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技革命是当代世界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当代科技生产力的发展,已经使科学与社会一体化,使人工自然成为社会生活的直接基础,因而科技革命将直接发生为社会形态的革命;科技革命成为当代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并最突出地表现为信息化、生态化和全球化三大趋向,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发展史的基本预言,被生产力的新的发展所证实;社会权力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知识上升为第一位的力量,因此在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具体的社会实践时,必须以新的方式来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特别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本认为物质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实践都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形式,它们在功能上相互补充,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々实践活动体襄。由此产生的社会生产力系统也必然是由物质生产力和科技生产力这两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子系统构成的。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生产力的独立要素应理解为科技劳动、实验技术装备和图书情报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是一种关系量,用科学的语言说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实际上是生产中的人和生产资料共有的。生产力不是物,也不是精神。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力是指社会生产中的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因此称社会生产力,亦即物质生产力,物质生产力不应理解为物质形态的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只能是指人们从事精神文化创作的能力,不应理解为精神形态的生产力;人才生产力(人类自身生产力)是指人们生养、培育人才的能力,不应理解为“人才这种生产力”;自然生产力是指自然生态环境的自我生产、自我更新的能力,它已超出一般的生产力(即社会生产力)范畴,“生产力系统”之说,以及认为生产力系统由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构成都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4.
近代科技发展史表明,每次重大科学的发现、技术的创新,都使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产生飞跃;每次技术革命,都使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现实生活的事例无可争辩地证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强大驱动力。  相似文献   

5.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类以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公害及破坏自然环境的隐患,造成了人与自然、社会的不和谐.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只有自然属性吗?黄顺基[编者按]"社会科技是否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中的重大问题,直接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和全面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了加速科学技术的进步,迫切需要把握自从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合,优化科技系统结构,深化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技的价值在于: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是生产力的首要的力量;科学技术大幅度地提高着劳动生产率,极大地促进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和从属的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律,是唯物主义和人科学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变革,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科技价值的主体基础主要是工人阶级和人类社会的利益与需要。科技价值的实现机制主要是科技的物化、智力化和生产过程的实际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科技价值观具有中介性、社会性、合力性和革命性等特点,是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与科技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现代科技革命一方面极大地突出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类依靠科技生产力所表现出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把人类可能面临的灾难性全球问题,现实地摆在人类面前,如何全面地看待和处理科学的社会价值,正在成为一个时代的课题。“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为人类社会的跨世纪发展,昭示了一种广阔的前景。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中,科学技术能力居于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在当代社会,生产力就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保护自然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生产力是可以从多角度去理解的,既有科技生产力又有绿色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民族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组成部分。人类对健康概念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知识的不断深化而日渐丰富的。在生产力低下的时期,人类只关注如何适应和征服自然,维持自身的生存;后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关心身体健康,防病治病的医学科学应运而生;历史发展到现代,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又发生了飞跃。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其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但指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①c科学的健康观告诉我们: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