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古代书院"讲会制度"进行了研究。我国历史上的书院讲会制度,是一种教学和学术思想传播的重要手段,不仅对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而且对我国当今学术研究的学术自由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学术自由首先应该保证研究者的思想自由,我国古代书院"讲会制度"兼容并蓄、诸纳百家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学术创新不仅仅是立足于教师、研究人员,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术创新意识,产生新思想、新学科。  相似文献   

2.
书院是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是由私人讲学进化发展成为有组织的教育体系,创建者一般为宿学鸿儒。文章总结了明代阳明书院讲学方法和学术活动特点,总结了书院讲学对明代学风的影响,为研究明代学风提供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3.
自两宋以下直至清光绪下诏废止书院改设学校止,徽州设书院二百余所。明代中期王学盛行,"郡有郡会邑有邑会乃至一族一家也莫不有会",当时很多的名家大儒在各书院承担教学,宣传学术思想,《新安理学先觉会言》就是新安理学学术活动在徽州六邑书院的集中反映,它不仅是研究新安理学发展态势的珍贵文献,而且也是有版本及考古价值。  相似文献   

4.
杜国辉 《兰台世界》2014,(1):141-142
书院是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是由私人讲学进化发展成为有组织的教育体系,创建者一般为宿学鸿儒.文章总结了明代阳明书院讲学方法和学术活动特点,总结了书院讲学对明代学风的影响,为研究明代学风提供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5.
朱荣 《兰台世界》2020,(4):122-125
东林书院并不是一个单独的书院,而是一个中心,它与邻近的书院相互扶持,往来讲学密切,在内部组织基础的推动与外部无善无恶说的刺激之下,东林书院以讲会这一途径向外辐射,宣传经世致用的学术主张,从而逐渐形成书院网络,东林书院也借此得以声名远播。同时书院网络群通过讲学问、习学问的方式,其产生的教化功用也由一乡而一国后及天下。  相似文献   

6.
戴婧 《兰台世界》2011,(9):78-79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方对知识的重视,书院快速发展。而书院为讲会、训诂、考据、校勘、考课、研习,都不能离开藏书,各个书院都有或多或少的藏书,规模较大的书院还专门建有藏书楼。于是,明清两朝的书院图书馆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方对知识的重视,书院快速发展.而书院为讲会、训诂、考据、校勘、考课、研习,都不能离开藏书,各个书院都有或多或少的藏书,规模较大的书院还专门建有藏书楼.于是,明清两朝的书院图书馆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8.
试论明代书院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不仅是中国古代的教育机构,也是重要的藏书之所。从书院藏书的发展轨迹、书院的藏书特点、书院藏书的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对明代书院藏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据施璜等人所纂《紫阳书院志》载,庆元二年(1196)九月,新安郡城天宁山房举行讲会,朱熹任主讲。后江永、夏炘著文,确证此事为杜撰。清初徽州士人于紫阳书院创立讲会,倡导程朱之学,驳斥心学,成书于此背景之下的《紫阳书院志》,力辟王学,以阐扬朱子之学为宗。汪佑、施璜对徽州讲学历史的建构,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塑造徽州地方一直尊崇程朱之学的形象,以摆脱明后期王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四个部分阐述明代书院藏书事业的发展历程,揭示古代藏书事业与学术发展的互动关系,探讨书院藏书管理的制度化建设.认为明代书院藏书受崇尚悟性的王、湛心学思潮的深刻影响,虽然事业终无盛势,而且藏书规模不大,但书院编制院藏书目,规范管理制度,仍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古代目录学、书院藏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参考文献22.  相似文献   

11.
讲会是始于明代的社会性学术团体,是一种"联友为会"进行学术交流与传播的学术组织形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具有规约章程的民间学术组织.明代著名理学大儒孟云浦,于明嘉靖乙丑(1565年)在河南新安首创兴学会,联会讲学,影响颇大,不仅豫西地区的孟津、嵩县、永宁、渑池、陕县等地纷纷创办学会,其讲会还影响到陕晋,并与江南讲会形成互动.  相似文献   

12.
邓宏峰 《兰台世界》2012,(24):46-47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中原古代书院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书院的发展大致经过了唐代雏形、宋代崛起、元代振兴、明代繁荣、清代昌盛、近代改制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正>四、筹建60年,仅存10年历史上的襄平书院名噪一时,影响深远,是科举时代辽阳的最高学府,不少名人举子都出自这里。它与沈阳的萃升书院、铁岭的银冈书院齐名,被称为清代"盛京三大书院"。不过,这样的"辉煌"来得非常不容易,因为它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创建过程。辽阳是一座具有2400年历史的古城。历代都有名人辈出,文风昌盛。可由于战火连年,直到大清取代了大明政权后,文教之于民,又是从零做起。从康熙朝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将明代的书院都做了修复和改建。唯有辽阳这座古城,不但没有修复明代遗留的文武二书院,而且也未建新的书院。  相似文献   

14.
此文是笔者作为河南大学图书馆文学与艺术专业学科馆员,大胆尝试参与到校外科研工作之中,并为其提供学科服务的案例成果之一。通过对河东书院藏书楼的探访及研究,为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河东文化、明代藏书文化提供了个案,文中探讨了河东书院藏书楼的生态环境、教化功能、藏书思想与治学理念,并对河东书院藏书楼对现代图书馆人的启迪作用予以揭示。  相似文献   

15.
明代安徽没有单独成省,《明儒学案·南中王门学案》记载"南中"的范围相当于今天江苏、安徽、上海二省一市。明代中后期,心学在安徽迅速传播,书院数量剧增,响应者赢粮影从,讲学规模宏大,开启了文化风气。讲学对推动安徽的科举入仕、书院教育、文化家族、学术流派的发展壮大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靳颖 《兰台世界》2017,(6):115-117
宋代书院是我国古代书院发展的繁荣时期,德育是宋代书院教育的重中之重。本文指出宋代书院兼具官学和私学的双重性质,是实现稳固政权",求圣人之道",修身之道等多元化目标发展的结果。宋代书院形成了独特的德育实践方式,即建立学规,明确德育宗旨和目标;利用会讲传授精义,促进学术文化交流和传播;基于德行考核的奖励和惩罚,规范个人道德行为;利用已故贤人祭祀,彰显榜样示范性。  相似文献   

17.
讲会是始于明代的社会性学术团体,是一种“联友为会”进行学术交流与传播的学术组织形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具有规约章程的民间学术组织。明代著名理学大儒孟云浦,于明嘉靖乙丑(1565年)在河南新安首创兴学会,联会讲学,影响颇大,不仅豫西地区的孟津、嵩县、永宁、渑池、陕县等地纷纷创办学会,其讲会还影响到陕晋,  相似文献   

18.
明天启年间所编《白鹿洞志》关于白鹿洞书院主洞“聘而未至”者并不完整,除广东陈献章外,实际上江西信州儒士娄谅及其高足夏尚朴亦是明代白鹿洞书院主洞聘而未至者。陈白沙、娄谅及夏尚朴不领书院教席与他们的学术旨趣有关。  相似文献   

19.
明天启年间所编《白鹿洞志》关于白鹿洞书院主洞"聘而未至"者并不完整,除广东陈献章外,实际上江西信州儒士娄谅及其高足夏尚朴亦是明代白鹿洞书院主洞聘而未至者。陈白沙、娄谅及夏尚朴不领书院教席与他们的学术旨趣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书院史》,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选题,内容叙述中国古代以来书院的创立、制度与发展。该书由李国钧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新近出版。全书篇幅巨大,近100万字。书院起源于唐代,使用书院之名,是唐代官府,始于玄宗开元年间。到北宋时,新建的书院大约有140余所。到南宋时,书院有很大的发展,有书院近500所。到了明代,就有1500所,书院最多的省,第一为江西,第二为浙江,第三为广东。到了清代,清帝提倡办书院,书院达1800所。藏书和刻书是古代书院的重要特征。书院为供学子钻研,大量搜集书籍版本,加以珍藏。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