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芳  李晓红 《山东档案》2011,(2):58-58,62
在风光秀丽的刘公岛西端,坐落着一所闻名遐迩的清代海军学校—威海水师学堂的遗址。这所我国现存的惟一有迹可寻的清代海军学校,开办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是清政府继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广东水陆学堂之后创办的第四所培训海军军官的学堂。经历百余年风雨沧桑的威海水师学堂,曾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今年是甲午战争120周年,很多人都在回顾反思,甲午战争究竟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历史启示?这里涉及"落后就要挨打"以及海洋意识、海权意识、海军建设、人才培养等。《船政学堂》这部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的选题,对今天的教育意义极为深远。《船政学堂》讲述的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第一所海军学校的故事。这个"海军摇篮"的地位,应该明确树立起来。我曾经看过一部日本电影叫《啊,海军》,讲日  相似文献   

3.
本文籍由海军档案馆馆藏图书《Navigation and Nautical Astronomy(《航海与航海天文学》),介绍了江南水师学堂的历史沿革,分析肯定了江南水师学堂在中国近代海军教育中的历史作用,同时对其走向衰败没落的命运予以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4.
清王朝由于海防的落后而一败再败,由此开始重视海防和加强海军建设,并积极兴办海军学堂培养本国的海军人才。本文对清末海军学堂教育的历史进程进行了梳理,并对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概括。  相似文献   

5.
正《船政学堂》既是对一段特殊历史的编年体式的真实记述,又是一部让人对近代中国产生更多感慨和唏嘘的纪录片,它让观者读出了近代海军兴衰之外更大、更深的思考。《船政学堂》告诉我们,直到清朝已过鼎盛时期,中国还没有海权观念,仅有了一点海防意识。建设近代海军、在海上拥有防范外侵的军事力量,这是一种早期的觉醒。本片的立意高远,在于通过对船政学堂建立过程的描述,引发出近代中国建设海边防御力量的历史过程。特别让人感慨的是,正像任何一次伟大变革需要先行者做出奋斗  相似文献   

6.
<正>清末,清政府着力建设近代化新式海军,新式海军需要新式的海军军官。清政府海军中实力最强的北洋海军拥有一批新式的海军军官,福州船政学堂的毕业生是其骨干和中坚力量。在福州船政学堂创办之前,中国还没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的学校和机构。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开始招生,但由于当时科举盛行,世人都将科举致仕作为正途,船政学堂招生的结果是"艺局初开,人之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海防建设,李鸿章在海军人才培养上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创办海军学堂、实践锻炼、出洋留学、加强管理等举措培养出了一批近代海军人才。  相似文献   

8.
<正>六集大型纪录片《船政学堂》展现了"中国近代海军摇篮"——船政学堂近半个世纪的兴衰命运,记录了民族先驱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艰难探索,刻画了船政学子大胆开放、提倡启蒙与创新、悲壮报国的集体群像。其深厚的人文底蕴、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和深切的时代使命感,使作品呈现出坚定、厚重、悲壮的冷峻质感,让人仿佛能碰触到历史影像背后的当代脉搏。一部船政学堂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开放史。《船政学堂》以"见物更见人"的故  相似文献   

9.
陈胜 《兰台世界》2013,(10):75-76
为了加强海防建设,李鸿章在海军人才培养上进行了积极探索,通过创办海军学堂、实践锻炼、出洋留学、加强管理等举措培养出了一批近代海军人才.  相似文献   

10.
<正>远在天涯海角,欣闻纪录片《船政学堂》与广大观众见面,不禁回想起跟剧组一起追寻船政先辈留欧足迹的一段经历。我对福建船政始终有份特殊的情感。我外祖是福建水师提督,在光绪十年抗法保台时曾与船政将士并肩作战。先父在20世纪50年代担任人民海军"海上先锋艇"艇长,也得益于闽系海军前辈的教诲。80年代末我于大连求学期间,中国海法学科的祖师爷黄廷枢先生依然是船政孑遗。对我来说,福建船政不是学术研究,也不仅是一段传奇,更  相似文献   

11.
<正>严复(1853—1921),字几道,福建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系统介绍资本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严复十四岁考入海军学堂,毕业后担任海军军官,并被派往英国留学。在英国,严复广泛学习西方文化,考察西方政治、经济、教育制度等内容,并通过  相似文献   

12.
1901年创办的京师警务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警察教育机构,清政府迫于内外形势,将这所中央警察教育机构交给日本人川岛浪速全权经营。5年后,在回收利权运动的大背景下,清政府借与川岛合同到期之机,收回学堂管理权,改办京师高等巡警学堂。  相似文献   

13.
<正>创办于清末民初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虽然是一所培养中下层军官的地方性军事学堂,但在当时的军事院校中却因为系统正规,而逐渐发展为规模较大、成绩显著、声名远播的一所军事学堂。云南陆军  相似文献   

14.
京师同文馆成立于1862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官办外语学堂。京师同文馆教学活动独特,师资配备较高,教学课程设置既传统又现代,京师同文馆的翻译教学经验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我国近代翻译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郭建荣 《兰台世界》2012,(27):39-40
成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的京师同文馆,揭开了中国外语教育本土化的序幕,京师同文馆的创办不仅标志着一所真正的外语学堂出现在中国的国土上,更表明清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决心与探索性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通国速成武备学堂是清末新政时期在保定创办的一所重要军事学堂。该学堂留日生的选派是清末军事改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留日生的学成归国则在中国近现代发挥了重大作用,对民国政治、军事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讲武精神     
创办于清末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虽然是一所地方性的军事学堂,但在当时的军事院校中却较为正规,是成绩较突出、影响较大的一所军事学堂。讲武堂创办之际,正值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中国留学生毕业回国,云南当局便任命大批回国留日学生为讲武堂教官。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日本留学时就倾向革命,其中大多数是同盟会会员,如李根源、李烈均、顾品珍、方声涛、赵时康、唐继尧、刘祖武、李鸿祥、罗佩金等,他们采取多种形式在学生中传播革命思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气节教育。学堂特别开设了“伦理课”和“精神讲话”,教官们利用讲台向学员宣传…  相似文献   

18.
俗称"南黄埔、北保定"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位于河北保定市区东风东路,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的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1912年至1923年期间,保定军校办过九期,毕业生  相似文献   

19.
海军是一个古老的军种,中国古代海军至少在春秋时期就已经产生.多年以来,中国古代海军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出版了不少专著.发表了不少论文,但尚有一些基本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试就目前史学界存在争议的中国古代海战发生和"海军"这一军种称谓出现的最早记载问题,谈些浅见就教于专家和读者.  相似文献   

20.
盛宣怀是清末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同时是晚清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天津中西学堂,对于中国近代的英语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