1356S,衡农S-2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不同育性条件下的叶片和幼穗花药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两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及平均数的Duncan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在育性敏感的2个时期,1356S和衡农S-2不育株幼穗花药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极显著低于可育株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分别是可育株的72%,72.1%,63.2%,67.7%,必然会使不育株花药中能量供应短缺,造成物质合成等许多生命活动衰 减,最终导致不育。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不同发育时期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表明:在花药败育之前,不育系叶片、花药过氧化物酶活性与保持系无明显差异;在花药败育之后,不育系花药过氧化物酶活性则明显高出保持系,花药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显著提高可能是导致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Hubei Photoperiod Sensitive Genio Male—Sterile Rice i·e·HPGMR)农垦58A和常规品种农垦58为材料,在人工控制的长,短日照条件下,用DuPont9900型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取了不同发育时期花药的DSC谱。结果表明:可育花药的DSC谱上的低温吸热峰面积随发育呈现周期性变化;不育花药在单核中期以前与可育花药差别不大,而在单核中期以后的DSC谱上的低温吸热峰面积明显小于可育花药,且不呈现周期性变化,而逐渐减小到接近对零。  相似文献   

12.
1973年,我们配合野败不育系的选育,对野败原始株及其衍生不育系的花粉败育过程进行了一些比较细胞学的观察,现将初步观察结果简要汇报于下。材料与方法材料计有:野败原始株;野败同群体的正常株;野败衍生不育系(野败×6044)×二九南一号的B_3F_1(以下简称野败二九南B_3F_1);回交父本二九南一号。  相似文献   

13.
游离UMP系RNase催化PNA水解反应特有的水解产物,两者呈正相关.常规品种紫壳的幼穗和叶片无论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还是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在不同温度(育性条件)下,游离UMP的含量都很接近,统计学检验表明均无显著差异.1356S和衡农S—2在两个育性敏感时期,在不同育性条件下叶片中游离UMP含量也无显著差异.但幼穗在育性敏感时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不育条件下游离UMP含量分别是可育条件下含量的3.20、2.99、3.12、3.23倍,极显著高于可育件下的含量,游离UMP含量的变化与RNase活力相吻合.两者的变化趋势-致.  相似文献   

14.
对HPGMR农垦58A进行育性转换的稳定性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花粉外部形态。结果表明,长日诱导的值株及短日割蔸再生分蘖,在长日下均表现雄性不育,结实率分别为0.76%和0.00%;短日诱导及对照组植株雄性可育,结实率分别为40.59%和38.19%;长日诱导的花粉外形明显皱缩,不含内容物,属典败型花粉;而短日诱导的花粉除极少量皱折外,大多呈圆型而充实,内容物饱满。  相似文献   

15.
高温敏感不育水稻育性敏感时期游离UMP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离UMP系RNase催化PNA水解反应特有的水解产物,两呈正相关,常规品种紫壳的幼穗和叶片无论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还是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在不同温度(育性条件)下,游离UMP的含量都很接近,统计学检验表明均无显差异,1956S和衡农S-2在两个育性敏感对期,在不同育盐条件下叶片中游离UMP含量也无显差异,但幼穗在育性敏感时期——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不育条件下游离UMP含量分别是可育条件下含量的8.20、2.99、3.12、3.23倍,极显高于可育件下的含量,游离UMP含量的变化与RNase活力相吻合,两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6.
牡丹绒毡层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花粉发育过程中绒毡层的超微结构。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阶段,绒毡层的内质网逐渐增多,小液泡、质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也逐渐增多。在四分体时期后,内质网和小液泡继续增多,开始出现脂肪滴,其他细胞器结构简化、数量减少,以至完全退化消失。在小孢子晚期,不同花药的绒毡层分化为分泌型和变形型两种类型。分泌型绒毡层的内质网较变形绒毡层的发达,并不断向花粉粒分泌脂肪滴和小泡,变形绒毡层解体后原生质围绕于花粉的周围,供其发育之需。在二胞晚期,两种类型的绒毡层都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期播种的方法对温敏不育系小麦BNY和温麦6号(CK)的育性进行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BNY的育性显著的低于CK,BNY在不同蘖位、花位上育性存在显著差异,表现出小分蘖<大分蘖<主茎,下位花<上位花,而穗位间育性差异不显著;播期对温敏不育系BNY育性有显著的影响,表现出早播败育率高,随播期延迟育性有明显恢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弄清粳型亲籼系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的遗传规律,选育优良水稻品种.方法:3个杂交组合的亲本、杂种F1代和杂种F2代研究了待测粳型亲籼系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的遗传规律.结果:G2410亲籼并与籼稻的亲缘关系较远,是粳型亲籼系.粳型亲籼系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受多基因控制,在一个具体组合中,常受1-2个主基因和多个微效多基因控制,各主基因之间的遗传力大小常有不同,控制小穗育性的基因数比控制花粉育性的基因数更多.  相似文献   

19.
花药和花粉的离体培养都可以获得单倍体,但两者有区别。本文简要介绍花药和花粉的离体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20.
水稻短光低温敏雄性核不育系D38S在宜春的育性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然光温条件下分期播种、越冬蔸再生和高温季节人工控光处理,研究了水稻短光低温敏雄性核不育系“D38S”在宜春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在宜春自然光温条件下,育性随光温变化而发生变化,变化规律为:不育一可育一不育,5月下旬前基本上为不育,6月上旬以后至9月中旬全为可育,8月下旬至9月上旬花粉染色率达30%左右,套袋结实率达44.6%,自然结实率达51.4%,9月20日开始育性稳定下降,10月1日后表现完全不育;育性变化与光温的关系为:日平均温度23℃~28℃时,13h以下的光照条件,诱导雄性不育,花粉不育度为99.9%。100%,自然结实率为0,13.5h以上的光照条件诱导雄性可育,自然结实率可达51.4%,光长主导育性转换;长光条件下遇30℃左右的高温会导致可育性下降;相对偏高的高温条件下要求相对较短的短光务件才能诱导完全不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