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任皇帝雍正在位十三年,为清王朝传承康乾盛世重用了大量人才。从雍正众多的用人事例中可以看出,他的用人之道归结起来就是专人专用,不拘一格,以"公、忠、能"三点为用人标准。  相似文献   

2.
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任皇帝雍正在位十三年,为清王朝传承康乾盛世重用了大量人才。从雍正众多的用人事例中可以看出,他的用人之道归结起来就是专人专用,不拘一格,以"公、忠、能"三点为用人标准。  相似文献   

3.
雍正继位后,接连以“悖旨乱政”和“党奸”之罪,将其兄弟允禵、允禩等制裁,并诛连隆科多、年羹尧等人。雍正三年,以大逆、欺罔、僭越、狂悖、专擅、忌劾、残忍、贪黩、侵蚀等九十二款罪名,对年羹尧夺官削爵,并令其自裁。对于雍正这种做法的功过是非及其嗣位的合法性,世人有不同看法。现从馆藏内阁吏科史书中选出有关参劾年羹尧的部分档案史料,予”以公布,供研究康雍时期清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斗争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洁 《大观周刊》2013,(7):36-36
君主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占据了最为重要,最为特别的地位,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兴起了许多辩论思潮,其代表有儒家、法家、道家等。他们的主张繁复多杂,其和谐点在于治君重于治吏。  相似文献   

5.
孙喆 《兰台世界》2010,(5):69-70
"汉承秦制"之说早为学界所公认,秦律中"严于治吏"的精神在汉律中有着深刻的反映。秦律中"严于治吏"的精神被汉律继承后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也为后世所继承。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我国封建社会自宋代以后就已经进入到没落时期,长期处于"积贫积弱"的局面,也是我国封建社会没落的起点。本文就对宋太祖惩贪治吏进行研究,望对当时的宋朝社会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重新认识宋太祖。  相似文献   

7.
"汉承秦制"之说早为学界所公认,秦律中"严于治吏"的精神在汉律中有着深刻的反映.秦律中"严于治吏"的精神被汉律继承后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也为后世所继承.  相似文献   

8.
康熙十八年(1679),清廷首开博学鸿词科,不仅网罗了不少人才,而且对清初的政局起了一定的稳定作用。雍正十一年(1733),第二次诏举博学鸿词,但所举者寥若晨星,未果。乾隆帝即位后,雍正十三年(1735)十一月,再次谕令京内大臣及各省督抚保举博学鸿词,乾隆元年(1736)九月在京考试。由于这次考试在丙辰年举行,因此被称作丙辰词科。丙辰词科无论在录取的规模、人员及其影响,都不及康熙朝,但它作为清廷统治政策的一部分,是有其研究价值的。这里刊出从馆藏宫中朱批、军机处录副、吏科题本、上谕档、起居注、吏科史书中辑录的一组史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从清军机处档案概况、雍正时期军机处档案的分类及其编写制度以及军机处档案管理制度这四个方面对雍正时期清朝军机处档案的管理工作进行简单地研究。  相似文献   

10.
雍正皇帝是清代历史上争议较多的人物,其用人、行政亦颇有特色。这里从馆藏宫中档案中选发雍正元年《御笔赏赐簿》,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司法制度上,明代制定了较为复杂的审判制度和诉讼制度,这些一方面确保了实质正义的实现,但是根本目的仍然是通过"重典治吏"来达到皇帝的中央集权。  相似文献   

12.
书讯     
《清代吏制史料》出版本刊讯为便于学界对清史中各专题的深入研究,近日线装书局特编辑出版《清代吏制史料》一书。该书做为《清代专题史料汇辑》之一种,收集了清雍正吏治改革的原始档案,分“吏制改革”、“官员铨选”、“官员管理”、“官员礼仪”及“官员庶务”五个专题。其中既反映雍正帝改革吏治之用心,亦可概见其改革之运筹,并通过吏部对官员各项具体事件的处理,或承审迟延,或交代逾限,或工程失察,或礼仪违制等等。虽皆职任诖误之咎,处分也不过降罚,但事事依规制察议,件件按律例定拟,亦有助于我们对清王朝典制的了解和掌握。该书的出版,…  相似文献   

13.
大学士张廷玉等议复陕西巡抚硕色荐博学鸿词事题本乾隆元年九月二十一日总理事务·经筵讲官·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管吏部户尚书事加七级臣张廷玉等谨题,为钦奉上谕事。吏科抄出陕西巡抚硕色等题前事内开:据西安布政使司布政使程仁圻、署按察司督粮道席雍呈,蒙督抚两部院案验,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初六日准吏部咨,雍正十三年十一月初十日,内阁抄出奉上谕<“国家久道化成”至“特谕”一段,即雍正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上谕,故略——编选者注。>钦此。为此,合咨前去。钦遵查照施行。等因。到部院行司。蒙此。又蒙督抚两  相似文献   

14.
雍正朝满文朱批奏折是重要的档案资料,对了解和研究雍正一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初步整理今宁夏地方雍正朝满文奏折,能较为真实地反映雍正时期在宁夏的驻防八旗及社会发展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从官员档案的视角出发,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雍正执政时期的政治制度,而且看到雍正时期各类官员丰富的履历,这些官员的形象也更加立体饱满。通过详细对比和认真分析,结合古代人事档案的具体特点和现代档案管理的分类原则,将官员档案分为履历档案、自荐档案和考核档案三种类型。接下来,具体讲解奏折中体现的引荐制度和密折检查制度。  相似文献   

16.
从官员档案的视角,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雍正执政时期的政治制度,还有当时各类官员的履历。通过对比和分析,具体讲解奏折中体现的引见制度和密折检查制度,希望能够为雍正奏折数字信息化整合提供可能,进而为清史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明初重典治吏制度的内涵、实施历史背景、原则、特征、措施、积极的意义以及自身的局限性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探讨,对我国目前的防腐倡廉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永杰 《兰台世界》2015,(4):146-147
清代盛京地区的驻防城总计24座,是该区域八旗驻防的产物。顺治至康熙时期地区的驻防城基本建立完成,雍正时期驻防城体系完全确立;乾隆时期是盛京地区驻防城发展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19.
一、秦汉学吏制度 秦汉时期的吏,主要指各级衙门中职位低微的官员及其属员.可分作两类:官秧在四百石至二百石为长吏;百石以下者为少吏,又称小吏,有掾、吏、令史、佐史、卒史等名色,数量众多.学吏就是学习充任小吏所需的知识技能.学成后,经过一定形式的考试,合格者才具备了做吏的资格,再经各衙门主管官员或长吏的辟除,就成为小吏.学吏是入仕途的重要途径,从吏到官逐步升迁,位至公卿者并非鲜事,故两汉又称学吏为"学宦"或"宦学".  相似文献   

20.
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集权统治的一个时代,这一时期在皇帝之下宰相被取消,能够对皇帝进行限制的政治权力被拔除,呈现皇帝独大的局面,实行"重典治吏"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