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新华  董妍 《兰台世界》2017,(20):112-115
王宠惠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学家,在宪法、民法、刑法等诸多领域中都有建树,王宠惠先生曾经对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进行过详细解读,指出五权宪法的基础与目的都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与五权宪法相互为用,三民主义之实现,有赖于五权宪法之确立。五权宪法是原始宪法,其中五权之间的关系可以借鉴三权制度中的部分关系,但是五权的设立也解决了三权制度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颁行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毕生的执著追求.到临终前,他仍为"三民、五权之主张"未达到而死不瞑目①.1922年春夏,孙中山曾命国会议员叶夏声起草五权宪法,并拟由国会非常会议制定颁行.这是孙中山生前制定五权宪法的一次重要尝试,所成"五权宪法"草案经孙中山本人过目并获"慰勉",对于研究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孙中山先生是近代国人公认的民族伟人,他的伟大不仅在于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更重要的是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等。他用毕生的精力探索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路径和方式。孙中山思考国家建设方面的成果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建国方略》中,其中依据《实业计划》绘制的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     
《孙中山文选》作者:孙中山出版:九州出版社定价:39.8元由孙中山遗嘱所论及的四大著作《三民主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和《五权宪法》组成,集中反映了孙中山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5.
陈德勇 《大观周刊》2012,(52):29-30
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一方面是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和批判,另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与创新。他的“民权与共和、革命的关系”、“五权宪法”、“四种民权”、“权能分治”和“革命程序论”思想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中国民主革命领袖孙中山关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队伍中,廖仲恺、朱执信和宋庆龄等是几位杰出的代表人物。他们是孙中山先生的学生、战友和忠贞不渝的得力助手,所以,他们与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在“五四”前后是完全一致的。因朱执信牺牲早几年(1920.9.),廖仲恺是在孙中山去世后同年(1925.8.)牺牲的,而这后几年又是他们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飞跃发展的几年,因此,将廖仲恺的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研讨清楚,不仅能对廖本人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作出正确的估价,而且有助于对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研究和理解。  相似文献   

7.
王春英 《历史档案》2006,1(2):88-92
黄炎培先生是杰出的教育家和民主政治活动家,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开拓者。他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兼收中西、立足创新、适于国情、顺乎时代,在近代中国教育史独树一帜,指导着中国职业教育在动荡的社会中艰难发展,开创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之路。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作  相似文献   

8.
<正>一、马列主义与三民主义吸收并存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创办的我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军事院校。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正是国共两党在黄埔军校独特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出大批军事政治人才,推动了我国近代革命历史的前进,为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列强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优秀代  相似文献   

9.
<正>孙中山作为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不仅是一位卓越的革命活动家、践行家,也是杰出的革命理论家、思想家,还是优秀的革命宣传家、演说家。他一生为近代中国的民主共和革命奔走呼号,可以说演讲贯穿于其一生的革命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孙中山以其政治家的热忱、革命家的激昂、思想家的深邃、演说家的睿智,将远大抽象的政治理想和实际具体的革命斗争、国家治理与建设等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创造了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举世瞩目的演讲文献。这些演讲文献,涵盖了孙中山很  相似文献   

10.
这组孙中山致唐继尧的电报,记载了孙中山先生争取滇军参加护法运动和对唐继尧北伐的支持与祈望;也反映了唐继尧为扩展自己的势力,不得不借助于孙中山的威望,并对孙中山采取阳奉阴违态度的情况。现予公布,供研究中国近代史、中华民国史、护法战争以及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和事迹参考。  相似文献   

11.
蔡元培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通过兼容并包、自由民主的思想精神,先进的教授领导制等教育管理制度以及其公正严明的高尚品格,树立近代北京大学的优良学风和传统美德,建设民主大学制度,一生为学术、教育救国而努力,蔡元培先生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政治近代化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伴之而来的西方近代化思潮的冲击,促使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危机意识,在清末民初的几十年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探索。一部中国近代史,可以说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即从物质技术层面的近代化到政治制度层面的近代化和精神层面的近代化的不断递进过程。孙中山所处的历史时代,几乎跨及中国近代化的每一个阶段,但历史赋予孙中山和他同时代人的最主要任务,是依托近代中国经济和物质技术已有的一定程度的近代化基础,在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把中国的政治真正推上近代化的轨道。孙中山的政治近代化的思想和理论在他的近代化思想和理论中占有突出的重要地位,是他的近代化思想和理论中最完整、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提出“以党治国”思想本意是以政党的力量把中国引向民主政治的轨道,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布继承孙中山的“以党治国”思想,由国民党担负“训政”责任,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变成了一党专政。这与孙中山的本意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先生的农业近代化构想闪耀着时代的光辉。分析研究他的近代农业发展思想,对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启示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民政府的公职候选人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职候选人考试制度,是孙中山考试权独立主张的特色之一——以考试来“救济选举制度之穷”,①用考试来促进地方自治,从而奠定民主政治的基础,这“实为古今中外政制所无,而为五权宪法之特色”。② 在中国历史上,传统的考试制度是专为政府官员而设的。西方国家的情况也是如此。对于议员的选举却没有铨衡。孙中山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担任政府官吏的人固然必须有才有德始可胜任愉快,代表人民任议员的人也一样的要有才有德,方堪膺国家之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道路研究》一书,是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林家有教授新近出版的一部专著。这部厚达696页、计55.5万字的著作,是他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的最终成果。读过该书后,我觉得它是一部填补了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研究领域专著空白的力作。 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首先,《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道路研究》选题既有理论学术的研究价值,更有现实指导意义。因为“具体地剖析中国近代化各种模式及其失败的社会条件,重点探索孙中山近代化思想的渊源、理论框构,以及他谋求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  相似文献   

17.
袁珠萍 《大观周刊》2012,(11):57-57
民生建设是21世纪中国建设的主题,民生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政治昌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国家和社会建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孙中山以“执中鉴西”的理论风格,创新传统,探索中国现代化的道路;提出民生思想,为中国社会发展提出了一个社会主义目标,体现了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现代化要求。本文从近代民生思想渊源开始探讨制、中山民生思想的内涵,从其民生思想中找出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书根据梁漱溟先生1980年与美国艾恺教授对谈录音整理而成,谈话中,梁氏论述了儒释道各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涉及诸多政治文化名人,回顾了先生一生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等),内容丰富,因此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先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以来,国家的现代化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任务.在国民政府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孙中山及其思想是重要的政治资源.其生前,孙中山为革命奋斗一生,提出了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宏伟规划《建国方略》和《建国大纲》;其身后,孙中山创建的国民党政权则充分利用了孙中山的历史影响,对其纪念和崇拜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山陵建成后,将病逝于北京、灵柩暂厝于西山碧云寺的孙中山安葬于南京,成为国民政府整合社会、巩固其统治的一个极好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20.
马苹 《北京档案》2016,(11):46-49
2016年11月12日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都颇有建树,其建军思想和革命实践,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所继承和发展,对于当前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仍具有借鉴意义.孙中山的建军思想主要体现在正确地认识和处理了以下五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