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挥广播优势贴近群众生活杜嗣琨《午间半小时》节目是1987年1月1日开办的,它是采用主持人方式播出的一个融新闻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节目。8年多时间,《午间半小时》坚持自己制定的节目方针:接近群众、接近生活、接近实际,谈论人们生活中普遍关心...  相似文献   

2.
《午间半小时》和《新闻纵横》节目,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性专题节目,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深受听众的欢迎和喜爱。这两个节目都是中央台在广播改革中推出灯重点,是台领导重视、全台同志关心的名牌节目。 《午间半小时》节目是1987年1月1日开办的,到现在已经开办8年多。据有关权威调查机构在全国抽样统计,《午间半小时》节目拥有4.9亿听众,8年中收到听众来信140多万件,听众评价这一节目内容丰富、话题新颖、贴近生活,弘扬了主旋律,反映了群众呼声。《午间半小时》节目从1987年起,24次获全国好新闻奖、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奖,6次获国际奖。主持人分获全国主持人节目“开拓杯”特别  相似文献   

3.
知道《午间半小时》的人很多,熟悉杜嗣琨的人很少。《午间半小时》节目自1987年元旦开播以来,一直很红火,被听众称为“午餐桌上的朋友”。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名牌栏目,《午间半小时》也推出了一批优秀节目主持人,如傅成励、方舟、虹云、原杰等。和这些名...  相似文献   

4.
1987年1月1日开办的《午间半小时》节目,是采用主持人方式播出的一个融新闻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广播节目。到现在,这个节目已经成为在社会各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名牌广播节目。九年多时间,《午间半小时》收到听众来信140多万件,据有关调查机构在全国抽样统计,《午间半小时》节目拥有固定听众4.9亿。  相似文献   

5.
张敏 《记者摇篮》2009,(11):83-83
直播板块节目作为一种受听众欢迎的广播形态,已经存在十多年的时间了。从1986年底南方城市兴起了广播节目改革热潮,珠江经济电台推出了大板块主持人直播节目,到198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节目改革中推出《午间半小时》、《今晚八点半》等综合性主持人节目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焕发广电生机的有效载体。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集采编播于一身的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6.
常熟广播电视台的谈话类节目《午间风》开播至今已届十年,分析《午间风》节目经久不衰的原因,可以梳理出一条当代农村广播事业如何和现实的社会生活同存共荣的线索。直面人生服务大众《午间风》逐渐形成了如今较为成熟的运行模式:听众来信的答复和社会热点的追踪讨论。“午间风”这一类的新闻专题节目,历来是市民百姓遇到矛盾、困难时要找人投诉的首选对象。“午间风”坚持不推不挡不  相似文献   

7.
安然 《视听界》2002,(6):40-41
常熟广播电视台“午间风”广播节目是午间一档一小时的新闻性专题节目,迄今开播十周年了,2002年10月26日举行了专题研讨会。在会上,“午间风”节目主持人作了汇报,专家、领导分别从各个不同层面对“午间风”作了剀切的评述和指点,现摘要如下: 主动介入社会发出自己声音安然(节目主持人):十年回望之际,“午间风”运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一个亮点不可不提,这或许是县级电台在平时的运作  相似文献   

8.
人有个性,干什么活儿的人总要适应本工作的特性,当节目主持人也得研究自己作为主持人的特性。主持人节目离不开节目主持人,没有专人主持,不能叫主持人节目;主持人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可是身为节目主持人更应该意识到主持人离不开自己的节目,主持人应自觉地与自己主持的节目共荣辱。既然节目质量的高低决定主持人的声誉,那么,主持人研究自我特性,就要从节目的要求出发。我当《午间半小时》节目的主持人好几年了。每天都忙三选四地过日子,一次次节目倒是主持下来了,确实也尝出点《午间半小时》节目主持的酸甜苦辣。这里想理一理思绪,看看今后怎么把《午间半小时》的主持人当得更好些。  相似文献   

9.
《午间半小时》主持人傅成励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主持人只能在节目方针规定的主持人形象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去丰富和完善,不能为之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0.
《午间半小时》(简称《午间半》)从1987年1月1日开播至今已有8年多的历史.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3年所作的全国听众调查,它的固定听众高达4.9亿人!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也是一个令《午间半》的成员骄傲的数字.8年中,《午间半》共收到听众来信140多万件,24次获得全国好新闻奖、中国广播奖,6次国际奖.其主持人先后获得全国“开拓杯”特别金奖和全国首届古佳广播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  相似文献   

11.
1995年1月份,随着承德人民广播电台的改版,我被安排到“热点话题”节目组,从事编、采工作。一年中,我除了完成本工作以外,还在省以上新闻单位发稿21篇,其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发稿4篇、《新闻纵横》节目发稿1篇,《法制园地》节目发稿1篇;另外,《工人日报》发稿1篇。这些稿件的发表,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一些同行问我:“你  相似文献   

12.
1988年7月22日.新华社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每当午间12点。在祖国各地有许多人打开了收音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午间半小时》节目……”海南岛通什市农场,农工们端着饭碗,聚精会神地守在各自收音机前; 北京市一幢住宅楼里,爸爸对女儿说:“今天有急事外出,替我把午间节目录下来”; 中南海西华厅,邓颖超同志在听……1988年3月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公布的抽  相似文献   

13.
新闻杂志型节目也称新闻板块节目。这两个名称反映了对这类节目的不同注视点,前者侧重于内容的多样性,后者则主要着眼于节目的结构形式。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1968年9月4日开播的《60分钟》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负盛名的新闻杂志型节目之一。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探索,我国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井不断完善成熟的新闻杂志型节目,其中中央电视台于1993年5月1日开播的《东方时空》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87年1月1日开播的《午间半小时》便是其中的代表。新闻杂志型节目具有建立在内容与形式统一基础上的某些共同属性…  相似文献   

14.
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我作为广播记者,向中国听众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妇女的追求、向往、工作状况、生活情趣以及面临的问题,也向来自各国的妇女讲述了发生在我们中国妇女身边的故事和未来的畅想。世妇会期间,我除了为我们《午间半小时》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新闻纵横》节目、《世妇会专题》节目、台播部、听工部制作了节目外,还为国内外许多同行充当临时翻译,忙得不亦乐乎。值得欣慰的是,一位同行对这次报道给予了“及时、翔实、生动”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杜嗣琨,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综合节目部主任、主任编辑。曾参与创办《午间半小时》节目,现为该节目主要负责人。杜嗣琨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很强的业务能力,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业务骨干。作为《午间半小时》节目负责人,他参与组织和落实了多次重大报道,如每年“两会”的配合宣传;去年党的十五大的宣传;香港回归的宣传;以及中宣部推出的一系列典型的宣传等等,圆满地完成了每一次宣传任务。杜嗣琨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注重深入生活底层,认真采访,捕捉群众关心的热门话题,反映百姓呼声,制作广播节目精品。他采制的广播作品曾…  相似文献   

16.
电视台的播音员说:“现在报告午间新闻”,“现在报告晚间新闻”。我认为这是不妥的。《午间新闻》、《晚间新闻》是一次新闻节目。所谓“午间”、“晚间”只不过是发布新闻的时间,并不是节目中播报的新闻发生在午间或晚间;因此,我们只能说“现在报告新闻”而不能说“现在报告午间新闻”。实际上《午间新闻》的全称应是《午间新闻节目》,为方便和精练省略了“节目”二字。说“现在报告午间新闻节目”显然搭配不当,因为在广播电视中只能说“播送……节  相似文献   

17.
板块节目是近几年在我国广播中出现的新的节目形式。人们又称它为综合性节目。目前我国的板块节目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中央台《午间半小时》为代表的小板块节目,即小时段综合节目;另一种是以珠江经济台为代表的“大板块”节目,也就是大时段综合节目。小板块节目一般为20分钟,半小时和一小时节目。大板块节目一般为二三小时,最长达10多个、20多个小时。自这种节目诞生之日起,人们或从改革、开放的大气候,或从政治、经济、地理环境,或从广播自身传播规律,受众心理等方面写文章阐述它的设计依据。都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却忽视了从具有强大生命力、充满辩证思想的模糊思维学中寻找理论根据。本文试图从这一方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从2007年1月1日起,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将原有在综合频道播出的《福建早间新闻》、《午间新闻》和在东南卫视播出的《东南早报》、《东南午报》分别合并为早间节目《早安海西》和午间节目《午间报道》。半年多来,栏目主创人员坚持"主流民生海峡特色"这一栏目定位,不断探索,努力开创民生新闻新局面,收视率节节攀升。  相似文献   

19.
编排电视节目,午间是一个不被常人看好的时段,总认为观众群少,收视率低,社会效益会受到影响。浙江电视台于1998年将《午间新闻》改版为《阳光直播室》以后,以“拓展新闻外延。丰富午间屏幕”为宗旨,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进行了杂志型栏目的有益尝试,高效地开发了午间时段。使午间节目的平均收视率从0.05%上升到0.3%,还成功地实现了“五家电视台的新闻主持人跨地域双向交流,共同主持节目,并实时播出”的多地新闻演播室的光缆连线直播,这档节目在1999年度的“中国新闻奖”评比中夺得电视新闻节目编排一等奖的桂冠。  相似文献   

20.
“观众朋友,很高兴又同各位见面。我们今晚将继续披露一些丑恶腐败现象……”这是福建电视台每周五晚上黄金时间播出的《新闻半小时》节目,一年来它攫住了百万电视观众的心。 1988年底,由全省电视观众投票评选,《新闻半小时》获得“收视率最高”、“社会效果最佳”、“质量最好”、“优秀栏目”等4项评比的第一名,并荣获1988年度十佳专栏专题称号。《新闻半小时》如此受欢迎,首先是因为形式新颖。中国的电视新闻节目向来是由播音员主播,而《新闻半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