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殷玉萍 《中国科技信息》2010,(13):281-281,289
土地征收是指国家基于公共利益强制取得其它主体的土地所有权或者他项土地权利的行为。本文分析了土地征收的性质,并结合各国宪法对公民财产权保护的规定论述了土地征收的宪政基础。  相似文献   

2.
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土地承包期限内和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允许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在现实中是具有可行性的,本文首先通过论证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可以转让的用益物权.提出土地这一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的可能性,从而肯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的正当性,接着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出资进行法律制度构建,一方面保障合理流转的出资者的权利,明晰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农民能通过正规的企业机制分享到土地的收益.另一方面则要规范流转中的作价制度的程序和内容,促进和引导农村土地流转新模武探索,积极推进土地集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的法治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胡建 《未来与发展》2023,(6):101-106
农村土地抵押的创制动因在于实现土地权利的资本化,“三权分置”下农村土地权利抵押亟待设置土地银行作为抵押权人,以解决抵押物流动变现、金融风险管控和农民土地财产权益保障等难题。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银行,性质上为政策性金融机构,其以土地抵押贷款为核心业务,组织架构上可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主体设置相应机构。抵押权运行时,土地权利主体通过农村土地银行设定抵押融资贷款,抵押权变现处置则由土地权利收储与市场交易平台将土地权利予以市场化流转,以确保抵押权实现。  相似文献   

4.
大规模的旧城更新改造,其实质是政府、投资主体和被拆迁人以土地资源权益再配置为核心,因此,解决好土地权益的再配置问题是旧城更新改造顺利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以旧城更新改造的土地产权与土地收益的分配关系为切入点,分析了目前旧城更新改造中土地权利流转和利益分配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土地权益配置办法。  相似文献   

5.
李彪  邵景安  苏维词 《资源科学》2013,35(1):216-224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数理模型,分析阻碍三峡库区土地流转发生与发展的因素,为土地使用权的灵活使用打开一条流转双方可有效对接的便捷通道.首先假设农户为“理性经济人”,将农户综合净收益分解为生产、流转和非农三项,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弱质性和非农就业的不稳定性,库区土地流转双方对接受阻的困境在于双方均想借助土地流转将所持资源最大限度地动员起来,以追求综合净收益的最大化目标能否实现为基准.然后基于双方净收益最大目标求解模型,理论解析库区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作用轨迹:承包土地面积、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价格、农业生产收益安全系数和家庭拥有资本量共同影响农业生产的净收益,属流转双方作出流转决策行为的基础依据;单位面积土地流转年租金和流转年限共同控制土地流转净收益多少,属流转双方评判流转净收益的根本指标,是有效流转发生“博弈”的关键;非农就业概率和非农就业工资显著影响非农就业净收益,是开启农户对土地依赖性松动及拉动土地流转发生的根本力量和最主要的外施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从财产权角度入手,来对于土地权益主体行为与土地用途管制调整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研究措施:通过文献资料、博弈论。研究结果:土地用途管制调整对于财产权的结构会造成直接影响,但是政府以及土地权益主体能够利用协商的措施来达到权益平衡的目的。研究结论:土地用途管制调整应当要进行更多的开放,让更过的权益主体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论证之中,同时对发展期间的矛盾进行协调。  相似文献   

7.
董学清 《华夏星火》2008,(11):50-51
山东省宁阳县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机制,建立起"股份+合作"的土地流转路子和"底金+分红+劳务收入"的土地流转分配方式。农民反映,土地流转后收入多了、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还省去了后顾之忧,旱涝保收,日子过得更加充实。  相似文献   

8.
国家正在农村开展土地确权,推进土地流转。应从保护农民权益和福利出发,加大改革力度,突破现有土地制度,将农民对土地一定期限的承包经营权进一步明确为对土地的永久性占有权,让农民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土地,确保土地产权的稳定预期。同时采取措施,在土地流转中保护好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天津滨海新区土地流转工作,从充分认识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对农村经济、社会秩序稳定的重要作用、制定地方土地流转的实施办法和政策制度、搞好土地流转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大力培养农村土地市场、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土地流转机制等方面着手,提出了加快天津土地流转、促进天津市设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并以滨海新区葛沽镇土地流转现状为例分析了完善补偿制度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农户分化与土地流转行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群  汪霏菲  陈杰 《资源科学》2016,38(3):377-386
自农村市场化改革以来,农户间逐渐发生分化,不同农户对土地依赖程度,价值认知及产权偏好的不同,使得农户土地处置行为也存在差异.为了探究不同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本文从农户分化的视角出发,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3-2011年的混合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结果表明:①保持现有规模,不参与流转依然是各类农户主要的土地处置行为,兼业化并不必然导致土地流转;②家庭劳动力人数,非农就业程度,户主年龄,地块数,地势,是否城市郊区等因素对于各类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趋势基本相同;③对于兼业程度高的农户来说,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不参与土地流转,而家庭承包地面积大且种植经济作物的农户则更倾向于转出土地,且转出面积也越大;④土地流转政策对纯农户和一兼农户转入土地,二兼农户和非农户转出土地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胡健  吴文洁 《资源科学》2007,29(3):8-16
长期以来,资源经济学研究中存在一个突出的理论盲点——忽略了油气资源开发利用中矿权与土地产权关系的探讨。油气资源赋存于地下或土地之中,而在我国油气资源矿权与土地产权又是分离的,国家拥有油气矿权,国家与集体共同拥有地权,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元矿权与二元地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集中表现在矿业权与矿业用地使用权取得方式上,而其产生的根源则不仅仅是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更主要的是因为我国复杂的土地权利层次和权利结构以及法律上对集体土地权利的忽视。因此,在对陕北油气资源开发中矿权与地权矛盾及矿权制度演进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有效解决油气资源开发中矿权与地权冲突、缓解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关键是创新油气资源矿权制度,变革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完善矿业用地制度。  相似文献   

12.
裴煜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0):148-149
现有的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已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亟待改革。在阐述城市土地产权内涵的基础上,归纳了我国现行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持续利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产权是现代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产权制度对经济效率至关重要的影响决定其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在分析产权制度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土地产权制度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以可持续土地利用为目标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刘毅 《科教文汇》2012,(18):196-197
本文分别从经济学和法学的角度,对我国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改革,为小产权房的合法化找到了相同的出路:确立农用地的国家所有权和农村建设用地的农民私人所有权。  相似文献   

15.
土地使用权市场是我国土地资源配置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成果,并已经成为配置土地资源的主要方式。土地使用权市场有效地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显化了土地价值。而城乡土地权利不平等和土地收益分配不平衡成为诸多矛盾的根源。集体建设用地灰色市场是土地资源配置体制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开辟并规范管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符合土地资源配置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内在逻辑,是中国土地制度创新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资源开发保护的矛盾不断尖锐,土地产权问题日益突出,关于"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土地所有制议题再次受到高度关注。本文在对土地所有制改革有关文献进行梳理综述的基础上,针对部分学者关于历史教训与国外经验的分析,从纵(以中国历史为借鉴)、横(以国外经验为对照)两个角度进行深入对比研究,认为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和不断的土地改革,实际上已经以渐进的方式选择并构建起了一个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土地所有权制度,"公有制"作为土地所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是国情的必然。应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进一步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进一步结合时代和国情需要,完善土地国家与集体所有权制度,并对相关配套制度进行具体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7.
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从我国耕地保护主要问题的辨析入手,认为以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和地方政府的制度扭曲是耕地保护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个理论命题:一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其主要表现在耕地保护产权不清、耕地价值不完全、制度没有对耕地保护产权界定和耕地保护制度扭曲;另一是耕地保护机制创新——构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并对这一机制构建提出了基本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地权细分逻辑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目的在于提高权利束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本文立足于“三权分置”改革视域下的地权细分逻辑,利用辽宁省811户农户调研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层面检验了农地产权完整性和安全性对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市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产权完整性和安全性主要通过交易成本减少效应和增值保障效应影响农地流转决策;②从完整性角度看,农户对不同类型权利束完整性的认知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呈现显著差异,表现为农地入股权认知显著激励农户转入和转出决策,农地抵押权认知激励农地转入决策,但是降低农地转出积极性,农地继承权认知激励转出农地,但降低农地转入积极性;③从安全性角度看,农地产权安全性认知激励农地转入和转出决策,表现为认为土地证书对于保护产权越重要的农户,其参与农地流转的积极性越高,而预期未来可能发生土地调整的农户参与农地流转的积极性越低。因此,为了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在加快推进“三权分置”制度改革中需要构建一种融合正式国家产权治理规则和非正式村庄治理的协同型产权治理体系:国家产权制度改革应该继续完善法律层面的分权机制和权利保障机制,村庄层面除了保障权利安全性外,更要完善农地流转合约的市场治理机制,畅通农地权利束与产权安全性在流转双方间的转移通道。  相似文献   

19.
李虹韦  钟涨宝 《资源科学》2020,42(9):1657-1667
农地确权是农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的制度基础,而确权制度的可信度则决定了它能否有效发挥效果。本文构建了“农地确权—确权制度可信度—农地转出意愿”的分析框架,探讨了农地确权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影响以及确权制度可信度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农地确权有利于明晰和稳定农地产权,对农户的土地转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确权效果的显现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确权时间越长,农户转出土地的意愿越强烈;②确权制度可信度在农地确权时长对农地转出意愿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确权制度可信度越高的地区,农地确权时长对农户土地转出意愿的有效影响越强,反之则越弱。因此,通过农地确权促进土地流转,必须充分考虑地方农户对确权制度可信度的集体认知。在确权制度可信度较高的地区,进一步加强确权制度与相关配套政策的有效衔接,加快培育和规范农地流转市场,巩固和强化农地确权效果;在确权制度可信度较低的地区,则要继续稳定农地承包关系,提高确权制度可信度,为确权制度发挥效果留有一定的缓冲空间。  相似文献   

20.
鄂施璇  王兆林 《资源科学》2021,43(7):1419-1427
三权分置政策为宅基地发展权的实现提供了制度空间,在法律层面设定宅基地发展权,探索构建其权利结构与实现形式,对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及法理分析,系统阐释三权分置下宅基地发展权的权利设置必要性、内涵及法律属性,构建其权利结构与实现形式。结果表明:①三权分置下宅基地发展权指宅基地向新产业新业态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途扩展时,产生了超越其居住保障功能的宅基地发展性权利。宅基地发展权是动态财产权利,衍生于宅基地所有权及其使用权,其母体是宅基地所有权,法律属性上是民事权利(私权),它是一种新型用益物权;②宅基地发展权主体为混合主体,其中农民集体享有所有权派生的一级宅基地发展权、农户享有宅基地使用权派生的二级宅基地发展权、社会主体享有宅基地经营权派生的三级宅基地发展权。实体形态的宅基地及其发展潜能应被作为一个整体而称为宅基地发展权的权利客体。宅基地发展权的权利内容是其主体权利和义务的总和;③实现形式上应明确集体经济组织为宅基地所有权主体,赋予其完整权能;立法上将资格权纳入农民集体成员权,建立统计台帐制度;创新宅基地发展权转移的“经营性流转”及“共享共建”模式,对其发展权转移过程中的增值收益需兼顾农民集体、农户及社会主体。本文的结果对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及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