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忘郑州行     
“啊,我们回来啦!”“我们回来啦!”看.我们简直像一群蓝精灵,兴奋得不得了,因为我们从郑州回到了学校,回到了家。 回想5天的郑州生活,使我久久难以忘怀。因为在那5天里,有喜、怒、哀、悲、乐,更主要的是学到了好多知识,增长了见识,开扩了视野。 我们去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参观,看到大记者、大编辑的工作环境,好羡慕。我渴望长大以后也做一名记者,去采访,去写作,把自己的文章拿山去发表。我们去河南电视台参观,见到了“沟通无限”的制片人以及河南电视台春节联欢会的主持人潘婷,还和他们合影留念,请他们为我签字,和他们…  相似文献   

2.
今天早晨,我心里想,档案局的叔叔阿姨们准备带我们去那里参观呢? 我坐着车到档案局里,我到了那里,叔叔就叫我上二楼的会议室开会,开会的主题是安全和中午吃什么等事情。  相似文献   

3.
罗西 《出版参考》2007,(3):32-32
在九寨沟通往成都的车上.我第一次看到春天下雪.事实上也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雪。作为南方人,我们都欢呼起来,正如在九寨沟看到那么蓝的水一样.心情是绝对的明亮.我从未有过如此洁净而悠远的心灵天空.就在这时.车停下来了.有一对藏族姐妹上了我们的车。经问.才知道她们是用歌声换“车票”来搭便车的,这倒也新鲜。于是,我们开始与双姐妹拉起了家常.她们说从家里出发,“才”走了5个小时.就拦到了我们的车.她们感到非常幸运.她们口中的“才”字.令我感慨.  相似文献   

4.
莫凡 《海南档案》2004,(1):40-40
星期一早上,我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食物和衣服跟几个小朋友和两位阿姨高高兴兴去昌参加夏令营活动。在高速公路上,我看见了青绿色的小草,一排排树木,还看见一群群的鸭子在水里游来游去。到了昌,先去参观昌市的古庙,古庙里保存着几百年的物。有古老的钟、有几百年的大炮、有一座古桥、  相似文献   

5.
有位出家人,聪明慧智,在庙里勤读苦攻,却终是不得悟醒,一同离家的僧者,大都醒开后到了他寺,做了住持,只有他还在那庙里捧经敲木,日复一日。终于有天,他问高僧师傅:“我为何不能成佛?”师傅答:“你太聪明了。”又问:“如何才能笨些?”师傅说:“种地去吧。”出家的聪明和尚就丢下经书,开始到庙旁种地。  相似文献   

6.
化解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留给我们的遗产是需要时日的。不看到这一点.不充分估计到突破改革所必须面对的体制性障碍.不以坚忍卓绝的精神去践行,我们就很难有成就。[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1980年,我到无锡财经学校读统计专业,有专门的珠算课。为了让我们了解世界最新计算技术,老师安排我们到无锡市政府的计算机中心参观。在经济发达的无锡,当时这里是唯一有计算机的地方。参观前老师认真讲了注意事项,要求每个学生都换拖鞋、穿工作服,就象进入重要科研单位。通过参观我们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8.
西方人似乎比中国人更多些自省意识。我曾从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西方某家大公司的老板派人去参观另一家大公司,参观人员回来之后向老板汇报别人的技术和管理如何落后于自己公司,结果挨了老板好一顿训斥。老板说,我要你去参观,就是要你去发现我们跟别人的差距,我比别人好的,你不说它不会跑掉,别人比我好的,你发现不了,我们就永远也赶不上。这样的事在中国不太可能出现,我们最流行的做法是通过别人论证自己的正确和英明。西方人这种自省意识与基督教的“原罪”观念有不有关联,我没有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西方人好像并不把这种自省意识看成是丢了脸面,要不,卢梭当年就不会写《忏悔录》,德国总理就不会因为“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而向犹太人谢罪了。从西方跑了一圈回来的老鬼最近出版了一部非虚构的长篇小说《血与铁》,这本书因为它的忏悔意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  相似文献   

9.
曾经有一段时间,每天下午,快到5点的时候,我就开始坐立不安,到了5点半,我就会匆匆结束手里的工作,坐公共汽车到我的朋友包子家去,看6点播出的一个电视节目。如果该时段不巧碰上在外面吃饭,我们则一定选一个有电视可看的餐馆;如果朋友请吃饭的地方是没有电视的包间,我们宁可7点再出门赴约。总之,一定一定要看完那个节目。  相似文献   

10.
对外发行中文图书的一个设想 我旅游探亲到美国时,曾到休斯敦市两家中文书店参观,没有看到一本大陆出版的图书。在香港旅游时,曾到旺角参观四家中文书店,就有三家未发现大陆出版的图书,一家虽有,但品种也不太多。以我们大陆雄厚的出版力量和世界公认的低廉书价,却不能与台湾和香港出版的图书并列发行,我深感痛惜!我问过一家中文书店的老板:“经营大陆  相似文献   

11.
麦迦 《电子出版》2005,(11):11-16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袁大宏教授曾有一件令他“想起来就汗颜”的事,八十年代他到通用汽车的技术中心参观.看到的安全气囊控制模块很小.零部件少得能数过来.就说:“这东西我们也能搞。”谁知接待他的老外听了一言不发。袁先生问翻译怎么回事?翻译悄悄说:人家没法回答你.你的想法说明了你的无知。  相似文献   

12.
难忘的一天     
今天上午省档案局要组织小朋友到海警边防部队参观军舰。我一大早就打好行装,与爸爸一起去档案局报到。  相似文献   

13.
1964年9月,邓小平、彭真在孔庙大殿内参观。!1952年10月28日,毛泽东到曲阜视察。▲1991年10月,朝鲜劳动党中央主席金日成(前)参观孔宅故井。#1965年5月19日,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前左)在曲阜孔庙。$倾听龙的心声——1981年2,法国社会党领导人密特朗在曲孔庙大成殿下小息。▲1989年5月,民主柬埔寨主席西哈努克(前左四)参观曲阜“三孔”。#1999年10月14日,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参观曲阜孔林。▲中外领导人在曲阜$曲阜市档案局~~  相似文献   

14.
老子真的和我们同在吗?老子真的和我们现代生活有关吗?老子在哪儿呢?这个问题我曾经做过一个小测试。一次我到苏州玄妙观去,看到三个天真活泼的孩子,非常可爱.都是小学生。我就问他们:“你们知道老子吗?”一个男孩说:“知道,老子就是我爸!”另一个男孩说:“老子不就是玄妙观当中那个道士的雕像吗?”  相似文献   

15.
乘坐军舰     
今天早上我和姐姐早早起了床,因为我们要去参加爸爸单位组织的夏令营活动。这次夏令营我们要去边防部队乘坐军舰,这太令人神往了。我快快吃完早餐拉着姐姐就走,看到好多小朋友来得比我们还早,看来大家都和我一样有些迫不及待了。  相似文献   

16.
佚名  小沛 《出版参考》2007,(11):34-34
当我们长大到足够以知识去分辨月亮只有一个时.可能也就失去了想象有千百个月亮的乐趣了。 豆芽三岁时,有一天我们开车回家的途中,她望着窗外的月亮跟我说:“妈妈,月亮在跟我们走咧!她要跟我们回家吗?”我笑笑,回答她说:“对呀。月亮看你很可爱,喜欢你了,想跟你回家.”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到商场、菜市买东西,还是到邮局,难免碰到一些服务人员生硬的面孔,吃几句冷冰冰的话语.而在电视屏幕上,我们又几乎天天都能看到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那一张张笑容可掬的面孔,于是有的观众就会这样评价:如果这些人都像在电视上这样就好罗!这是对这些服务人员的抱怨,还是对电视记者的讽刺?而有的记者也会这样为自己辩解:我去拍摄时,这些服务人员态度本来就不错,我并没有故意拍假新闻呀!谁知道这些人里面有谁平时态度不好而在我们镜头前面没有表现出来呢?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矛盾呢?我们说,是由于摄…  相似文献   

18.
我们应当看到,新闻资料现在正面临一些危机:一是被动服务的危机,只有你到资料室里来,我才为你服务。二是新闻资料利用率低,作为被服务的对象,在办公室里打开计算机,差不多就能解决问题,而且比到资料室看到的东西还要多,他们何苦还要费时费力的要到资料室里去阅览去借阅呢?  相似文献   

19.
《声屏世界》2007,(1):41-41
前不久我去做一个消防官兵救火牺牲的报道.怎么才能做到感人呢?虽然采访到了两住烈士生前的战友和家属,可是没有寻找到可以感人的点。一个战士无意中告诉了我其中一位烈士的QQ空间。晚上我打开了他的QQ空间,看得出他从小就有做军人的志向,蓝色的背景、穿军装的照片。就连QQ秀也是穿着军装的卡通人物……就在准备关掉这个页面时,一则留言板里的日期吸引了我:10月19日,正是采访的当天!  相似文献   

20.
姚利 《青年记者》2006,(14):14-14
“谁进球都行,只要别误了我的火车。”瑞士和乌克兰的比赛僵持到85分钟,我实在忍不住了,脱口而出的这句牢骚马上引起看台上中国记的共鸣。如果比赛不能在23点正常结束,我们就只能坐凌晨2点的火车,4点才能回到法兰克福驻地。一场淘汰赛里最垃圾的比赛几乎耗掉了我们整夜时间,想到昨天熬夜写稿,明天还要去多特蒙德,我决定提前退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